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7-02-21]


  张健
[摘要]本文论述了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意义、原则设定,并提出了高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即优化政府资源、经费资源、专业和课程资源、人力资源、校际资源、校企资源和民办教育资源的配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资源优化配置 路径选择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06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重组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06sk337)。
  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是指全社会投入职业教育领域,用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所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的总和。它是一个组成、维持、参与并服务于职业教育的资源系统。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指全社会对高职教育事业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上的最佳分配。这种配置实质上是调整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和分享所得份额的问题,是优化职业教育的发展条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效率的问题。本文拟就高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原则设定和路径选择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一、高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
  1.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始于20世纪末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强劲的后发优势迅速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狂飙突进的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在量的扩张上成果十分突出,但在质的保障上却明显滞后,表现出资金不足、设备短缺、师资匮乏、质量不优等一系列资源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多而不优、大而不强”,内涵空洞,运作艰窘,这已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写照。这些问题倘若不能很好地予以解决,就会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所以,优化高职教育的资源配置,是实现高职教育发展转型、质量转轨的前提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保证特色质量,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适应特殊国情下资源短缺的客观需要。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每年以占世界排位很低的GDP比例3%左右的公共教育经费,支撑着世界1/5人口的教育,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虽然2005年我国高等学校的在学人数已达到230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毛入学率也仅为21%,而美国1996年就达到80.9%,日本为71.8%, 韩国为67.7%。就高职院校的资源现状看,财力不足的“通病”,师资匮乏的“软肋”,设备短缺的“硬伤”,环境制约的“掣肘”,这些问题都表现得十分突出。换言之,无论是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等都显得捉襟见肘,难以适应发展需要。因而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遭遇的资源瓶颈,必须寻求资源突围的策略,以化解资源短缺的现状,找到有利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富有自身特色的重组出路。
  3.解决高职教育发展问题和矛盾的需要。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已累积和暴露出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职业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型中的政府角色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仍较普遍;政府举办职教的主导责任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举办职教的重要责任都不够突出,多元化办学的局面未能形成;教育投入渠道过窄,整体社会资源动员和利用不足,难以支撑职业教育规模扩展和教育质量提高;专业设置和课程资源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尽吻合,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经济社会变化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教育结构体系封闭性强,各种教育类型和层级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沟通,职业教育管理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多头管理,重复办学、布局分散、统筹乏力、职能交叉,学校和培训机构平均规模小,导致职业教育总体办学效益低下;职教运作模式与市场机制的衔接不够紧密,与行业企业联系不够密切,与社会和市场需求有一定脱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职业教育的规模、层次、结构、质量、效益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不高;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人力资本积累不足,职业教育的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高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要克服和解决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使高职教育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高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设定
  1.坚持宏观性、超前性原则。职业教育资源重组是事关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因而要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研究大问题、分析大趋势、提出大思路,规划和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要以超前的眼光审时度势,提前谋划,早做运筹,积极应对和呼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赢得发展的主动。
  2.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职业教育资源重组要科学地把握和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辩证关系,坚持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针,科学地预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准确地设定学校的办学规模,并以此为依据考虑学校的资源配置的方案,做到规模与结构协调、数量与质量统一、发展与效益同步,提高驾驭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
3.坚持特色发展、广开资源原则。职业教育资源重组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努力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使资源配置与人才培养、学校发展的总目标相一致;既要注重现有的内在存量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又要注意外生性变量和增量资源的开发和组合,以此壮大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发展后劲。
  4.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经济原则。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必须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为导向,把适应和满足这一需求作为职业教育资源重组的预期目标和根本任务。通过重组把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优、做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引导职业教育面向市场,科学定位,办出特色,优化发展,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教育类型。
  5.坚持开拓创新、探求规律的原则。高职教育的资源配置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理念指导实践,以改革的办法解决资源重组和配置中的问题,善于破解我们所面临的资源短缺、供给不足和使用效率低下的难点问题和深层次问题,探求职业教育统筹和科学发展的规律,探求职业教育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规律,探求职业教育平衡和协调发展的规律。在创新中认识把握规律,在规律的指导下谋求创新,实现职业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高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
  1.优化政府资源配置。不同的资源配置主体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企业是把资源变成财富的组织”,职业院校是把人力资源变成社会财富的组织,市场则是实现这两种不同质的财富进行交换的场所和平台,政府则是实现二者进行交换的组织者、协调者。因而政府应当履行好职教资源优化配置的协调者和主导改革的引领者的责任,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第一,选择职教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方式,制定资源配置的规则,营造参与配置的主体都能接受的公平、共享、分利或补偿的公共平台和法治、有序、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二,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的作用,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学校自主办学、市场积极引导的运行机制和以学校为主角、市场为中介、企业为供需方、政府为调节方的相互作用的宏观模型。第三,改革资源配置的现行体制,下放管理权限,包括对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配置权等,使资源配置的权力地方化、分散化,调动地方投资的积极性,为职业教育的资源重组创造宽松的环境。第四,重视加强资源优化配置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监督和服务,落实统筹管理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尤其是市级地方政府,更要加强办学资源和经费方面的统筹力度,建立健全市级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领导联系职业学校制度,落实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制定本市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与重组规划,指导、规范和推进资源重组工作的有序开展。
  2.优化经费资源配置。经费是高职教育发展最重要的财力资源,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保证。经费不足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最致命的瓶颈。优化高职教育经费资源配置,一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渠道的高职教育财政供给制度,依法增加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决不能以教育市场化为借口,削弱甚至推卸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要建立教育投入问责制度,以刚性制度制约政府的责任,考核评估政府的教育工作绩效,监督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到位。二要在学费收入上稳定现行收费标准,并且随着人们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调高收费标准,适当提高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三要调动全社会的资源渠道,激活社会资本,提高融资水平,突破教育投入的制约瓶颈,使职业教育的资金市场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和活力。四要挖掘企业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力度。企业作为职业教育最大的受益者,应合理承担职业教育的经费。政府应通过制定《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法》,明确企业教育投入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企业对职教投入的实施到位。五要加大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学校的宿舍、食堂建设与管理,缓解学校资金紧张的压力。六要进一步创新银校对接方式,完善银校合作机制,银行要积极发放信用助学贷款,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七是省财政要建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八要积极探索吸收国(境)外资金和民间资本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途径和机制。
  3.优化专业、课程资源配置。(1)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和优化专业资源的配置,一要把专业设置调节权让给学校和市场,由二者去博弈,因为学校与市场的距离会比政府更近,他们应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二要遵循“按需设置、理念超前、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原则,在坚持人才有需求、办学有条件、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合理设置新专业,调整和改造老专业,压缩和精简差专业,从而使专业设置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实效性。三要努力打造专业有个性、师资有水平、实训有条件、科研有成果、就业有保障、学生有作为的品牌专业。(2)在优化专业设置的前提下,还要优化课程资源配置。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优化课程资源配置,第一,要更新课程设置理念。遵循“需用为先、够用为度、实用为上”的原则开设课程。第二,要把握好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关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节制和把持理论课的比例,彰显以实践为重点和核心的高职课程取向。第三,要创建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优化课程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一是它能够争取课程建设的经费、设备等增量资源投入;二是它能使整个学校缺少特色和强项的课程建设,出现“亮点”,增强活力,对一般课程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它能为建设品牌专业和特色兴校奠定良好的基础。第四,要注重课程教法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优化课程建设的重要的内生资源,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根本保证。高职教育在课程特色和培养模式上的蹈常袭故,使高职教育特色和质量无从体现和保证。倘若不加以改革,优化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无法实现。第五,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要在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中,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合作引进他们优质的课程资源,成熟的职教模式,提高办学的外向度,开发外向资源,以提升我们的高职教育质量和品牌。
  4.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教师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资源,因而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配置,即创造精神资源的人的配置。优化高职院校人力资源配置,一要建好职业教育师范学院,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解决师资短缺的瓶颈问题。二要加强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要合理地选点布局,在职业学校相对集中的地区,选择条件较好的院校,建设一批可以统筹、共享、使用的实验和实训师资培训基地平台,通过基地培训,提高师资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重。三要在部分高校为职业学校教师开设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历补偿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四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通过访问学者、国外培训、研究生进修等途径,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水平,造就一批名师和骨干教师。五要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要求教师每年应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采用岗位培训、挂职实训、定期委派的方式,促使教师增加企业实践,丰富企业背景,提高实践技能和经验。六要打通高职院校进人的“绿色通道”,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师资资源,聘任一批兼职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七要鼓励教师走校上课,使存量的教师资源流动起来,提高教师使用效率。八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教师待遇,解除教师工作及生活的后顾之忧,增强吸纳、稳定、凝聚优秀人才的能力,使教师无形的内在精神资源得到充分激活和释放,提高师资资源使用的有形总量,真正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5.优化校际资源配置。优化校际资源配置主要是指组建职教集团,走集约发展之路。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密切结合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组建职教集团,是整合教育资源的杠杆,是实现优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它可以优化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大,通用度高,共享性强的特点。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可以加强城乡、校企、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资源集成和共享,可以使成员学校尽快达到全省同类学校的最高水平。同时有效地促进职业学校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形成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职业学校和企业双赢发展。组建职教集团的操作,第一,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互利为目的、企业为支撑、学校为主体进行全方位协作。第二,在类型上,可以采用“集群式、集团式、集合式、集成式、集中式” 的多样化模式集聚成势、集约发展。可以选择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或高职院校作为重组龙头,以骨干特色专业为纽带,吸收一批职业院校在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自愿加盟,做大、做强。第三,在组建开放性上,可以与相邻省份的职业院校跨省组合,吸引优质学校和发达地区大型企业参与,以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开发职业教育资源。第四,在组建对象上,一定要把企业延纳进来,借重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异质属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互补和共享。形成学生培养、职工培训、技能鉴定融为一体,校舍、师资、经费、设备统筹使用的新格局,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6.优化校企资源配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高等教育法》第12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具体地说,校企合作配置资源可以发挥以下七方面的优势:(1)有计划地开展行业重点人才需求调研,以保证高职专业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和有效性;(2)和企业合作进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研究,以保证人才培养的适应性;(3)制订和修正高职专业计划,以保证教学环节的针对性;(4)和企业合作编写高职教材,聘任兼职教师,以保证课堂的适用性;(5)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应用项目开发,以保证师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持续提高和技术的应用性、新颖性;(6)和企业合作落实实训、实习项目和基地,以保证高职教育的实践性;(7)和企业合作进行学生就业指导和聘任工作,以保证高职教育的稳定性。为了解决企业对高职教育投入的问题,我们认为,第一,应当抓紧出台《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法》,明确企业对职业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第二,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教育。这样做一方面使学校有了特定的经费保障,可以大大提高订单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推进订单教育、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第三,由点到面,创建一批政府、企业、个人分摊办学成本的“三三制”试点学校。政府可以对率先参与试点校的企业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鼓励企业的积极参与,用“有形的手”干预和调控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最重要问题,真正使校企合作、资源优化配置落到实处,使高职院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投入保障。
  7.优化民办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拓展体制外增量资源,培育新的增长极,使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是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又一重要举措。民办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增量资源应该大大提倡,它是教育资源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具有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和经营高效的特点。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有利于解决政府的供给困境,加快职业教育的观念、体制和机制创新。它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展开教育竞争的条件,也是促进整个教育提高办学效率和办学质量的本质需要。优化民办教育资源配置,一要把民办高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和重点考虑的领域,坚持走“市场化办学、多元化投资、企业化管理”的路子,通过强化政策导向和激励,聚集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把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引导到职业教育上来。二要充分发挥民办职业教育市场化办学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引入经营理念,使民办高职发展更具生机活力。三要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将社会力量办学纳入职业教育总体发展规划,在建设用地、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创造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四要简化程序,放宽政策,做到鼓励创业催生一批,联合办学培育一批,推进改制激活一批,扶持发展壮大一批,扩大开放引进一批,努力使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个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