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分类管理后,营利性民办高校生源问题如何解决?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6-06-20]

    众所周知,生源一直是我国民办高校的生命线。据《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校的毛入学为40%,距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基于此,我国进行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发展营利性民办高校自然不可避免要与公办高校、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羹”生源。对于刚刚起步的营利性民办高校,毫无任何优势而言,再加之传统观念的桎梏,这势必掣肘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
    为了摆脱生源紧张问题对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羁绊,促进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多样化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拓展生源范畴。实施分类管理后,营利性民办高校可以扩大招生生源的范畴,以“非传统”的学生为主,例如高考失败者、想早点就业者、对当前工作不满意渴望知识改变命运者、想继续深造者等等。这样既避免了营利性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共抢生源,又解决了营利性民办高校学生来源的问题,也打消教育实践者对营利性民办高校的顾虑,同时也符合世界营利性大学发展的潮流。
    二是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大众的教育观念早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更注重的是教育服务的质量,而不再是学校是否具有营利性。营利性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这   个潜在的市场需求,根据社会大众的需求提供多层次、高规格、高质量、人性化的教育服务。例如将上课学习的地方设在交通便捷、有充足停车场的公路旁,学校为有孩子的学生提供照看孩子的服务等等。
    三是课程设置紧跟市场需求。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最受社会诟病就是课程设置与社会严重脱节,学生就业难而企业却又出现用工荒。营利性民办高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要想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就必须走一条异于公办高校、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发展之路,坚持课程设置紧跟市场需求,坚持以质量致胜,为市场培养亟需的应用型人才,例如网络技术管理员、IT工程师、通信技术师、会计师等等。同时,对不需要的专业和课程要即时更新和淘汰。
                           (作者:雷承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