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特色兴校: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路径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6-06-20]

    发展源自卓越,特色方能兴校。在高等教育繁荣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以卓越促发展、以特色铸辉煌是各类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创建一流大学的战略选择。高校寻求特色化发展既是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有力举措,也是参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发展“同质化”倾向严重
    我国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背景下,部分高校仍存在自身定位不清、办学特色不明显的情况。可以说,当前我国高校“同质化”现象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升本”热潮的推动下,盲目“贪大求全”,力求向重点院校“看齐”,不顾自身实际水平和所在层次实际条件的情况还“大有学校在”,出现“专科学校本科化、普通本科综合化”的办学现象。诸如此类盲目拔高和跟风的直接后果便是造成大学发展模式的趋同,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相脱节,甚至直接导致大学生结构失业结果的出现。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尚还缺乏公认的、科学的高校分类体系,而高校之间定位模糊、同质化现象较严重。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我国不同类型高校今后努力适应社会经济需求和迎接国际挑战中不得不面临和思考的现实问题。
    二、高校发展走向“同质化”的原因
    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集中财力、重点建设,一定程度上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但同时造成了高等教育等级分化与高等学校资源分配不均矛盾的凸显。尤其对地方高校而言,面对先天不足与后天不受重视的双重压力,只能  通过办学规模求大、专业设置求全、办学层次求“升格”等方式寻求更多社会和政府认可。这种定位不清、盲目趋同的做法必然导致高校同质化发展,造成千校一面的局面。
    三、解决高校“同质化”问题的策略
    (一)国家政策导向
    时至今日,大学对政府的依附尚未消解,导致不同类型高校办学目标趋同,竞相“攀升”的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为克服高校同质化倾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行分类管理,不断优化结构;同时,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可见,国家已深刻认识到同质化在阻碍高校及其学科顺应时代发展方面的危害性,提出高校特色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二)高校自身努力
    调整办学定位、追求特色发展已成为大多数高校实行管理改革的共识。然而,就大学特色发展的内涵本身而言,不同高校有不同的理解,在具体的特色发展战略实践上也颇具云泥之别。所以,特色兴校的实施效果必然也是千姿百态。
    可以说,特色兴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对高校寄予的美好期望。究竟何为办学特色,如何特色办学才能在高等学校之林中独树一帜,是值得每一位高等学校建设者和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三)借鉴国外经验
    综观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办学模式,特色兴校的烙印都十分鲜明。不论是“探测、挖掘和发展学生潜力,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的牛津模式,还是“追求学术性、培养有教养的人”的剑桥模式,亦或是强调“课程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完整的学生”的哈佛模式,诸多西方名校特色兴校的背后都有着明确的“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众所周知,独特的办学理念是办学特色之魂,是大学精神的核心要素,更是大学发展的导航仪。这种理念已经潜移默化逐步演变为超越时空的力量,支撑着著名大学朝着各自特色的方向发展。
                           (作者:Lynn,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