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新时期我国高校的战略规划与布局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6-11-17]
CAETT(中国教育智库网):您认为“十三五”期间,高校在战略规划,推进综合改革,实现科学发展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马陆亭研究员:高校进行战略规划需要注意的方面:
首先,做规划就是做定位,规定各学校要如何发展。各学校应理清自己已发展到哪个阶段,现阶段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也许是师资问题,也许是规模扩张、人才培养质量等。同时应寻找自己的发展点、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布局中明确自己所占的位置及市场份额。
其次,改革需要有制度性因素保证。制度性因素包括大学制度、大学章程、规划的文本等。制度化因素固化后才有可能形成特色。我国高等教育以往的弊端之一是向多方学习,各种特征搅在一起,导致自己的特色不鲜明。
最后,改革,就是要改那些需要改的,但原本优秀的、不需要改的方面就不要再改,大学章程也是这样。
CAETT:您刚提到的章程方面,高校在大学章程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做得怎么样?
马陆亭研究员:刚开始制定章程时,各学校给予厚望,认为大学章程是大学宪法,但慢慢地部分学校不那么重视。但是有章程与没有章程是不同的,因此我说章程建设是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学章程是学校办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学校内部的重大问题,大多数问题可以从章程中找到依据。
CAETT:在高校转型的背景下,请结合国外经验谈谈我国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
马陆亭研究员:国外高校发展来看,有两个规律:
第一,从开始的单一大学到新生出专门学院,或称专业大学。高校从高深学问走向应用,包括现在的应用技术大学。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高校走向应用型高校,因为社会对其有强大的需求,而需求会产生动力。
第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伴随着高等学校分布的广泛性。所以从国外来看,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两种转变,一是朝着应用型大学转变,第二是分布更加广泛,而且应用和区域也是密切相关的。从高校分类的角度看,比较明显的有两条路:一是传统大学;二是应用型大学,德国、瑞士、我国台湾地区等都是这样。
硬性指标对很多学校而言已经不是主要问题,多数学校的主要问题是高校要做什么的问题,比如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有五年的行业工作经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合作也就不再需要政府大力倡导。
另外,如果更进一步来谈,高等教育发展应该从一流大学向一流体系转变。从国家层面应该讲分类,让不同高校走不同的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分类是有必要的。
CAETT:请您谈谈我国对于高等教育布局的历史与现状。
马陆亭研究员:关于我国对高等学校的布局,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个人认为,我国有过三次对高等学校的布局变动:
第一次是中央政府集中设置高校。政府按大区来设置高校。
第二次是市场经济下的布局。在市场需要的情况下,经过政府审批,萌发出一批高校。
第三次是发生在现阶段的布局。中央在打造一流大学,各省也在打造对本区域有带头作用的高水平大学。
我认为现阶段的布局应进一步加入中央政府的因素——要在原来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的省份设置国立大学。省级政府也可以省出资金用于支持省里其他学校的发展,可以促进地方生产力的增长。
(来源:摘编自CAETT专访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