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我的教学改革情结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5-12-15]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1984年我任清华大学教务处长,后来任副教务长、教务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1992年调教育部后,任高教司司长、主管高教的副部长,可以说与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打了一辈子交道,对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有深厚的感情,体会多多、期望多多、担心也多多。
    一、建设、管理、改革
    在清华大学多年的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是我终身难忘的经历,原教务长吕森同志在动员我去当教务处长时曾经说了一句话“教学管理工作时间长了,你会觉得很有‘味道’”,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上,时至今日,我有时也跟别人重复这句话,说明我也对这个“味道”有所领略。1994年4月在东北大学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先进教务处表彰会”上我曾经说过教务处是学校的第一大处。 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其含意是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这也算是我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一点领悟。在清华大学几年的教学工作是什么感悟呢?
    1.教学工作的内容是搞好建设、改革、管理。即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的基本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改革,严格规范地实施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四个基本建设:第一是专业建设(包括学科的建设),努力使清华大学变成以理工为主的综合型大学(实际上是多科型大学);第二是课程建设,主要是重点课程建设和一类课程的评选;第三是学风建设,当时大力开展了优良学风班的建设;第四是基地建设,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改革有两方面:一是积极稳妥地 推行教学改革;二是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的改革。严格规范地实施管理,开展教学管理上等级活动。
    2.处理好三个关系,防止两种倾向。教学工作在方法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处理好“建”与“改”的关系,建设推动改革,改革促进建设;第二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既抓教又抓学,通过课程建设抓“教”,通过学风建设抓“学”;第三是处理好“严”与“活”的关系,在教学要求和管理上要严,在教学方法上和教学组织上要活。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防止急于求成,教学改革不能急功近利;二是防止搞花架子,教学改革不能猎奇。
      3. 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学工作不要被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所缠绕、所掩盖。要把自己工作的总体目标放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上。要从这样一个高度来思考和研究教学工作的问题。
      二、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先导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使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全面展开。1985年以后,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也由于当前部分学校的学潮不断直至1989年的政治风波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992年11月国家教委召开了建国以来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盛会。会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真正得到了大力推动。
      1. 五大体制改革。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等教育长期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一切都由国家包下来,一切都由政府统起来,实行一包二统的制度,所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打破一包二统进行体制上的改革,当时概括了五大体制改革,即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如向学校下放办学权利,实行学生毕业后自主择业。实行学生缴费上学,部分院校调整,打破条块分割,组建一部分更加综合的大学,3+X 的高考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这些改革使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基本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在体制上打下了基础。
      2.四个投入不足,教学的五大弊端。跨世纪的改革提出了教学改革是核心的思想。一手抓体制改革一手抓教学改革。为了推进教学改革,教学主管部门经过深入的调查,提出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四个“投入不足”的问题,即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学生对学习投入不足。四个“投入不足”一经提出,引起了出乎意料的反响,甚至有人指出教育主管部门敢于正视问题。在一段时期许多学校对照四个“投入不足”检查自己的问题,出现了更加重视教学的局面。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改革,归纳了教学工作中的五个问题。专业设置过窄,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外语水平偏低,人文教育过弱。针对上述问题,在跨世纪的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两次调整专业目录减少专业数目,进行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大力推动外语的四、六级考试,比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的外语水平。从1995年开始在重点学校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解决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轻文、人文教育过弱的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我国高校存在的教育方法偏死问题,虽然没有想出得力的办法,但也曾经说过,总有一天要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
    3.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1993年底国家教委高教司制定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改革计划》,时任教委主任的朱开轩同志批示“富有远见,意义重大”。
  1994 年在全国全面启动此计划,得到各高等学校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热烈支持和积极参与,全国有500多所学校2万3千多名教师参加,这是我国有组织、较系统、起点高、立意新、整体性的教学改革计划。出版近1000本“面向21世纪”的教材,其中一部分教材达到或接近了世界水平,当然大部分应是国内最高水平和高水平的教材。这批教材的编写集中了国内最高水平的教授专家,花了很大的精力,这项计划历时多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一笔宝贵财富,是我国一次卓有成效的大面积教学改革实践。
      4. 教务处是学校第一大处。在我的教育人生中我很得意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大声疾呼过“教务处是学校第一大处”,并且说教务处在学校的地位,怎么提别人也不好反对,也不为过。 教务处是学校第一大处不是一个排队,而是说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第一大任务,学校培养人的整个业务操作都在这个处手里。 第一大处的提法立刻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直传播到现在,尤其是各学校的教学部门和教学主管几乎都知道,教务处是学校第一大处。
    5. 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1996年初,我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再过五年时间,我们将进入21世纪。我1995年11月被任命为国家教委副主任,分管高等教育方面的工作,当时在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认真思考后,提出“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这个重要命题。
   (1)把一个规模效益、办学效益比较高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
   (2)把一个结构、布局、体制更加合理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
   (3)把一个教育教学质量更高、办学水平更高的 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
      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共同思考的主题,也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经过几年来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下面四个思路。
      思路之一:要进一步明确或确定教学工作、培养人的工作在学校工作的地位、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思路之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思路之三: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离开了教育质量就谈不上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思路之四:要不断探索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调整。要不断摒弃旧的过时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思路、教学观念。
   (4)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并把它带到21世纪。
      三、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30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和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跨世纪中经历的改革、发展,让人感到兴奋不已,用了“大改革大发 展大提高”来概括这个伟大的改革进程,2007年写下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的文章。
    大改革。首先开放本身就是一个大改革,使中国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了一个开放的高等教育;其次在跨世纪过程中进行了或初步进行了五大体制的改革,使中国高等教育初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者是教学改革。
    大发展。伴随着大改革的进程,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规模的大发展,1998年在校生人数为643万人到2006年在校生近2500万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真正是一个奇迹。
    大提高。在大改革大发展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来一个大提高。只有大提高才能巩固大改革、大发展的战果,只有大提高才能不断地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推向前进。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思路,具体措施上要完善体制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
      四、念好四本“经”
     2012年3月教育部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会议提到和反复强调的是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有些提法使人感到有“回归”的感觉。仔细回顾了这一辈子关于教学改革的经历,想了想哪些根本的东西是必须遵循的,哪些是要常念的“经”,所以写了念好四本“经”一文。一是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二是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三是本科是基础,四是知识、能力、素质是培养人的三要素。
    由于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在的大学变得十分繁杂,诱惑力也十分多样,如何来办好学校确实要求一个校长、办学者头脑十分清醒,思路十分清晰。在这里,是否重视培养人,重视教学,重视教学改革可能就是试金石,衡量的标准,检验的尺度。
    在我的教育人生中,考虑的最多、写的文章最多、话语最多的就是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是一块试金石,是衡量或者检验一届政府、一届教育主管、一届校长是否理解教育,甚至是否懂教育的试金石,不讲培养人的教育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不重视教学的学校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学校。
    以上是我的教学改革情结,愿以此与同行共勉。(作者: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