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设研究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7-11-23]

 

学历是按阶段性教育进行,并能取得文凭以证明和积累其阶段性学习的经历和历程”。非学历教育就是与学历教育相对的教育,国家对其没有统一学制,不授予学历证书的各类教育活动。一般而言,非学历教育没有严格的入学门槛,不限制时长,重视过程评价,重视学习者主动性,包括岗位培训、就业培训、专业技能和专题知识培训、家庭生活培训、社会与闲暇生活培训、社区教育等,还包括工作场教育、生活场教育、师带徒教育等形式。
 
随着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从理念转向行动,建立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非学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逐渐提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模糊。随着对学习理解的逐渐深入,尤其是“学习是通过经验的转换创造知识的过程”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可,非学历教育成果认证的活动广泛开展起来。通过非学历教育认证,将非学历教育成果转化为被认可的学历教育成果或者是相应的资历,学习者依此争取与身份匹配的报酬,对于学习者而言是对其参与终身学习的认可,有利于学习行为的持续。
 
基于以上,笔者认为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应按照特定标准和严格程序认证为终身学习积分、课程学分、资历和学历,并从法制、学习者参与动力、系统性制度上为其运行予以保障。
一、非学历教育认证标准的内容与标准
学历是按阶段性教育进行,并能取得文凭以证明和积累其阶段性学习的经历和历程”。非学历教育就是与学历教育相对的教育,国家对其没有统一学制,不授予学历证书的各类教育活动。一般而言,非学历教育没有严格的入学门槛,不限制时长,重视过程评价,重视学习者主动性,包括岗位培训、就业培训、专业技能和专题知识培训、家庭生活培训、社会与闲暇生活培训、社区教育等,还包括工作场教育、生活场教育、师带徒教育等形式。
 
随着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从理念转向行动,建立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非学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逐渐提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模糊。随着对学习理解的逐渐深入,尤其是“学习是通过经验的转换创造知识的过程”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可,非学历教育成果认证的活动广泛开展起来。通过非学历教育认证,将非学历教育成果转化为被认可的学历教育成果或者是相应的资历,学习者依此争取与身份匹配的报酬,对于学习者而言是对其参与终身学习的认可,有利于学习行为的持续。
 
基于以上,笔者认为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应按照特定标准和严格程序认证为终身学习积分、课程学分、资历和学历,并从法制、学习者参与动力、系统性制度上为其运行予以保障。
二、非学历教育认证的运行体系设计
非学历教育所获取的成果要认定为积分、学分、资历和学历,就需要建立一个认定非学历教育的机制,按照非学历教育认定的标准,设计非学历教育认证的流程,支持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认定。要设计非学历教育认证运行体系,首先要确立认证组织,即由谁来认证以及评价认证标准的问题;然后是设计相应的认证标准;最后是认证流程的设计、实践与评价。
 
(一)确立非学历教育认证委员会,使之成为非学历教育认证的最高机构
       
非学历教育认证标准建设和认证流程需要一个决策机构,以判断不同级别学习成果的难易程度和所需要耗费的时间,这样的决策机构应由政府、教育机构、企事业团体、学习者等形成的多方拥有话语的组织组成,通过治理机制建设形成团队。其主要职责是:审核指导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认证标准;设置非学历教育成果认定与转换流程;沟通学历教育认证委员会,促进更多非学历教育成果能够被学历教育所认可;建立健全非学历教育的质量保证机制;受理各类有争议的学习成果认定申诉等。
 
非学历教育认证委员会是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工作的领导核心,发挥规则制定和运行过程控制的领导作用,是整个运行体系的基础。实践证明,非学历教育认证委员会可以由非学历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具有一定话语权的研究者和学者、政府非学历教育的领导人员、具有代表性的非学历教育参与者组成,以具备较好的运行能效,遇到专业问题时可以由委员会人员推荐相应领域的专家参与非学历教育认证委员会的工作。
 
(二)非学历教育的认证通用标准和各类专门标准建设
       
“认证是通过审查或评估或两者兼有,若得到了认可,则表明达到了可接受的最低标准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非学历教育的认证标准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以客观规律和技能特性以及发展目标为基础构建认证准则,是进行非学历教育成果认证和评价的参照体系和行为规则。在非学历教育认证运行体系中,需要建设通用标准和专门标准。
 
1.通用标准
       
通用标准可以分为级别标准、学时标准,其中级别标准指的是对非学历教育层级的定义,是难易程度、任务复杂程度和知识宽广程度的综合体,一般以资历框架为依据,开展建设工作。“资历框架”指的是一系列按照知识、技能、能力的递进形式或不同层级就业与岗位需求、实际应用形成的一个连续的被认可的资历阶梯。由于资历框架覆盖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因此被认为是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基础性制度。香港、欧盟等地区都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资历框架,规定了不同层级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非学历教育级别标准的建设需要在资历框架的指导下开展,参照资历框架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要求,设计非学历教育的级别标准。学时标准指的是“有效学习时间”,就是获取一个非学历教育成果所需要耗费相应层级的普通学习者所需要的时间。如获得汽车驾驶资格证书需要30学时的理论学习时间就是对这个级别所需要学时的标准确定。
2.专门标准
专门标准一般可以分为积分标准、学分标准、资历标准和学历标准,是对不同级别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描述。如月嫂的初级标准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中级标准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怎么去评价其达到了相应的能力。专业标准是标准建设的关键内容和核心要素。专业标准的建设一般在专业评审委员会指导下开展,根据市场、培训机构、专家的共同认可进行相应描述,并形成认证标准体系。
 
(三)设计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运行流程
1.认证发起
一般来说,认证发起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个体要获取积分、学分、资历和学历,主动发起的申请;第二种是机构集体发起的认证项目。两种情况都旨在满足一定的个体与组织诉求,通过提交认证申请,进入认证流程。一般而言,认证申请包括了经验的证明材料、申请书(含申请认证或转换的类型)。如加拿大汤姆逊河大学面向学习者开展基于能力的档案评估,学习者围绕交流能力、信息组织能力、解决问题及决策能力、计算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心智成熟程度、独立思考能力、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进行证明材料梳理,学校评审委员会根据文本进行评估。
2.认证过程
当个体或者机构提交了认证申请,就进入认证过程。首先,组织者实施材料的初步检查并进行证据核定。一般而言,规范性、完整性是检查的重点;其次,专家核查通过初步检查的认证申请材料,并给予意见。部分需要实操考核或者知识考核的进入考核环节,考核通过再进入下一环节;再次,将初步结论提交给认证委员会。
3.认证结果
 通过认证委员会审核的成果,实施公示制度,在信息平台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没有收到投诉、问询的即为通过。同时,信息平台公布这类学习成果可以被认定为某种非学历教育的认证成果进入系统。没有通过的学习成果可以申请复议,复议由认证委员会直接进行审查,保障学习者权益。
(四)对认证结果的应用与反馈
通过认证的非学历教育成果可以应用到所认证的内容中来,如认证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可以在修读相应的学历教育时实施减免,学习者不必再重复修读相应的课程学分。实际上,非学历教育成果的应用范围很广。例如上海部分中小学将父母的终身学习积分当作入学条件,肯定了包括非学历教育的终身学习对子女家庭教育的影响,更多的应用主要是兑换一定的奖励或者是减免学历教育的学分或者学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认证标准、认证内容、认证方式还是认证结果的应用,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反馈意见,不断积累关于认证应用的数据,通过认证应用的情况,优化课程质量,开发更高层级的课程,拓展学习途径,帮助学习者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
 (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运行过程
 质量是保证非学历教育认证体系的关键,建立非学历教育认证体系的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运行过程规范和认证结果具有公信力的基础。要建立非学历教育成果认证的质量保证体系,首先要形成“成效为本”的认证理念。成效为本关注的是学习结果,保证的是目标清晰、定位明确、输出科学,在认证体系中最具有操作性。其次,要建立系统化、一致性和连贯性的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质量保证体系。不管是认证为积分、学分、资历和学历,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评价维度以及不同层级的要求是质量保证的核心,围绕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评价与审核是运行体系有效运转的关键。同时,需要围绕核心制度,建立起系统性支持制度,比如认证结果的应用既可以支持学习者自身的职务和薪酬的提升,又可以支持相关组织的社会参与和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
三、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的运行保障
运行保障作为一个方法论的概念,在维持组织与运行机制上产生连续性的作用。要保障非学历教育成果认证的正常运行,建立法律保障效用是关键,促进学习者参与认证的动力机制建设是基础,配套的运行制度是重要构件和关键支撑。
 (一)建立法律保障体系,支持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运行
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认证与转换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发挥行政和法律法规的强制和规范作用。许多国家都把终身学习以及非学历教育的成果作为社会建设规划、教育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比如欧盟在《学习与培训:迈上学习社会》中阐述了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认定方式,提出了框架性的文件;法国更是颁布了《职业继续教育法》,支持学校教育和社会化培训的成果沟通与衔接;日本建立了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支持国民在社会上参加的学习抵扣学校学分,建立评审制度,对没有修完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课程但具备相关能力者,可以授予相应的学位。中国有部分区域,如上海,也建立相应制度鼓励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认定。要促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使用范围的扩展,进而提升非学历教育的规模和影响力,同时需要建立经费的投入机制,保证非学历教育成果认定与转换系统运行所需要的经费,支持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二)激活学习者参与认证动力,促进认证体系的完善与运行
学习者参与是运行体系赖以存在的基础。对于学习者而言,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自我成就价值。需要从对应的角度加强引领,促进其参与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认证。首先,可以利用身份激励、行为激励、效果激励等手段,通过满足学习者的社会认可和社会交互激发学习者参与积极性。例如获得非学历教育积分多的家长可以为孩子优先选择学校。其次,可以利用制度体系、行业组织等方式,认可非学历教育的学习成果,使学习者可以以此争取更高的身份和更好的报酬,从实现学习者的经济效益促进学习者的参与。再次,学习者本身具有提升自身的欲望,可以通过示范、宣传、经验交流等形式,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认证与转换,满足学习者自我成长的动力。
(三)在社会体系构建相应的配套制度支持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
从终身学习的理念来看,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认证与转换并不是一个单一体系,而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教育建设等多方面的支持。在社会建设中,需要将非学历教育体系作为其重要内容进行顶层规划,并进行制度设计,支持非学历教育的成果认证;在经济建设中,要培育非学历教育机构,形成非学历教育产业生态,提升非学历教育的质量,使其学习成果能被更多的人认可;在教育建设中,需要向学习者开放资历、学历等对学习者有激励作用的“硬件”,激发学习者通过非学历教育认证获取学分、学历和资历。同时,社会组织需要认可非学历教育,支持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
(本文摘编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29期,作者:吴南中 向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