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以特色文化构建育人体系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4-10-04]

                                 来源:光明日报
    特色文化是大学办学的重要组成和显著特征,蕴含着大学的发展理想和核心价值,体现着大学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对学校培育人才、凝心聚力、树立形象、扩大影响、促进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把特色文化作为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历史传统,注重发挥地球系统科学的办学优势,突出办学特色,积极培育对教师有凝聚作用、对学生有陶冶作用、对社会有示范作用的特色文化,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体系,努力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突显地学元素,创设物质文化育人环境。建校60多年来,学校构建并不断完善了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导的学科体系,为国家解决人口资源环境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谋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地学文化建设工程,在校园基本设施和人文景观建设中,突出地球科学元素,凸显地学文化标识。以北京地质学院、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等四个发展时期,落成“四重门”景观,诠释了学校的历史变迁和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发展史。建设有地质年代长廊,以及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化石为一体的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化石林。拥有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珠宝玉石、矿产资源等五个展厅的国家4A级地质博物馆,馆藏地质标本3万余件,自然界罕见珍品近2000件。营造出浓厚的地质学科、学术、学者文化氛围。
  追求务实担当,树立精神文化育人目标。学校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国家国土资源事业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地质矿产调查与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大型基础工程建设、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为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学校作为唯一高校参与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参与了“嫦娥工程”月球探测数据处理和月球应用研究,自主研发的MAPGIS软件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殷鸿福院士主持完成的确定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的“金钉子”工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学校师生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为祖国和人民寻矿探宝,足迹遍及祖国的高山大海、大漠边疆甚至南北极、深海乃至宇宙太空。涌现出嫦娥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主场馆“鸟巢”总工程师李久林、普光气田重要发现者马永生院士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享有地质工程师摇篮的美誉。这种勇攀高峰、敢于担当的精神,已经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和独特优势的标志,激励广大师生致力于研究地球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地球资源和保护地球环境而努力工作。
  发扬学校传统,指引制度文化育人方向。学校把特色文化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与学校事业发展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评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校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特色文化育人体系,已经形成了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内核,以地质元素为特点,以人文关怀为目标,具有时代特征、历史特色、学校特点的特色文化格局。学校把“谋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理念融入办学活动全过程,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理论的创新研究,积极向社会公众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服务。近年来,学校实施以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地学文化、摇篮文化、体育文化、网络文化、廉政文化、社区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八大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极力培育师生爱国爱民爱校情怀,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和创新人才成长氛围,彰显地质专业学科特点和办学特色,强化大实践观教育,培养师生健全体格和人格,树立文明办网用网新风,营造廉洁从教施政氛围,构建和谐校园、生态校园和文明校园,从制度上、机制上系统推进了特色大学建设。
    彰显体育特色,增进行为文化育人效果。地质行为不仅对学生培养专业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而且以其突出的实践性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崇尚学术创新、勇攀科学高峰的价值取向。学校发挥特色体育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把体育锻炼与地质工作深度融合,锻造学生强健体魄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学校率先开设集攀岩登山、定向越野、长途负重、地质旅行于一体的野外生存体验课,形成了登山、攀岩、户外运动为特色,攀登自然山峰与攀登科学高峰相结合的特色地质体育。建校初期,学校就将登山和科考作为培养地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将登山运动列为地质专业的必修课,1958年组建了全国高校第一支登山队,1960年设立了高山地质专业,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以王富洲、李致新、王勇峰、次洛等为代表的知名登山运动健将,他们追求卓越,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挑战世界之巅和人类极限,为广大学生作出了榜样。(作者:郝翔,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