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在教育交流合作中促进中新两国共同发展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5-12-22]

                                             来源:新华网
    在教育交流合作中促进中新两国共同发展——专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务长梅彦昌
  自中国与新加坡建交以来,双方在高端人才培训领域的合作一直非常活跃,两国高等学府也在双边互学互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日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上海正式开设驻中国办公室总部,旨在深化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作为出席此次中国总部成立仪式的嘉宾,南洋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梅彦昌教授在上海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他说,中新两国是“亲密而特殊的伙伴”,两国在发展中也面临相似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加强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最终实现共赢。
  面向未来的教育合作
  对于此次在沪设立驻中国办公室总部,梅彦昌和南洋理工大学校方看中的是上海的开放精神及其拥有的优质教育和科研资源。“我们计划从上海出发,不断扩大同中国其他地区的联系,增进彼此间的科研转化和知识转移。”梅彦昌说。
  但在更高层面上,梅彦昌认为,两国教育领域的合作是在为巩固双边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服务。“中新两国如今在城市交通、通讯技术、食品安全、国民健康等问题上都面临相似的挑战,单靠一国的科研力量或许不能充分应对,而一些新加坡曾遇到过的社会问题也能给中国带来启示。这就需要加强两国高等教育的交流,包括科研协作、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
  “中国的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就不能仅仅解决本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而是要研究世界性议题,在顶尖研究和最前沿科技领域寻求话语权。”梅彦昌说。
  国际化是大学创新力之源
  在今年9月公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洋理工大学位列第13位,居亚洲第二。其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和师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受到世界瞩目。
  梅彦昌表示,如今中国政府对青年人创新创业精神的鼓励值得学习,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归等政策极具吸引力。他认为,大学里的创新不需要提前的预想,应该充分提倡自由。“在南洋理工,教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在讨论科学问题时,资深教授也不能压制年轻学者和学生的思维,无数好的创意都是在争论中迸发的。”
  “大学的英文是‘university’,意为‘宇宙的城市’,这告诉我们一流大学必须走全球化、多元化道路。”梅彦昌说,总体上看,亚洲学生的创新力仍然落后于欧美,这与亚洲“流水线”式的基础教育、家长过度关注成绩有关。因此,大学必须要有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聚集在一起,才能保持创造力。“中国目前已有很多学生走出国门,同样重要的是,更多各国学生和教授也能来到中国,助力中国培育出创新的沃土。”他说。
  助推高校成果转化
  在校主管教学的梅彦昌,同时也是8个科技企业的创办人。对于高校知识成果转化,梅彦昌有着独到的见解。
  据他介绍,在南洋理工,教授的晋升有两条通道,一是高水平研究论文,二是专利成果转化。“学校会考核成果的影响力,有人来投资你的技术是影响力的一种体现,商业价值之外,技术对社会的贡献度也是我们重点考虑的。”
  梅彦昌说,对于有创新创业理想的学生,南洋理工会尽可能地给与帮助。但学校一直告诉学生,创业要有决心,更要学会分享与合作,尽力发掘身边每个同学的潜力。(新华网上海11月1日电 ,吴振东 吴馨瑜,2015年1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