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高校管理发展的重要选择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5-07-02]

  摘 要:高校管理提出“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这一命题,是比较适合现实需要的。高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实质上就是高校进行战略管理的过程,它必须遵循战略管理的有关规律,并贯彻到战略的制定、实施及评估等各个过程中。
  一、战略规划发展到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有限理性”学说。
  1.人们知道自己的目标;2.人们知道面对的选择;3.人们知道这些选择的后果;4.人们知道并遵守最大化原则的决策以进行选择。因此,这一说法中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决策者占有“充分信息”,即人们知道面临的各种选择和这些选择的后果;第二个假设是决策者有“充分理性”,即人们不仅有能力来收集、加工这些信息,而且有能力做出理性的决断。
  (二)企业管理中的“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理论。
  1.战略管理不仅涉及战略的制定,而且包含着将制定出的战略付诸实施,以及对战略进行评价等管理环节,因此是全过程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的、总体性管理。2.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战略评估的关系表现为:战略规划是在行动之前部署力量,而实施则是在行动中管理和运用力量,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战略规划重视目标的有效性,而实施则关注效率;战略规划是一个思维过程,而实施是行动过程;战略规划需要协调的是少数人,而实施则需要更广泛的行动者之间的协调。
  二、高校管理由战略规划发展到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校的战略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
  目前,高校的战略管理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许多高校甚至部分著名高校的战略目标不够清晰;战略目标缺乏系统性,有的高校虽然有了总体战略目标,但往往还比较粗糙,战略目标缺乏系统性,缺乏由总战略目标统率下的子战略—规划—计划体系,也没有明确的支撑保障战略;制定的战略目标缺乏科学性,有些高等学校战略目标的形成,外部强加的因素大于学校内部主观制定的因素。
  (二)重规划,轻实施,特别是轻评估的情况较为普遍。
  不少高校在总体规划制定后,往往没有分解落实的办法,不少高校的专项规划与战略规划缺乏有机的结合和统一,专项规划之间也缺乏协调;多数高校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专项规划,都没有相应的操作性行动计划。在实施和执行方面,既缺乏共同理念的引导、学校氛围的营造,又缺乏有效的控制、评估机制和手段,使得规划的落实十分困难。
  (三)战略规划的权威性、“法定性”未能体现出来。
规划难以指导学校的日常工作,规划与实施“两张皮”,规划“只是规划部门的事”等现象几乎在所有高校都有体现。其结果是规划工作与日常工作脱节,各项工作缺乏协调协作,各种资源缺乏整体配置,各个部门各自为战,管理的有效性也不够高。有关学者通过对我国近年制订高等学校发展规划的特点分析,认为明显的缺陷有:“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具有一定的短期效应,很难面向未来”。
  三、结合高校特点,搞好战略管理
  (一)高度重视战略管理的全过程性。
  战略管理不仅涉及战略规划的制定,而且包含着将制定出的战略规划付诸实施,以及对战略进行评价等环节。此外,还特别注重通过多层面的及时反馈,构建周密、有效的闭环系统,强化了战略管理全过程中的控制与调整。因此,战略管理是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估“三位一体”的过程,它立足于战略规划而优于战略规划,强化了战略规划的实践特色和可操作性,有利于高校整合全部的力量去实现战略目标。
  (二)深人理解战略管理相对战略规划的综合性、全面性。
  与战略规划不同,战略管理应当并能够在高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引导并贯穿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中,促使高校改进决策方法,优化组织结构,把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在系统有序的基础上,增强内部的协调、沟通与控制,不断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
(三)充分保证战略管理的系统性。
  目前,许多高校编制的“三大规划”,即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都是分立的、平行的,彼此的联系并不紧密,而在战略管理中,这些内容将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总战略目标统率下,子战略、规划、计划是统一的、有机的、有层次的。这样,所有的规划从制定到实施就更加系统有序,协同努力,共同推动大学增强竞争实力,更快地提高办学水平和地位,实现自己的使命,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适度保持战略规划的灵活性。
  战略规划的制定涉及到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层面和高校发展的微观层面,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不断调整的过程,这也是“有限理性”理论的要求。目前,国外多数高校在制定5年或10年发展战略之后,逐年对战略及其实施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然后进行必要的调整,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5年或10年发展战略,依次类推,持之以恒,以求高校战略意图的达成。因此,高校战略规划在强调权威性、“法定性”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持适度的灵活性,这就要求加强战略管理中的评估、修订和反馈环节,加强战略评估与控制。这也是高校战略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
  (五)逐步实现战略管理的机制保障。
  高校应设置并完善发展规划部门,从性质和职能上看,这一部门应当不单纯是一个咨询部门,还应有一定的行政职能。这样才能保证把规划工作作为日常工作进行安排,把规划工作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行部署,使得高校的战略管理具备充分的机制保障。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高校正在积极进行此方面的探索,我们对30所研究型大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80%的大学已经设置了专门机构进行战略规划工作。由此足见,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六)重点强化中上层管理人员的战略管理意识。
  高校的战略管理在刚刚起步阶段,上层领导是学校战略的决策者,掌管着学校的战略目标方向和水平;中层领导(包括职能部门领导和院、系领导)则既是战略目标的参谋者、制定者,又是战略目标实施的贯彻者,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目前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的重点,是强化中上层管理人员的战略管理意识。
                                         (摘编自中国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