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校园制度文化在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证研究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8-08-30]

摘要: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大批新建本科高校通过“院校合并”、“专升本”等途径应运而生, 成为高等教育中异军突起的生力军。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制度文化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以武汉市生物工程学院为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将绩效管理理论运用于学生管理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对比试验。一个学期后对学生的素质拓展、守纪行为、文明习惯行为、学业成绩进行考评。结果表明在学生管理中采取绩效管理的思想与方法,能显著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对于今后的学生教育管理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制度文化;绩效管理;实证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大批新建本科高校通过“院校合并”“专升本”等途径应运而生, 成为高等教育中异军突起的生力军。其办学规模得到迅速发展,专业设置日趋完善,教学工作日渐成熟,与此相对应的是学生的教育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机遇和问题,如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存在认识不足、开发不够、缺乏指导以及系统性、权威性、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故而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则显得更为必要。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是学生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分析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两所新建本科院校的100名往届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与新建本科院校教职员工开展访谈以及随机抽取的1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新建本科院校院校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院校学生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进步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部分学生政治素质不高。根据日前在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中综合素质的问卷的调查统计,有32%的学生对十七大的报告阐述的国家方针政策认识上还停留在浅层面、甚至片面错误理解,由此造成学生政治信念淡薄,理想追求目标错位。②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有46%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道德素质不高,基础文明修养低下,尤其是社会公德存在着失范现象,如个人内务不打扫,只打扫自己个人卫生而在公共卫生大肆破坏,把打架、考试作弊看作一种必备的能力。非普高生中有20%在技校、职高阶段就没有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表现为厌学、逃学,特别对英语、数学等文化课提不起兴趣,有的甚至连平时的文化课作业都懒得做。③自控能力、自觉性差较差。有33%的同学表现为生活依附、学习依附和心理依附。有52%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在现场招聘中表达能力不足,5O%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需要加强应变能力、竞争意识的培养。④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不够。在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中存在着眼高手低,不愿意到艰苦地方工作,工作责任感不强。如上班迟到、早退,擅自毁约现象时有发生。

(二)辅导员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一些新建本科高校是通过“院校合并”“专升本”等途径产生的,辅导员队伍偏向于年轻化。笔者调查的新建本科高校的辅导员平均年龄为25.6岁,以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居多。辅导员来自各个专业,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的训练,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思政教育专业技能,学生管理手段不完善,分析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不强,常出现工作不及时现象。另外因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而导致辅导员管理力度的不同,造成了“管得松”与“管得严”的矛盾,也影响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整体绩效。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笼统地围绕着学习成绩这一条主线进行排序分等和选优,掩盖了学生在各个层面的素质发展状况和个性“闪光点”,挫伤了学生发展个性的积极性。在与部分德育工作者进行座谈时,他们都一致认为: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①评价的内容不全面,只注重学生专业成绩的鉴定,缺乏对学生思想发展状况、分辩是非善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查;②评优评先体系设置不合理,比如奖学金评选中,考试成绩的考核比重偏大,而对学生道德价值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实践能力等影响学生道德养成的关键因素考核太少; ③评价方式不科学,评价主体是班主任(或辅导员) ,平时考察较少,学生自身参与较少,由此产生了较多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也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新建本科院校院校加强教育管理迫在眉睫。根据新建本科院校院校的特殊性强化制度的文化内涵,结合校园文化定位进行制度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制度的规定对校园文化的意义和地位进行强调,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管理的重要目标,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评定工作业绩的重要尺度[1]。因此,对新建本科院校院校的学生管理不能照抄照搬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办法,本文把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逻辑起点,把绩效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引入学生管理中,检验方法实施前后学生综合素质是否有显著差异。

三、绩效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多层次的,有正式的,有非正式的;有学校颁布的,还有学校各职能部门、各院系自行颁布的,形成了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局面,缺乏系统性。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制度建设中学生绩效管理纪实法可概括为客观准确地描述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行为及由这种行为导致的成果的一种纪实方法。

(一) 绩效管理的方法

对学生的行为及其成果进行绩效考核,是在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行为及这种行为的成果直接描述的基础之上,根据事实对学生的实际贡献进行评价,实现对学生的管理、监督、指导、教育、激励和帮助等功能。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自控能力、自觉性差等多方的因素,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管理非但不能削弱,而且要细化、严格管理。在评价周期上采用日清月结和期末报表的形式,即每天有记录、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汇总。

(二) 绩效管理试验过程

制度不是单一的规章条例,而是建立在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基础上的一整套管理的方式、方法。本研究采取准实验研究范式,制定试行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选取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城市园林设计与管理专业2004级学生350人为试验组,为减少因专业差别带来的试验误差,选取同年级不同专业2005级10个班级540人为控制组。通过以上指标及现象,判断评价办法改进后的效果,最后初步形成可操作性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并推广实施。从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对实验组进行试验,分为以下四阶段:

1、制定绩效计划(2006年9月)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多方面的,以往绝大多数制度的制订是管理者出于管理的需要,自上而下制订,并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对制度缺乏认同感与信任感,因为“一项制度要获得完全的效力,就必须使人们相信制度是他们自己的”。根据前期调查得出的结论,学期初通过教师会议、学生会议、发放《告学生家长书》等形式向学生和学生家长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公示和全班评议,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绩效考核方案,最终争取实现学生个人和班级目标的统一。

2、过程监控(2004年l0月一2005年6月)

为确保日常行为考核记录完备,力求在管理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坚强控制:①明确责任定期统计上报,既为避免遗忘也可及时激励;②履行考核记录的签字手续,作为存档依据备查。防止评价流于形式。如制订《班级学生日常操行量化考核表》,班干部与群众的基本分值(类似于企业的基本薪酬), 绩效考评评分细则及等级规定,确保公平、公开、公正;③定期公开,加强监督,增加考核记录的透明度,把日常行为的考核置于全体同学的监督之下;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动态更新测评的指标,使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纳入德育评价更符合实际。比如有同学提出每月全勤奖分能否改为每周全勤奖分(全勤指没有事假、病假、迟到、旷课等),测评领导小组及时采纳了这个建议。

3、绩效考核(2007年7月)

在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中,管理工具包括管理表格、宣传公示、信息沟通方式等,如制订《申请奖励分值申请表》、《学生日常行为绩效管理反馈家长联系函》、《绩效考评等级证书》等,在院系网站上开辟得分公示栏和宣传栏等沟通渠道。

具体考核程序分级分层实施:

A、班级每周小结。通过问卷调查和每周总结会,由辅导员通过上课考勤、三早检查以及参加活动记录等方面对学生绩效进行阶段性反馈、监督和指导,创建舆论氛围。这个过程强调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支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B、年级每月评比。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提升管理质量。在试用绩效考评一个月后,根据得分排名,及时发放绩效考评等级证书,对排名末位者进行诫勉和谈心,帮助末位者振奋精神。试用绩效考评两个月后,对得分较上月有进步者进行表扬,对得分较上月退步者给予批评,并帮其找根源,对末位者与家长联系共同教育。

C、院系学期汇总。考核的标准为第一阶段商定的计划,通过将各月的基础性素质加权平均数,结合发展性素质得出综合素质成绩。最后,根据试验组总评的分数与控制组总评的分数进行比较,通过显著性差异检验绩效管理应用于学生管理中的效果。将结果作为评选奖学金参考依据,对后进学生采取谈心沟通等方式,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制定新学期的绩效计划。

4、综合测评数据的积累与事后的反馈 (2007年9月)

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完善测评奖励制度,建立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分项激励机制对学生在不同层面的素质进行分项测评,设立相应的奖学金(如表1),可以使学生个性优势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激励。

表1 奖学金测评体系

具体要求

特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校级优秀标兵

校级三好标兵

校级优秀干部

校级三好

系级优秀干部

系级三好

爱校贡献奖

特别进步奖

社会实践奖

文体活动奖

热爱劳动奖

平均成绩最低分

80

85

70

75

70

70

65

单科成绩最低分

70

75

65

65

65

62

60

班级综合测评名次

前五名

20%

30%

60%

素质拓展最低加分

4

2

1

1

按以往奖学金只分为一二三等奖,如2005-2006年学年参评学生14005人,获得奖学金学生436人,占总数的3.1%。通过本次绩效管理后重设奖学金项目等级分类,在2006-2007学年参评学生13020人,获奖学生1296人,占总数的15.2%,其中特等奖学金24人、校级奖学金390人、系级奖学金912人,单项奖学金650人。其中爱校贡献奖、特别进步奖、社会实践奖、文体活动奖、热爱劳动奖各130人,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试验组数据来源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04级城市园林设计与管理专业学生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期末综合考评成绩;控制组学生绩效数据来源于2004级城市园林设计与管理专业学生2005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期末综合考评成绩。本研究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试验组与控制组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

(一) 试验组与控制组差异检验

因为试验组与控制组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年级,所以必须检验控制组在不同学期的绩效结果有无显著差异,结果见表2

表2  控制组学生一、二学期素质比较

指标项目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平均数

标准差

t

p

平均数

标准差

t

p

 

素质拓展

0.1675

0.3037

3.90

0.000

0.1225

0.3278

2.642

0.011

 

守纪行为

-5.96

10.554

-3.993

0.000

-5.3700

10.1913

-3.726

0.001

 

文明习惯

-0.4175

0.4599

-6.419

0.000

-0.3100

0.3679

-5.958

0.000

 

学业成绩

69.185

10.484

46.194

0.000

64.735

12.401

36.542

0.000

 

总评

25.84931

6.6496

27.211

0.000

24.24541

7.7174

23.657

0.000

 

数据显示控制组第一、第二两个学期学生的综合素质大体相当,说明控制组符合试验要求,可以用来与实验组进行比较,判断实验组被实验前后的变化。

第二学期对试验组实施绩效管理,到期末时进行考核,并与控制组学生素质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实施绩效管理后控制组学生素质与实验组学生素质比较

 

控制组

试验组

平均数

标准差

t

p

平均数

标准差

t

p

 

素质拓展

0.1225

0.3278

2.642

0.011

1.5000

0.8223

12.638

0.000

 

守纪行为

-5.3700

10.1913

-3.726

0.001

6.1041

2.8769

14.7000

0.000

 

文明习惯

-0.3100

0.3679

-5.958

0.000

-0.09115

0.160492

-3.935

0.000

 

学业成绩

64.735

12.401

36.542

0.000

88.483

3.0579

200.469

0.000

 

总评

24.24541

7.7174

23.657

0.000

37.4359

1.7653

146.922

0.000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第二学期试验组与控制组学生绩效在守纪行为、文明习惯、学业成绩、素质拓展、总评上都有显著差别,实验组学生的各项素质和综合素质都显著优于控制组,说明绩效管理的效果十分显著。

(二) 试验组实施绩效管理前后学生素质差异检验

4为实施绩效管理前后学生素质比较。同样采取t检验方法,考察试验前后学生绩效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表4 实施绩效管理前后学生素质比较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平均数

标准差

t

p

平均数

标准差

t

p

 

素质拓展

 0.130

0.2611

3.520

0.001

1.5000

0.8223

12.638

0.000

 

守纪行为

2.1719

4.9310

3.052

0.004

6.1041

2.8769

14.7000

0.000

 

文明习惯

-0.7422

1.033

-4.979

0.000

-0.09115

0.160492

-3.935

0.000

 

学业成绩

78.188

3.804

142.419

0.000

88.483

3.0579

200.469

0.000

 

总评

31.86438

1.956652

112.721

0.000

37.4359

1.7653

146.922

0.000

 

结果显示,实施绩效管理前后,试验组学生各项素质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证明了对学生实施绩效管理的效果。

五、绩效反馈

  绩效管理应用于企业的组织评价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欧美很多学校也尝试将绩效管理经营的理念运用于教育情境内。本研究采取准实验研究范式,在实际的学校情景中对学生进行试验干预。

根据表3和表4对比显示,在接受试验处理之后,试验组与控制组相比,学生绩效都有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试验组被试的素质拓展、守纪行为、文明习惯行为、学业成绩等个方面都显著的优于控制组,总评提高了13个百分点。表5显示实施绩效管理前后,学生在素质拓展、守纪行为、文明习惯行为、学业成绩等四个方面都显著提高,总评提高了6个百分点,明显优于控制组学生的绩效考核。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将绩效管理方法引入学生管理实践当中,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较之非试验班级和实验前都要好的多。

六、结论

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对学生管理采取绩效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绩效,特别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充分实现了高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引导功能、保障功能、制约功能这三大功能,并使三者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将绩效管理引入学生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有益的尝试,其作用还需在实践中不断论证、探索和更新,以便更好的将绩效管理思想与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特点联系起来,总结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绩效管理方法。此测评报告仍处在探索阶段,很多地方还不成熟。本研究只是初步探讨将绩效考核方法引入学生管理,讨论结果的变量局限于学生的素质拓展、守纪行为、文明习惯、学业成绩四个层面,对学生在素质拓展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更深层次的态度、成就感等非认知因素层面尚未涉及。迄今为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还仅局限于从事学生工作的基层人员作为工作参考,其功能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测评结果还没有起到教育教学系统中反馈、调节和指导的功能。再者,对测评采结果的记录、归档等方面的手段还不完善,建议根据多因素分值加权迭加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编制计算机应用程序软件,以实现综合素质评价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实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经历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