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西安思源学院学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6-03-10]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的出台,各省也都陆续跟进提出本省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方案。2015年11月24日,陕西省发布了《陕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由此拉开了国内高等院校新一轮学科建设的序幕,各高校纷纷提出抢占高地计划,上高原,攀高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安思源学院这样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要不要跟进,如何跟进,这是我们思源全体教职工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认真回答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思源的未来发展与前途命运,是西安思源学院迈向高水平大学必须要做出的战略性选择。2015年12月9日下午,我校在学术交流会议中心召开了由学校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学科建设研讨会,会上周延波董事长对此做出明确回答,他指出: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工作的核心,是大学发展的着眼点和生命线,学科建设建构好了,学校的发展才有方向,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才有光明的未来。他要求学校行政领导一定要做好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形成方案尽快在下学期开始实施。他同时要求学校人事、财务、教务、科研、宣传等处室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一中心,在人才引进、经费投入、教学科研以及对内对外宣传上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我校学科建设上台阶、上水平、攀高峰。遵照董事长的指示精神,学校又召开了不同范围的调研会,并专门进行了研究与部署。
下面就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供代表们学习讨论,以求共谋西安思源学院未来发展大计。
一、学科建设的内涵与大学发展的关系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
关于学科的一般解释是:学科是基于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发展演进规律所形成的有组织的系统化知识体系。学科作为知识体系,它已物化为大学内部最基本的学术组织单位,是大学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是现代大学的立学之本,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
学科建设则是围绕提高学科水平所做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集学科方向、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是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
学科建设是形成现代大学教育规制的基础,它是高等院校的根本性建设,也是不断增强学校办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它影响并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科建设已成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特别是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抓住学科建设这条主线,才能做到纲举目张,统揽学校各方面的工作。
专业是知识转播的一种组织形态,它以课程组合的形式体现实际工作岗位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因此,专业建设是以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本、专科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建设工作。专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课程设置、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等。
用农业生产打个比喻,以说明二者的关系。研究土壤、肥料、水利、防灾、育种、耕作技术手段等的科学依据是学科建设,而进行选种、耕种、收获、销售等实际运作是专业建设,前者输出的是知识与技术,后者输出的农业产品。可见,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依托,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不会有高水平的专业和高质量的教学,学校的专业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学科建设的水平越高,专业发展的后劲就越大;而专业建设将会对学科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促进学科纵向和横向发展。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学科建设对大学发展的作用。
1.学科建设对大学发展的统领作用。
大学不同于企业或政府组织,它是一种松散链接的组织系统,各层级的目标与要求并不完全一致,大学组织的这种特点,意味着其一体化的困难,意味着需格外重视那种能在一体化中起统领作用的核心活动,这种活动只能是学科建设。原因在于,只有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才能建立起符合高等教育特点的工作体制和决策体制。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如果仅仅在学科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层次上组织知识活动,那么,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此时,作为传播主体的教师队伍、为传播过程创设各种条件(教学活动场所、媒介、实验、实习等)的职能结构、研究传播有效性的教学研究组织(院、系、教研室)、对教学过程进行组织管理(招生录取、课程设置、学籍管理等)的教学行政机构,共同担负组织知识活动的任务。由此构成的工作体制是“以教学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体制。这种体制最典型的例子是初等教育,如果把初等教育作为一个学科看待,那么学科建设的工作是由政府组织公共资源来完成的,学科方向的选择(知识体系与结构)由专门研究组织完成,师资队伍由专门的学校(各类师范院校)来负责培养,就连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印刷都是由政府组织完成的,学校的任务就变成纯粹的知识传播活动,因此,中小学就不需要搞学科建设。但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如论是研究型的还是应用型的,都不可能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体制。因为,没有人为我们完成学科方向的选择,学科队伍建设,搭建科研工作平台等工作,这一切都要由学校自己来完成。因此,只有建立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工作体制,才能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特色专业的建设等才能找到共同的抓手。可见,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的根本性建设,是不断增强学校办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它影响并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特色。
2.学科建设对大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就可以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对各项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具体反映在以下六个方面:
(1)通过学科建设可以促进学科结构的优化
(2)通过学科建设可以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3)通过学科建设可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
(4)通过学科建设可以促进大学制度的建设
(5)通过学科建设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6)通过学科建设可以为学校赢得更多教育资源
3.学科建设对大学发展的奠基作用。
我们知道大学的最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评价一所大学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也是这三个方面。然而这些指标的提升是一所学校长期努力的结果,没有深厚的学科建设积淀是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成就。
就拿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申硕工作为例,由于没有学科建设作基础,也就没有能够支撑硕士点的相应成果积累,所以,做起来工作难度就很大,甚至连一张申请表都填不出来。因此,一所大学学科建设的水平,实际上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发展水平,它在大学发展中起着奠基作用。
二、西安思源学院学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意识淡薄,学科概念模糊。
像很多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一样,由于基础薄弱,又发展太快,根本来不及考虑学科建设的问题,或者认为学科建设根本不适应应用性本科学院。要么完全按照自身对市场需求的研判申报专业,并快速扩张,然后再以专业为基础建设院系,形成没有学科基础的专业大拼盘;要么将专业建设等同于学科建设,把两者混为一谈。其结果必然是专业基础不牢靠,专业方向不明确,招生情况时好时坏,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专业发展缺乏支撑,优势不突出,发展缺乏后劲。
(二)学科队伍整体水平偏低,优秀学科带头人匮乏。
对于新建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来说,学科队伍整体水平偏低是普遍现象。由于缺乏优秀学科带头人,在学科方向的选择与确定上受到很大限制。没有方向就没有建设目标,而专业又不得不办,因此,便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上课为主要任务的低成本、低层次、高负荷运作模式,在队伍建设上重使用,轻培养,在任务要求上重授课轻科研,在业绩考核上重数量轻质量,走向队伍建设的低层次运转的恶性循环。
(三)重视硬件投入和外延发展,忽视软环境建设和内涵发展。
对于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起步晚,发展快,硬件投资压力大,为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规模,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往往将有限的投资重点放在基本办学条件的建设上,或者能够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项目上。而对学科的布局缺乏科学的研究或长远的谋划,对学科带头人及学科团队的建设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对科研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等。
(四)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不畅,缺乏有效运行机制。
由于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所以一切管控手段便集中到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两个方面。学校虽然按照大学规制建立了各种学科性组织,如分科设立的专业院系、学科办、科研处,以及职称评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但由于决定教职工行为选择的基础政策——薪酬体系与考核体系缺乏对学科建设的支撑,在决策过程中形成以行政管理为中心体制,缺乏应有学术地位与作用,导致学科建设管理体制运行不畅,效率低下。
上述问题的形成,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视而不见。我相信只要我们正视问题,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坚持不懈,积极改善,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实现我们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梦想。
三、西安思源学院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学科建设在高等院校中“基础”、“核心”、“龙头”作用的见解虽然已被广泛接受,但是不是所有高校都需要搞学科建设,特别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此,也是众说纷纭。实际上,高等院校搞学科建设是大学规制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只要是大学就心然会牵扯到学科建设的问题,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学科建设之中。因此,我们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搞学科建设,而是要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学科方向,走什么样的学科建设路径,对于西安思源学院来说,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应确立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是:
(一)指导思想。
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坚持地方性、服务性、应用型的建设原则,统筹协调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各项工作,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逐步建立起学科基础扎实,专业特色突出,社会服务功能较强的多科性应用型学科专业结构,为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建立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的工作体制,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学科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术语,我国高等院校建设的总体规划是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关于高等教育的一切政策支持与教育资源都是以学科建设来配置的。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学科建设,就会脱离大学的基本规制,失去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支持。因此,西安思源学院也必须关注学科建设,树立起学科建设这面旗帜,纳入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规制。建立以学科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原则的学科专业体系,力求做到专业基础比较牢靠,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应用特色显著突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有机统一,学科建设与申硕工作的有机结合。
2.坚持以地方性、适应性、应用型为原则的学科建设方向,走校企共建的发展路径。
学科方向的选择是学科建设的关键,也是一所大学形成特色的基础。西安思源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地方院校,应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来选择学科建设方向,并以此为基础整合与优化专业结构;在学科建设中充分利用政府资源搭建合作平台,走出去,请进来,走校企共建设学科的发展路径。
3.坚持以创新驱动特色发展为原则建立重点学科。
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规划的出台,一些重点院校在学科建设中主要是上高原、攀高峰,而对于发展较晚,基础相对薄弱的应用型民办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显然没有必要与重点院校看齐,去争夺什么高地;也没有必要在所以学科设置方向上平均用力,而是应该坚持在特色上下功夫,有选择、有重点地建设学科。科学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学科方向选择与建设的无限空间,就是在前沿领域,也不限于理论前沿,同样包括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区域性现实问题的应用前沿,甚至包括通过中间试验和生产试验将原理技术延伸为生产技术的开发前沿。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在应用上下功夫,它既是我们国内学科建设的短板,也是我们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不上高原,不攀高峰,但一定要有特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白鹿原”虽然不高,但它一定会成为西安城市建设的一道绚丽风景。
4.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推动大学制度改革与创新。
目前,我们建立的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体制,自然我们的政策指引就是以授课为主体的任务导向,学科队伍建设,科研工作等就容易被淡化,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的发展。建立以“学科为中心”的工作与决策体制,就会对学科带头人引进、学科队伍建设、学术交流、科研任务等提出目标与要求;就会促使薪酬体系与考核体系的变革;就会加强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就会充分发挥与调动各学术组织的积极作用,达到推动大学各项制定改革与创新。
四、西安思源学院学科建设工作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一)优化学科布局,凝炼学科发展方向。
西安思源学院从2008年升本以来逐步形成现有的多科性学科布置格局,尽管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并未引入学科建设的概念,但不等于没有学科,这种布局,既有西安交大学科布局的影子,也有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要准确评价这一学科布局的好坏并不容易,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主要是学科基础不牢靠,学科特色不突出,学科优势不明显;传统学科多,新兴学科少;缺乏与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相融的学科专业特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做广泛、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有计划,分步骤来调整与优化。
对此,学校已经做了具体部署,从本学期开始,先由五个本科学院基于现有学科专业和自身的基础条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研究,于2016年3月5日前形成本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方案,明确重点学科与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提交学科办汇总。由学科办组织力量进行多方(校内外专家)论证,与2016年4月15日前形成整体方案上报学校,由校长办公会最后研究决定。在研究学科方向和专业特色的建设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以下问题:
首先,要认清学校自身特色,重点发展优势学科。
在学科的设置上首先必须立足地方经济需要,使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原有的己不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应逐步加以调整;对地方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学科,应积极创造条件加以设置。
其次,要考虑我校的现有资源情况,包括学术带头人、学科基础、经费等条件,切忌不切合实际地追求学科上的大而全、一哄而上盲目追求热门学科,这不仅将导致资源浪费,而且还会降低学科水平。
再次,必须努力创造条件,积极设置新兴学科,由于校情、区情的不同,一所学校不可能在所有的新兴领域中都去布点。对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新学科设置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从中选择若干领域进行布点。
最后,在调整学科布局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和发展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学科的个性特征或学科特色,将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品牌或办学特色,会影响、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也将提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
科学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很多发展方向。任何一个学科组织都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方向上争创一流,它必须做出选择。确立正确的学科发展方向,能够使大学学科核心能力更加具体化、目标化。
首先,通过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来凝炼方向,学科负责人和方向负责人通过对高级别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把学术研究方向相近的教师聚集在一起,为共同的研究目标而努力,这一点可以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或校校合作,如与西安交大帮扶等形式实现。
然后根据研究方向进行资源配置,引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与学科的研究方向趋同,对流离于学科方向的教师可能就拿不到资源,迫使他们的研究方向慢慢地转变,再通过加强学术交流,特别是通过开展学科内部成员的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等形式,加强学科成员之间研究领域的了解,并寻找交叉点,相互弥补学术上的不足,切实加强合作,做大项目,出大成果,是凝练学科方向的有效途径。
其次,还要了解、分析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走势,实事求是地评价各个学科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找出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分析自身的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建设思路中寻找突破口。
再次,研究方向的数量要适度,过多则力量分散,难以提高水平;过少,则研究瓶颈过窄,发展后劲不足。
总之,在学科方向选择上应坚持:本体观念,特色观念,创新观念,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
(二)遴选学科带头人,建设学科发展团队。
1.在学科方向明确的情况下,加大引进学科带头人力度,通过面向国内外引进和遴选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为其创造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并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带动学科的发展,对符合条件,并引进回来的高科技人才,为了让其尽快开展科研工作,无论是在生活、实验用房,还是在仪器设备、通讯手段的配备及科研启动经费的落实上,学校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并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以尽快发挥作用。当然,在学科带头人引进的机制上要采取灵活的政策,对于一些力量薄弱的学科,可以采取智力引进办法,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担任兼职教授,每年在校工作一定的时间,发给相应的工资、校内津贴并提供住房等。这种智力引进可带来国内外科技新动态、新进展、新方法,有利于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技前沿动态,有利于相关学科的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青年教授的成长。
2.充分发挥老专家、老教授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
3.努力营造富有活力、竞争力的学科带头人选拔任用和培养机制,建立培养、造就学科带头人的竞争和淘汰机制,通过严格把关、公平竞争、择优明确、重点培养、专项资助、动态管理和滚动发展等措施,把有强烈事业心和献身拼搏精神,在实践中已做出成绩,取得一定成果,有较强科研教学组织协调能力的优秀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选拔出来,并给予重点扶持和支持,是学科带头人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目前,与西安交大制定的五年科研骨干队伍帮扶计划意义就在于此。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创建高水平的学科,首要的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就不可能建设高水平的学科,因此,学术队伍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的成败。要将学术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规划联系起来,并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组建一支结构合理、学风端正、 团结合作、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学科队伍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可通过引进与培养并举,逐步建设一支不仅具有一定数量,而且在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上合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充满活力、团结合作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形成若干个结构合理、有较好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学术梯队。
(三)建设学科基地,营造学科发展环境。
学科基地建设是建立在坚实的学科建设基础上的,它是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包括重点实验室、管理或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等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科基地是人才培养、科技经济服务和教育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科建设的依托。
目前,学校在学科基地建设和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现有的实验条件是以教学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的,难以支撑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需要,而且部门分割或占有,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利用率低,投资效益差,装备不平衡。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对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按照“统建、专管、共用”的原则,在建设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确保能为从事前沿性、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支撑;在管理上,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管理;在使用上,确保基地的通用性、共享性、开放性。
为了集中力量形成支撑主要学科建设的研究基地,学校拟筹建三个研究中心。即以商学院、城建学院为基础,以陕西省建工集团为依托,共建“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本中心力争在2016年三月正式挂牌成立。以电信学院、工学院为基础筹建“应用型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以文学院、陈忠实文学馆、留学生中心为基础筹建“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后两个中心必须找到可以依托的大型企事业单位,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力争在2016年底前完成筹建工作。
除了建设硬件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建设软环境。在建设软环境方面,首先要使学校的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意义,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学校领导和院、系负责人,要把学科建设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广大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各职能部门和职员,要为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
其次,要有学科的交叉渗透,形成一种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的学术氛围。创造和谐、民主、团结、有凝聚力的环境;要处理好学科带头人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各成员间的关系;既要尊重每个人的学术见解,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同时也要使成员相互之间形成一种补充关系,相互尊重,充分发挥群体力量。
第三,要建立良好的学术管理体制,要坚持学术自由原则,要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实行民主管理。
最后,要营造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竞争氛围。建设和发展学科,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长期的工作,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且随着学科领域的不断扩大,学术技术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学科的发展和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学科建设还必须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竞争氛围。
(四)健全学科建设体制,完善学科发展机制。
首先,要对学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确立学科建设目标。学科建设规划应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国家和地方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需求来制定,并要与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办学目标相一致。且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同时具有层次性,既有学校的学科建设目标,也有系(院、部)的学科建设目标;既有职能部门的目标,又有学术队伍中个人的目标。
其次,正确制订学科发展的合理模式。制订学科发展的合理模式要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并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全过程。学科发展规划要与学校的整体目标和方向一致,并具有现实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各要素要系统整合合理、科学、符合实际,并经得起实践检验,必须与社会进步、科技、经济发展相联系。提高现代信息的利用水平,以做好全局性工作,稳步发展。不但利用过去的成果、经验,而且又重视、利用其对今后工作的指导作用,这样就可能处理好过去与现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能保证相对的稳定性、现实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应性,力争获得最优的教学效益和发展空间。
再次,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科的过程管理,强化年度考核制度,并视年度考核结果调整学校对学科的投入力度,以重点学科重点投入,重点投入重点产出,多产出,多投入为依据,将每年的学科建设经费分成基本运行经费和目标建设经费,目标建设经费待学科完成建设目标后,学校才予以投入,并打破原来学科建设成效好与坏一个样的格局,形成以产出计算学科年度建设经费,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科建设经费投入的风险。同时采用学科负责人负责制,强化学科专家组的集体决策,合理处理了个体与集体决策和有机统一。
最后,学科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打破部门壁垒,又要各部门协同作战。如果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掣肘,就很难形成合力,并且浪费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学科建设工作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有章可循。在学校总体规划指导下,院系部要负责制定本单位学科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人事、教务、科研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管理和检查评估职能,上下一心,齐抓共管,保证学科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张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