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呼唤大学教学研究的回归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5-09-06]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目前,“回归教学”的呼声已经在大学校园响起,但如何“教”、“学”依然是横亘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坎。教学研究的回归,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成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核心。
教学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一种认知实践活动,是在教学工作的经验感悟、规律总结、实践探索基础上,对大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教学研究的内容和热点与高等教育教学发展面临的问题紧密相连。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学研究的重点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学科为本向育人为本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教学研究的理性和实践性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反思。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把自身的教学实践作为认知对象,通过对教学活动的批判性思考,将教学过程中隐含的本质性因素外化为教学组织和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种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在更高水平上对教师教学研究的要求。
教学研究是教师职业的隐形素养,突出体现在教学观念和设计上,以及对教学对象、目标和内容的把握上。大学教育离不开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是为了更准确地把专业理论的思维方法、前沿动态、发展趋势,以及专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热点全面介绍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开展有关创新活动,而不是以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为目的。
呼唤教学研究的回归,就是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部分高校,对教学研究工作的考核仅仅看立项课题的数量和级别,以及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数量等,而不看教学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效果。这种把教学研究进行量化评价并贴上学术研究标签的做法,模糊了教学研究本来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主要任务,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呼唤教学研究的回归,就是呼唤教师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回归。“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是大学的中心工作。然而,大学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路人皆知,有人戏称为“教学是良心活,科研是自留地”,因为发表几篇论文是看得见的,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批改作业、指导学生学习则是无形的。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除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外,教师的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也是至关重要的。
呼唤教学研究的回归,就是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处于自我意识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不协调阶段。这个时候客观上需要教师必要的“课堂灌输”。现今,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行为已趋于多元化,如何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调动起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教学研究的内容。
呼唤教学研究的回归,就是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教师科研与教学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科研水平高的教师一定能上好课。尽管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二者的目标毕竟不同。“科研是要搞懂对象,教学是要让对象搞懂。”如今,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化,但部分青年教师入职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师职业培训,站上讲台讲课不敢正视学生,语言表达和课堂组织欠佳,更谈不上与学生互动、开展启发式教学了。这使得课堂教学往往落入照本宣科、课堂“沉闷”的境地。
呼唤教学研究的回归,就是把教学改革建立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每当国家出台一些教育教学改革政策时,大家很快就会看到一批论证、解释政策合理性、可行性的文章,接着就会看到一批介绍高校落实有关政策的经验、举措和成效的报道,再接着就会出现更多的基于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论文。久而久之,教学研究在人们头脑中变成了一项仅存在口头上的或笔下的工作。事实上,只有建立在教学研究基础上的教学改革才是行之有效的,才具有针对性。因此,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需要把主动权交给一线教师。高校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统筹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加以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对于一些好的教改经验,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加以推广,并且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作者:夏鲁惠,作者单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31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