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建设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7-10-31]

“双师型”教师符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复杂性,导致“双师型”教师内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这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些许困惑,无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本文将在对“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内涵和内涵构成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措施,以供借鉴。

一、“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内涵

“双师型”教师概念正式出现于1995年《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1995]15号)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提法正式出现于1998年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要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这标志着高职教育领域已开启“双师型”队伍建设研究的大门。随后,众多专家学者针对“双师型”教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问题上尚未取得一致看法。

笔者认为,高职“双师型”教师概念应包含以下含义:一是从职称上看,是指具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并具有工程系列中级及以上职称或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二是从能力上看,是指具备相关的操作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够在学校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三是从知识创新上看,是指可以适应社会进步、行业发展,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有效补充、优化,进而实现创新的教师。因此,“双师型”教师体现了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有效融合,具有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吸收内化、重新再现并传授给学生的素养。

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构成

1. 知识结构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熟练掌握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才能承担该专业领域的教学工作,激发学生探索专业领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二是系统的教育知识。教育知识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前者是关于高职教育的教育特征、规律以相互关系等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的方式获取;后者是教师通过归纳总结自身人生经历、社会经验以及人生理念等,再通过教学形式将其传授给学生。三是丰富的职业知识。职业知识主要包括本专业岗位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文化、职业制度等,以及在从事某一职业时的实践操作知识。

2. 能力结构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精湛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双师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主要是指“双师型”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规律等进行因材施教的能力,包括教学技能、专业技能、教学研究能力、课程建设能力等。二是熟练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双师型”教师具备指导学生参与实习实践、顶岗工作等,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的能力。三是严谨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主要是指“双师型”教师具备采取科学方法研究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双师型”教师通过科技项目开发的形式,推动产学研进程,在科研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高超的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是指“双师型”教师依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技术更新、产品换代、科技推广、专业培训等能力。

3. 素质结构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思想政治素质。“双师型”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的传播者,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必须做到“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要规范自身行为,不能做出有损国家、集体利益和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行为,不能做出侵犯学校、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要自觉抵制有损教师声誉的一切行为。二是职业道德素质。主要是指“双师型”教师必须爱岗敬业,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够做好本职工作。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措施

1. 把握内涵,全面培养

要强化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深刻理解,真正认识到“双师型”教师不仅是向学生教授文化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要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在思想上为学生保驾护航。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全面培养,不仅要大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要在师德师风、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措施上,也就是对教师开展知识、能力以及素质这三方面的平行培训,三者不可偏颇。在优化“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方面,主要采取学历提升、专题培训、自学等方式进行;在优化“双师型”能力结构方面,主要采取项目研究、社会实践、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进行;在优化“双师型”教师素质结构方面,主要采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语言修养、建设校园文化、鼓励阅读经典作品等方式进行。

2. 拓宽渠道,兼容并包

高职院校要拓宽渠道,引进不同类型的教师,实现兼容并包,强化竞争意识,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通過多种途径合理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打造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二是尽量使用社会资源,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来承担实践教学工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加新鲜“血液”。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的引进,高职院校都必须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提高进入门槛,严把入口审查关。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建设专兼职教师人才库,主动出击,为学校引进更多的优质人才。

3. 制度保障,激励强化 

高职院校必须制定出台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予以保障,如在人才引进方面实行“双证准入”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和社会实践制度,同时还要深化改革分配制度,完善“双师型”教师考评制度等。高职院校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工作意识,提升其工作积极性。高职院校要尽量落实优秀人才相应的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和信赖感;要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项目研究等机会,让他们能够尽快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踊跃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要采取领导接待日、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双师型”教师构建一个平等、宽松的工作环境,真正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必须深刻理解“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内涵,认真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构成,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队伍建设,才能真正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文章来源:陆菊,罗将道 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