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职业教育发展还要跨过几道“坎”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6-11-02]
——出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年会的国内外专家谈职教改革
高职教育如何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国外相比还有哪些差距,如何克服这些差距?带着这些问题,记者9月23日采访了出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的国内外专家——
制造业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任重道远
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始终致力于培养高技能人才,但到底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始终莫衷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需要大批能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就制造业来说,能熟练掌握“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技能,就是高技能人才。柳百成院士举例说,比如机床,在普通机床发展到了数控机床时,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把产品做好做精、高质量完成,就是高技能。也就是说,高技能人才必须随着科技发展的趋势进行培养,才能达到“先进”的水平。
柳百成说,经济、科技在不断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要培养独立寻求知识的能力,实现终身学习。同时,要瞄准科技发展趋势。他说,现在世界制造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四大趋势:一是绿色制造是制造科技的发展方向;二是制造技术与高新技术相互融合;三是信息技术促进和提升制造技术水平;四是极端条件下制造是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
从柳百成院士介绍的这些趋势可以看出,现代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应该具有如下“先进”特征:具有绿色制造的理念,懂得制造业高新技术的工艺,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具备极端制造的技能。这是现代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显著特征。他认为,我国制造业要发展,必须培养大量的高级技能人才。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 职教课改必须深入
在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年会的教学改革论坛交流中,“推进职教课改,加强岗位能力”成了与会者的普遍呼声。与会代表认为,职业教育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目标,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产学结合的模式,以及开展分层教学,探索灵活学制等改革内容,都必须以教学过程为基础。以怎样的结构组织课程,以怎样的方法切实达到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目的,直接影响职教各项改革的实际效果。因此,推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关乎职业教育的整体改革。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林德芳介绍的上海市为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进行的课程体系改革,引发了与会代表的争论与思考。上海市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脱离问题,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然而,不少学校认为,上海虽然建立了专业教学上的标准,但依旧把文化课作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分开,仍然不是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
现代职教课程应该从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反向推出需要的课程;文化课、专业课和职业道德要根据岗位能力重新构建、重新组合,都为岗位能力服务;进而,在岗位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按照这样的体系展开教学,教学内容才能与工作岗位一致;学生具备了某一岗位的能力,才能开展工学结合;岗位能力低,可以低层就业;岗位能力髙,学习能力又强,就可以继续发展。以此教学,才有职教特色,才可落实就业导向;以此分层,才有分层依据,才有技能差别;以此发展,才是技能成才之路。
与国际领先水平有差距 职教装备尚需创新
在国际职业教育装备论坛上,外国专家感慨,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发展迅速,但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他们建议,中国应该在自主创新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之间的差距。
世界教具联合会执行主席比特•朱斯特先生对记者说:“中国政府近几年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这是非常合时宜的,因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职业教育。”他认为,无论是美味的食品、漂亮的服装,还是现代化的电器设备,都需要有技术的劳动者来创造。而在职业教育领域,要想培养出具有高超技能的现代劳动者,离不开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装备,什么都做不了,特别是在实训当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这是非常重要的。”
朱斯特说,中国的教学仪器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俄罗斯、东南亚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吸引了不少买家和订单。但是目前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德国的顶尖产品相比还存在不足。他说:“中国应该在产品的自主创新上加大投入,同时加强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样才有发展的潜力,才能尽快赶上世界领先水平。”
德国教具联合会主席考兹利茨先生指出,中国有些企业存在单纯复制国外先进技术的问题。他认为,正常的技术交流有利于促进整个生产水平的提高,但如果只是复制和克隆别人的技术,最终会被市场淘汰,更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在借鉴他人技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内涵和水平,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