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教育改革要培养知行合一的高质量学生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5-12-22]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学校管理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思想,办学的思想,学校的思路,很多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这种教育思想需要在实践、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借鉴,不断消化,不断提升,一个大学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对一所大学的前进方向至关重要。
  一所好大学的产品是优质的教育服务
  课程改革确实是学校改革的一个核心,也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这里边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我觉得首先要解决两个机制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学校基于社会和雇主的反馈,持续改进教育质量的机制。另一个是发自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教材内容,自我持续改进质量的一种机制。
  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学内容落后于产业和科技发展。首先是两个机制问题。其次还要看一所大学的产品究竟是什么,一所好的大学它的产品是优质教育服务。现在社会对教育质量的呼唤,特别是高等教育要求本质上是接受优质教育服务的要求,一方面鼓励高水平大学继续攀登在卓越道路上,不断地汲取国际上的经验优势,使水平进一步的得到新的提升。另一方面,我觉得中国当前特别需要多元化的取向,应当成长一批非常有特色的行业大学,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大学,这样的大学可能不是综合的,甚至它也不完全是以追求学术为取向的学校,它可能是在技术转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产学研结合方面更有特色的一些学校,德国、法国等欧洲一些工程师大学校,在科学技术平台,生产实践,技术的一线上非常好用,而且学生个人自身价值能够得到实现,个人的收入也比较好。我觉得将来可能要鼓励一些特色大学的办学规模,这个规模扩大以后很多学生家长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有特色,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应该是我们提高高等教育的的突破点。
  教育改革如何培养知行合一的高质量学生?首先一所大学要明确自己培养的特色、定位是什么,因为学生就是你这所大学培养质量最好的标志,要特别明确这个大学的发展战略,格局,特别是未来发展的取向。
  同时这个当中我觉得要有很好的内部共识,就是在学校里要特别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环节,要把学术水平提升,学校的发展,影响力的提升落脚到人才培养点上,这样的话才能真正把立德树人培养人才放在重要位置上。在现代大学条件下应当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只有做到好的结合,我觉得才能够真正培养知行合一,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高水平大学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应追求卓越建设
  在中国的国情下,首先在保证公平情况下,相对集中一部分卓越企业,对大学进行定点的支持,因为它可以发展带头人,和充当大学发展引领者的作用。高水平的大学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超越,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就是深化综合改革,要和一流大学发展进行有机结合,把大学的深化改革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相结合,一流大学学科建设当中要特别重视人的建设,在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当中人的现代化是关键,包括教育的管理者。
  在综合改革当中我也特别看重几个方面:一是在当前如何进一步按照管办分离的要求,按照高等教育给的高校的权力,进一步理清政府和大学的边界,这点对省属院校,我接触到的尤为突出。第二个是大学综合改革当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最复杂最关键的问题我认为是人的改革,最需要的建设是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包括教师的招聘、改进和提升,还包括教师队伍的出口问题。我觉得应当通过访问学者的制度,博士后的制度,还有国外短期的教师流动制度,使我们教师队伍能够更加国际化,高端化,不断能够持续地来提升队伍本身的素质,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学科建设之所以成为龙头,就是它本身的内涵决定的,学科建设的内涵是什么呢?我觉得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体系建设,二、研究方向,团队的建设。三、刚才讲到的那些,比如卓越建设,985、211也是种卓越建设,集中一拨力量重点支持能够先冒出的学科。四、学位点的建设,作为学科建设我是特别理解的。五、学科平台和激励的建设,比如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社科基地等等,它是支撑。六、新学科的扶持,学科交叉。如何通过学科交叉来使新的边缘学科得到生长。七、学科的更新。无论什么学科专业,它的存在都是相对的,学科也要与时俱进,特别有些学科到一定水平以后要更新换代。
  在我们大学里应该为学科建设正本清源,到了这个时候,必须还学科建设以本来的面貌。这个当中最关键的问题,最关键的工作,最需要关注的事情就是得鼓励一批热衷做这个事情的教师做转化工作,把知识的最前沿,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材。这是学科建设应有之意。
  应当鼓励教师进行学术创新,当然这并不是只单纯鼓励教授教书。要辩证统一的处理这一对关系,要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从事研究,把研究成果按照认知的要求,按照教材的要求,按照教育的规律梳理出来,转化为教学内容,当然这种转化不一定光转化自己的成果,也包括国际的成果,生产实践的成就,作为教学内容的更新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这样的话必须在政策调整过程中建立一种激励机制,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大量的劳动,有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不是简单拿过来进入教材就可以了,要由表及里,按照逻辑进行处理,这是再创造的过程。
  大学应该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
  首先,必须解决在政策和制度设计层面的一致性问题。也就是说,将来可能我们的教育拨款体制,我们对大学的绩效评价机制,以及我们大学的各种资源的获取,能够使我们的大学校长和管理者更加自信的认为我来汇集全校的智慧坚持我的方向是对的。大学就应该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在自主办学道路上办出特色。也包括我只要坚持这个方向前进,追求这个道路,得到的社会认可度就越高。必须解决一致性的问题。
  第二,大学要解决的两个机制问题,就是基于市场反馈持续改进质量机制和教师内在的持续的自我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而这两个机制的建立是综合改革的深化。
  第三,要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以及方方面面的支持,建设一批能够为国家担当,以民族振兴为使命,胸怀天下的高水平的教书育人队伍。这是一定要突出的人的问题,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就很难培养好的学生。
  第四,作为学校一定要特别清楚在大学发展当中,质量的改进是教育的提供者和消费者来共同完成的。换句话说不仅要教得好,还要通过对学生的激励政策,让学生学得好,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形成良性的互动,良好的系统生态。
  第五,一个大学还要鼓励教师教学科研相结合,不断转化教学内容,内化为教学内容,特别把最前沿的东西内化在教学当中。同时现在要特别运用信息化手段,大数据,云运算,为我们更加丰富的教学扩展搭建平台。
  第六,一个良好的学风,因为一所大学能不能培养好的学生,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靠良好的环境熏陶出来的,需要一代代人的奋斗,来熏陶学生,这是无形的资产,也是我认为特别重要的方面。
  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质量体系建设是大学建设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同时教材建设也特别重要,一般好的教材可能影响几代学生,所以我对教材建设特别看重,特别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大数据这个时代,我觉得为我们的教材建设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内涵。好的高校应当在这个背景下重新审视教材建设的内涵,它有更大资源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