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认识与实践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7-02-06]
姜伟 程传蕊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引入,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文章主要从该管理模式的认识、基本特征、原则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对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质量管理模式 认识 实践
[作者简介]姜伟(1969- ),男,河南泌阳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河南 漯河 462002)
在全社会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下,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始终,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管理上就应引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
一、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简称TQC)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把它移植到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管理中来,不妨称之为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我们采用这一方法,将使学校教育管理进一步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
何谓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概括地讲,就是根据专业学科发展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宗旨,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课程设置、专业内容到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全员性、全方位和诸多环节的全面管理。
对高职院校而言,其培养的产品是高级应用型实用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同时,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环境,又离不开高职院校的管理、后勤和其他服务工作。因此,教学质量应从人才质量、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等全面地理解把握。其中人才质量是目标,教学质量是核心,服务质量是保证。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全部过程我们认为不妨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人才模式设计阶段、人才培养阶段及人才使用反馈阶段。这三个阶段都要求高职院校所有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以及与社会各群体之间的良好配合,而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全员管理特征。
二、高职教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根据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与特征,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呢?我们认为高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原则要求是:
1.一切都要符合学生需求和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要求。为此,就必须经常性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对用人的要求,要不断完善他们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由此,学校要建立广泛的联系网,充分听取社会媒体及学生本人的意见。同时,学校的领导及教师们也是联络员,他们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及时做到与学生和外界进行沟通。可以说,一所高职院校能否办好,全靠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社会对用人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
2.高职院校应始终保持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不管是学校领导层,还是一般的教师员工,他们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培养的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及不断符合社会的用工要求,这需要学校投入很大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毕竟,高职院校所招的大部分学生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更何况还要在技能培训上进行相当大的投入。因此,高职院校应注意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在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应保证学校自身财政状况的运转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点上,新办的高职院校尤其需加以注意。
3.必须把培养社会亟需的高校人才放在第一位。当我们在教育培养学生时,不应只想到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否完全符合我的工作职责要求,而应想到我们所教的学生是不是能够在走出校门后能完全适应社会,并胜任他们的工作要求,如果不是,说得严重些,那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人才。因此,在教学管理时,应该想到,学生的需求是随着知识的更新及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及社会的要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及时调整,把培养社会急需型高校人才放在第一位。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4.必须对高职院校人才设计模式进行衡量。如果不进行衡量,我们就很难知道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做的改革创新是否符合我们希望的方向。衡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校的不断发展。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不是什么短期的计划,更不是什么突击性的任务,一旦实施,它是不能停止的。如果说,一旦达到某一目标就停止教学全面质量管理,那就会落后于竞争对手。须知,其他的高职院校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5.对教师员工进行系统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员工总是希望教出的学生是出类拔萃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其自身就必须拥有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必须对教师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他们对必须掌握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教学管理知识、一些工具、材料、信息及动手能力等都清楚明白,并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只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来。
6.在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向学校全体教师讲清楚任务情况。为了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让每一位教师员工清楚,学校内的基本情况如何,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外界对学校的评价如何。一个好的宣传能保证大家及时了解学校的问题和成绩并有助于集体劳动。
三、高职院校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探索
1.人才模式设计方面。(1)高职院校人才设计坚持的一般原则。第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处理好肯定与否定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从整体上把握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高职院校教育的职责,一般是为地方经济服务,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变化,其职业岗位群及主导技术群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在坚持共性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个性的培养,如我院采用的“订单教育”模式就是一种典型的个性培养方式。第三,坚持系统与要素的统一,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设计好,既要着眼于系统,又要着眼于要素,两方面都不可偏废。(2)高职院校人才设计的一些思路。首先,要注意结合高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特点,量体裁衣。只有有针对性的设计,才是在实际中能进行可行性操作的好的设计。因此,应把高校人才设计的大模式转化为各种具体的质量化指标,并把这些指标贯穿于教学管理当中以指导工作。其次,要注意结合高等教育的特色,合理分层次设计高校人才。这其中,既要为国家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同时又要培养一些科研人才。
2.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和服务质量。这一阶段是整个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我们认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上可着手从以下几个环节具体做起:(1)要重点抓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设施(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各种硬件)的质量管理、测评和改进。(2)要特别把住三个“关口”,即生源的“进口”和教师的“进口”,教材及教学设备仪器“进口”和“转口”关,学生的升留级。虽然高职院校生源紧张,但也不能网开一面,招素质极差的学生进入学校,这只会给学校声誉带来损失,同时也会增加培养成本,加重学校的财务负担。对新任教师“进口”除要进行检测评估外,对开新课的教师也要严格考评把关。高职院校教材在教育部高校规划教材尚未完备的情况下,一些特色专业及学科课程要严格把握教材的“进口”。学生的升留级也要严格把关,绝不允许放任不合格学生正常毕业,这一点,其质量一般用考试成绩、考查综合素质来检查。(3)要建立一整套对能力素质、道德素质、专业水平及生理心理素质进行测评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这是高教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程,是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性、规范性的必要条件。其中能力素质是指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适应社会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各种能力,包括学习拓展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操作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重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3.人才使用反馈方面。人才的使用是对高职院校人才设计和培养阶段质量的最终检验。把它作为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阶段,是指对毕业生使用状况的调查并及时反馈到人才目标和培养过程的再设计中去,而这一阶段恰恰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1)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和不定期走访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统计毕业生的分配去向,测评是否与原先的目标设计和专业设计相吻合。(2)调查毕业生本人,检验在校所培养的能力素质和所学的知识能否适应工作需要和社会竞争环境。(3)向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调查,了解毕业生的道德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
4.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些改革方法。在高职院校中加强素质教育,应与现有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特别是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如通过挖掘现有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内容,以及提高校园文化氛围,这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1)变教学计划为培养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历来都是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缺乏完整的素质教育内容。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因而要变教学计划为培养计划。根据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应用型人才规格的定位,我们构建了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使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培养计划。在培养计划中,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教育培养活动整体优化,统筹安排。例如,在对学生的综合教育培养中,既包括第一课堂,又包括第二课堂,并且第二课堂“社会调查”的内容还规定了一定的学分;在校三年,有两次社会调查要求。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了社会,培养了爱心;克服了过去突出第一课堂,忽视第二课堂的弊端。通过产学研结合、必修与选修结合、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教学管理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实施培养计划,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2)改革学籍管理制度。根据新一轮的人才培养计划,补充和修订了可操作、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如优秀学生可申请免修某门课程,或免听某门课程,从而根据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学校让一些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推荐或以“专升本”方式到本科院校学习。同时,让部分学生可旁听学校其他专业的课程,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保证参加一些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此类学生还可争取获得校内奖学金。对构成学籍处理的学生可跟班试读(既重修留级课程又修读原班新课程);放宽学生的试读次数,由原来的一次试读改为两次;学籍处理改变一年处理一次的做法,实行两年一处理,以便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和改正机会。(3)改革考试制度。为了向学分制过渡,在“教改试点班”的试点和已实行的学年学分制的基础上,我校从99级开始全部取消补考,建立重修制度。在考试内容上,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的成绩记载上,从素质教育出发,适当取消百分制避免生硬的分数框框;在课程考试成绩中,提高平时成绩的所占比例。并试行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改革,成立院考试中心,对基础课的考试,从命题到阅卷,全面监控考试的质量,把好“出口”关。同时,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可采取撰写论文、写调查报告、课题的文献综述、产品设计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实验教学内容开设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实验教学的考核重在基本操作的测试等。总之,从多方面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改革现行的管理模式。(4)因材施教和创新能力培养。第一,学校近几年来,对工科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市场营销辅修专业,这是我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是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修满辅修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分,学校将发给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辅修专业的开设,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一些学生在就业时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第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进一步升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大学教育的必由之路。我们学校实施了“大学生研究训练(URT)计划”。这是以学生在课余时间动手实践活动为主,提高其综合素质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URT”计划可向学生提供更多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培养机会,使学生尽早接受科研和工程素质训练,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实施“URT”计划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获得独立训练机会。同时,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努力营造教学相长的学术研究氛围。
四、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和认识偏差
1.对教学服务质量的认识不足。服务质量是提高人才质量和教学质量的保证,服务也是教育。我们一贯强调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服务质量包括管理质量、后勤质量、环境质量三个子系统。之所以称为服务质量,就是要求高职院校的所有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和其他部门真正树立服务意识,为教师、学生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
2.对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认识不足。在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理念,并且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设置中应加以体现。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开一些课程,并通过设置一些综合性、障碍性的实验活动以及举办一些创业教育案例等环节(如把创业教育引入写作课堂等),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与其他科学的管理方式结合不足。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是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但不是唯一的管理方法。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给出了其他一些关于教学管理的好方法,如系统化教学管理等。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应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在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注意到与其他科学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
4.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亟需进行。教学改革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估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其中课程内容改革是重点和难点;教学方式改革是关键;教学评估改革主要是考试考核改革,是重要手段。《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