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6-06-20]

    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呈现新特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由以规模、数量为主的粗放式发展逐步转变为以注重质量、品牌为主的集约式发展,由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发展逐步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与此对应,  作为上层建筑的高等教育必须改革发展方式,更新发展理念,确立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教育部2015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高校2553所,其中民办高校729所,占高校总数的28.79%。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新特点:一是地方政府重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二是民办高校逐步调整发展目标,追求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协调发展,注重内涵发展和品牌建设成为共识;三是民办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举办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高校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清晰;四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重视教学设施建设,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五是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民主治校、科学决策机制得到完善和落实;六是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趋于合理,教师梯队初步形成;七是办学特色逐步形成,注重结合产业行业需要进行特色发展,注重培育示范学科与专业;八是办学行为日益规范,依法办学意识不断增加,只求升格达标、忽视内涵发展的现象得到扭转,民办高校的办学形象和社会影响力逐年提高。
    二、民办高校发展面临困境
    招生规模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全国范围内教育人口基数总量减少的趋势使民办高校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政府与民办高校的关系尚未理顺,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和相关支持政策有待切实落实;部分民办高校办学理念模糊,办学定位不清晰,影响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学费,经费高度紧张的现状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内涵发展;师资队伍专兼结构不合理,生师比高,高学历、高职称师资流动大;专业、课程设置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办学主体的营利性之间存在明显冲突,部分民办高校存在潜在的办学风险;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办高校破解发展困境和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国内经济与教育改革的形势,以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方式实现新的提升。   
    三、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本质把握,为指导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引。民办高校应立足实际,在办学过程中深刻把握每一个发展理念的内涵,逐项找到着力点,推动学校发展取得新突破。
    1.坚持创新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坚持创新发展,首先必须创新管理机制,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人事任免、职称评聘、资金管理等方面发挥办学机制灵活的特性,注重服务,调动学校、教师、学生积极性,激发发展活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扫除障碍。其次,创新发展的重点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应根据行业产业的重大需求增强人才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众创空间”等发展主题,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学生动手能力强、反应快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分类管理。再次,民办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协同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
    2.坚持协调发展,着力优化办学要素结构
    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受教育经费制约较大,在经费投入、学科专业结构、师资队伍结构、教学设施建设等方面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结构失调,这些薄弱环节严重影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并成为影响招生规模、办学效益的关键因素。民办高校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协调发展,应着力解决办学要素结构不平衡问题。在校务管理方面,要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董事会的领导决策作用、校行政的管理执行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完善治理结构,防范办学风险,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确立“四育均衡”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相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培养更多符合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要避免“求大”“求同”,对生源萎缩、力量薄弱的高危专业进行撤销或转型,集中资源建设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符合的学科专业群,实现结构优化、差异化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充分发挥政策灵活性,合理配置专、兼职教师,加大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兼顾师资数量结构与要素结构的平衡。在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方面,要协调处理好学校自身评估、社会第三方评估和政府评估的关系,构建标准明确、检测严格、反馈及时、整改有效的符合民办高校发展实际的质量保障体系。
    3.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校园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坚持绿色发展,应深入研究和遵循民办高校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生态素质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师生绿色观念和环保意识,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和环保实践活动;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以朴实、安全、适用为基本原则,把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纳入学校建设标准,不断改善师生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培养熏陶学生道德情操,促使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凝练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营造浓郁人文环境,启迪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打造协同发展平台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在开展国际化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并形成了多样化的合作模式。落实开放理念,关键在于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民办高校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拓宽办学视野,拓展办学空间,积极主动寻求各方支持,努力把更多社会资源、国际化资源转化为自身发展资源。一方面,要适应我国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和不断深化的工业化进程的新形势,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构建校政、校企、校校等合作育人平台,形成多方协同、开放办学的教育生态,加快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另一方面,要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有益教育经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大力引进先进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以我为主、兼容并蓄,双向交流、合作共赢,不断提升我国民办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5.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打造共建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从校外视角来看,民办高校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有利政策,共享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用先进的理念提升办学视野,转变发展方式。从校内视角看,民办高校要通过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师生共建活力,构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凝聚发展合力;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绩效考核机制,改善福利条件,让教职工共享学校发展成果;要注重塑造办学特色和品牌,把办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建立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确立质量意识,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学设施水平,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和家长的教育期望得到回报。
发展是动态的过程,指导发展的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只有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育人为本、特色办学,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优化办学要素结构,着力打造生态文明校园,着力打造协同发展平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增强民办高校人才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才能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泽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