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聚焦“双一流”学科系列(发展规划篇)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6-03-16]
发展规划应该是学科问题的根本问题、首要问题,在合理的规划基础之上,进行方向布局、规模核定、需求确定、资源配置,人、财、物的配置都应该基于规划,实现制度化、可持续的发展。规模不应该固步自封、邯郸学步,更不能随心所欲,也要切忌被社会和市场牵着鼻子走。对于一流高校而言,在主流学科上占据一席之地受到普遍重视。
一、学科分类发展的体制机制
国内一流大学基本上都有十个以上的学科门类,不同学科发展规律迥异,运行机制、资源投入方式、师生评价模式等都应该有所区别。
平台、人才、资源、学生等要素应组成实实在在的学科发展系统,各门学科间也应该成为稳定系统,比如要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因此,学科体系建构显得十分重要。一流学科的内涵应该区分学科,不同学科应该具有不同的一流标准。
二、学科发展的顶层设计与规划
缺乏长远规划可能会带来学科发展的“自由散漫”特征,“学科在很多情况下变成利益分配的理由,而不是分科解决科学问题的依托”。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不可避免带来学科建设上的功利性,使得学科发展“往往针对某些具体或量化评估指标开展工作,忙于应对外部要求大于长期坚持的勇气和胆量”。在“双一流”背景下,把自己的优势弄清楚,把潜在的发展空间找明白,把发展路劲规划好,才能按部就班地实现一流目标。
高校当前要注重主流方向,慎重对待学科继续拓展,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促进新的研究方向的增长上,要建立学科生态的概念,使得各类学科和谐发展。
三、确立学科大类的整体发展思路
“学科大类”和“学科板块”是两个重要的学科话语词汇,比较贴切地刻画了学科体系问题。对于学科门类较全的研究型大学而言,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及国家发展需求特色,遴选一批面向未来、引领科学技术发展、解决人类社会重大需求的交叉学科,跳出原有学科框架,实现学科板块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具有引领性意义。
四、完善学科交叉体制机制
当前高校学科交叉或交叉学科发展实际上存在“学校积极鼓励,院系大张旗鼓,成效难以凸显”的局面。这一问题与两个紧密相连的问题相关:(1)教师评价制度,以个体全面发展考核为主、急功近利色彩明显的人事考核与晋升制度影响了学科交叉;(2)学科间的学术利益壁垒,即使同一院系的不同组织之间也会存在沟通协作不畅、资源共享困难的问题。造成了真正开展学科交叉的得不到资助,而传统强势学科却以学科交叉之名继续获得资源。
五、建立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
以学科分类作为资源投入依据是受到普遍青睐的改革方向。资源配置的问题是其他根本问题衍生出来的,如学科发展规划。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路线图”:基于深入战略研究的学科和师资发展规划;基于规划原则的资源配置机制;体现学科差异的师资分类管理、学术评价和考核体系;平衡效率和学科特征的院系组织形式。( 摘编自《战略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