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渤海大学:教改实现教师竞争上课学生自主选择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4-08-29]
来源:光明日报
每到学期末,很多大学生们都会因为“选课”而“焦头烂额”——“老师讲得好不好”等都成了“想知却不可知”的难题。但在渤海大学,学生们拥有“先尝后买”的权力,老师们须通过“竞课”才能上“课”。
“快点,别误了今天的‘竞课’!”在渤海大学主教学楼前,数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李嘉鹏正招呼着身后的小伙伴。见到记者,李嘉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想浪费这仅有一次的机会,必须抢到好座位。”
渤海大学师生口中的“竞课”是什么?该校教务处副处长杨皎平告诉记者,该校实施完全学分制后,“竞课”便应运而生。“通常情况下,课程的开出要经历‘课程招标’‘老师投标’‘学院评标’‘中标老师竞课’以及‘学生选课或选老师’等程序,由学生来决定哪些课程能开,由谁来开。”
今年新入职的中科院博士辛赫是第一次参加“竞课”,在试讲现场记者发现,虽然他有清晰的授课逻辑,但由于声音过小,多次被当堂的同学们提醒——“老师,您讲课大声点”。二十分钟后,略带紧张的辛赫走下了讲台,对记者说:“准备了很长时间,但没发挥出来。”
“毫无疑问,现在对教师要求更高了。”渤海大学教务处处长于忠党坦陈,一个老师能否如期上课取决于学生,从而鼓励或迫使老师们认真进行课程建设和课堂设计。“过去一年,每个学期都有10余位老师没有竞得课程,给他们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于忠党说。
实施“竞课”后,数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郑玮感觉自己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自己喜欢的课程,因此上课更加认真。”
校长杨延东认为,“课程招标”和“竞课”的突出特点在于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多多参与竞标、提高授课质量,而学生手握选课主动权,增加了学习积极性。”(记者:晋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