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是一项现实的重大的紧迫任务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5-11-30]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第一次把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写在五年规划之中,第一次把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写在党的重大文件之中,而且放在“创新能力”之前予以突出和强调,同时,明确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高校和学科达到一流水平,足见党和政府对高校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一)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2000年,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成立。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项目,创立“提高质量保证能力的全球计划”。200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会议达成一系列共识。其中的核心观点是,“质量保障是当前高等教育至关重要的任务”“质量保障不仅要求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模式,而且要求促进机构内部质量文化的发展”“坚持严格的教学标准”。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重视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纷纷把高等教育质量的竞争作为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并为保障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努力。如欧美一些国家将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学生的体验调查纳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日本自2012年开始发起“关于亚洲大学教员变化的调查”,以此分析影响日本大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强调日本有重视科研的传统,但更需要在改善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提高教学水平,并以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题。我们要顺势而为,积极主动,作出我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新探索、新贡献。
(二)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是国家发展的紧迫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大而不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技能的主渠道,必须切实担当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三)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速度”使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和经济问题一样,“大而不强”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在宏观上,这不仅表现为高等学校办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不协调,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制度不健全,也表现在高等学校原创性研究成果不多、拔尖创新人才不足等现象上。在微观上,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非主流现象”:不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陈旧,实验、实训条件欠缺,实践育人缺少基本保障,创新教育缺少有效措施;有的高校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沉闷压抑,学生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堪忧;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期末突击应试,毕业设计纸上谈兵;有的高校甚至以“清考”的方式,恩准学生毕业,如此等等,怎么谈得上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而且,这种“非主流现象”已不是个别现象,甚至还有扩展蔓延的趋势!而我们的一些大学却习以为常、麻木不仁。对这些问题再不正视,非主流不仅影响主流,而且可能成为主流,我们必须高度警醒!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教学是高等学校生存的本真。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转变的根本标志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出路何在?靠政府投入、靠体制改革,更靠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改革!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深化教学改革贵在行动!我们要以广大教师和所有学生都参与的教学活动为基础,实实在在地开展教与学的改革,切切实实地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伟大的口号变成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当前,要特别注意如下三点:
第一,不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代替教学改革。深化高等教育全面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犹如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应当“双轮驱动、协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激发动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人才培养真正落地,才能使体制机制改革的价值追求真正实现。当下,要克服重视体制机制改革、轻视教育教学改革的倾向,使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深化,教学水平真正提高。
第二,不能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代替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中,要把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使人才培养的一流和科技创新的一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样才能建成真正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第三,不能只重视培养少数拔尖创新人才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策略,一些高校实施的面向少数特质学生的实验班,集中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培育,作为教学改革的实验无可厚非。但是,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牢固树立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和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竞争成才、实践成才的观念,使教学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学生,这是体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抓好创新创业教育,使提高教学水平落到实处
全面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已是党中央的要求、教育界的共识。我们要顺应形势,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撬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推动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游离于教学改革之外空谈创新创业教育。
一要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级各类人才的蓝图。为此,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
二要抓住课程建设这个关键环节。课程改革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如果说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课堂教学是具体实施,那么,课程建设就是承上启下的枢纽关键环节。枢纽关键环节不抓好,就像喇叭使劲按、油门踩到底,就是不挂挡,汽车照样不动。为此,我们要遵循教学规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导引下,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审视,使课程建设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要坚持规范性、指导性和选择性相统一的原则,完善课程体系,使学生基本功过硬、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三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增设一些专门的课程,但不能习惯于简单的加法。更为本质的是要实施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渗透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还要改革教学方法、恰当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学起来!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每一门课程中所蕴藏的创新创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要素,构建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外教育为补充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学习共同体”,营造创新创业文化,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地。
四要补足实践教学这一短板。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条件。为此,要加强学校已有的实验、实践、实习基地建设,要基于“协同育人”的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共建共享。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能力。
五要改革考试评价方法。改变死记硬背、突击考试等考评方法,建立学业考核全程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的学业考评新体系,注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考核结果符合学习效果。
六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当今时代,创新创业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那种凭借偶然发现一举成功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了。为此,要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将着眼点放到对自身发展真正有益的能力和素质上。创新创业需要科学的精神与思维方式,同时,也需要激情驱使和精神动力。这一切均来自于创业者的科学态度、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要通过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科学创业、理性创业,这正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我们还要研究大学生创业的规律。人们常说,创业是“九死一生”。研究规律,就是引导学生少走弯路、避免重大的失败,使更多青年走上成功创业之路。
还要处理好创业与就业的关系,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同时努力提高就业质量。绝不能以提倡学生自主创业为借口,而放松大学生就业工作,甚至把只读过几本书、一无资金、二无经验的年轻人不负责任地推到社会上去。我们要秉持对党的教育事业负责、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去做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建设优良教学文化,促进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从文化视角看,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深刻和久远的。一方面,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大学教学本身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教学文化是高等教育的本源文化,它体现着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对培养人才、传播文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精神追求,汇聚着大学人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建设优良的教学文化,首先要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要在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深处确立“老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要务、关爱学生是第一责任”的价值追求,激发个人和集体重视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内驱动力。
建设优良的教学文化,要构建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是优良的教学文化生成的环境生态,优良的教学文化的形成,既需要营造崇尚教学的共同信念,也需要内外部环境力量的助推。缺乏相应的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教学文化的价值追求很难转化为现实层面的教学文化的行动实践。
建设优良的教学文化,要鼓励支持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要通过制定完善各种有效措施,激励教师热爱教学、崇尚教学,特别是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研究教学、革新教学,当前,要更加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教风。
建设优良的教学文化,要重视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建设。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要支持和奖励爱学、勤学、善学的学生,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作者:瞿振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本文为作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的主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