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现状调查及教学模式改革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8-05-14]
[摘要]文章论述了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并对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当今社会,信息素养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其中,信息检索课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评价和利用为目标,是适应信息化社会人才需要而开设的提高信息素养的主干课程。
一、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
近五年来,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都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针开设了侧重点不同的信息检索课。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实践性、实用性较强,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学习期间撰写论文,还是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或从事具体实践工作,乃至普通日常生活中,总是希望获得较为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熟练地进行信息获取、评价和利用基本常识与技能,不仅是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规划个人生涯,毕业后继续深造或者在企业实践岗位依据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客观要求。
二、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开设现状,我们分别选择东、中、西部4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互联网及其他相关渠道对这些院校的信息检索课开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30所被调查院校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开设了信息检索课,占被调查院校总数的75%;有6所院校没有开设信息检索课,它们基本上位于中、西部地区。另外,还有4所院校无法从有效途径获得信息检索课的相关信息,虽然我们不能妄下结论说这些院校没有开设信息检索课,但相关信息的缺乏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信息检索课在这些院校开设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在开设信息检索课的30所院校中,有19所院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信息检索公共(选修)课,这里面不包括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的图书馆利用知识及专题培训讲座。另外,有11所院校只在部分专业开设侧重于专业信息的信息检索课。这类专业主要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化工、电子信息、历史、生物等学科,课时也比作为公共课的信息检索课要多。例如,重庆文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信息检索课有54课时,电子信息专业开设的信息检索课有48课时,而由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公共课只有32课时。
根据笔者从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CALIS的OPAC利用“信息检索”“文献检索”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的结果统计,目前国内共有280多种信息/文献检索教材,其中统编教材有45种,这些统编教材中有相当多是原先图书情报专业信息检索教材,内容侧重于印刷型文献,尤其是学术型文献的手工检索,涉及电子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的篇幅相对不足。有的教材只是简要地介绍,泛泛而谈,与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信息资源分布现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有的教材偏重于学术型信息检索,忽视实际应用型信息资源的介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背离。结果往往会导致学生无法从中了解和掌握相对完整、实用的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仅仅死记硬背一大堆空洞的名词和理论,权且求得考试通过。同时,作为公共课开设的信息检索课,其主要内容应当以信息检索、利用、评价为主,不仅要包含印刷型文献的手工检索,更应当侧重于介绍光盘信息、网络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的检索技巧。由于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和利用最多的信息资源,根据学校馆藏自编讲义成了许多图书馆信息检索公共课的主要授课内容。在我们调查的30所开设信息检索课的院校中,有13所院校采用统编教材,有8所院校采用自编教材或讲义,另外9所院校尽管指定了主要教材,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安排还是以学校图书馆资源为主。
信息检索课以对信息资源的查找、分析和利用为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强调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模仿和实践。我们调查的30所开设信息检索课的院校中,有26所实施多媒体教学,并配有教学课件。信息资源的形式、特征,信息检索的操作步骤、技巧都能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值得肯定的是,有12所院校专门开设网络教学平台,将所有的授课内容放到网上,同时,辅以教学录像、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文献阅读、相关数据库链接、学习论坛等。这样不仅便于学生随时登录网络进行自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检索的技能型、实践型教学内容与相应信息资源的无缝对接,促使学生的检索实践技能、对信息资源的认知水平都得到巩固和提高。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信息检索课必须配以一定的实践课时,以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院校实践环节课时占总课时的30%以下,基本上保证每个章节配备1~2课时检索实践课,只有4所学校的检索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40%以上。另外,还有8所院校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设置实践课时,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和巩固,更不用说对检索方法和技巧的实践和掌握了。按照教育部要求,信息检索课一般应由图书馆信息检索课专业教师讲授。在我们调查的院校中,有24所院校信息检索课的师资出自图书馆人员(含专业教师、工作人员),有6所院校则由某些相关专业任课教师兼任。从所配师资的职称结构来看,有4所院校的课程由具备副高及其以上职称的人员讲授,有19所院校的课程由具备中、初级职称的人员讲授,另外7所院校的情况不详。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能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设课时数不等的信息检索课,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信息检索课的重视有待加强。尽管教育部明文规定,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设信息检索课,但某些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开设该课程。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所院校没有开设,另外还有4所院校无法获得课程的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说明,信息检索课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某些学校内部的硬件、人员、制度因素限制了该课程的正常教学,应当引起相关部门及领导的重视。
2.教学内容缺乏统一尺度,与培养目标相脱节。多数院校信息检索课授课内容针对授课专业知识,侧重于学校现有信息资源的讲解与使用。尽管许多院校因为评估指标的要求而指定全国统编教材,但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自编讲义或者幻灯片。由于目前尚缺乏与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相对应的信息检索课统编教材,必然使得各校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3.教学手段落后,实践课时少。一部分院校由于资金限制,尚未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依然延续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授课形式,学生缺乏直观感受信息检索的实践过程,再加上实践环节薄弱,实践课时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几乎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4.文献检索课任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大部分院校信息检索课都由学校图书馆馆员或非专业教师讲授,由于受知识水平、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欠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一部分教师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技能偏低,只注重检索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的罗列,忽视对信息检索理论的讲授,忽视计算机检索方法、技巧的演示,特别是关于信息检索知识、技巧与学生相关专业信息相结合方面几乎是空白。
三、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探索和改革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资源数量、类型的日益丰富,对传统的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提出新的挑战;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教学手段的不断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教学的要求。为实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检索课教学目标,我们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改进意见,探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构建以信息检索理论为基础,以基于Web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导,以网络化教学实践环境为依托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
1.教学观念:明确应用性、实践性的培养目标。与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目标不同,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与此相适应,其信息检索课的特色就是依据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这个目标而形成的,应用性、实践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检索课的特色建设目标。另外,各学校应认识到信息素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尽快将信息检索课列为与外语、计算机并列的公共必修基础课,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促进学生信息观念、信息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不能游离于专业化知识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色,开展专业化的信息教育。不能所有的专业都讲解同样的内容,特别是一些专业数字资源的讲解更为重要。因为这些专业信息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最需要的。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讲解数据库检索系统工具时,除了讲解一些大型综合性检索工具外,还应该着重介绍部分与该专业相关的专业性检索工具。如工程技术方面的EI,化学化工方面的CA,以及轻纺技术方面的WTA等。另外,还可以讲解专业核心期刊的投稿指南以及互联网上免费专业信息的检索和利用,以及一些专业性的特种文献的检索方法和原文索取的方法,如检索专利文献的“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
3.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化教学实践环境。校园网为信息检索课网络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文献信息的传播方式、渠道的变化,使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对网络信息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传统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使互联网成为信息检索教学的基础平台,开发、设计互动性能良好的信息检索教学互动平台;二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展示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互联网信息及时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实践;三是通过充实、补充课堂及课后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及时应用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并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巩固。一个完整的网络化教学实践平台,应该是集虚拟课堂教学和虚拟实习、教学辅导与答疑、数据库资源实习与测验考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网络化教学系统。信息检索课网络化教学实践平台应以信息检索课教学为出发点,围绕信息数据库资源,开发实践型信息检索教学系统。同时,在校园网、互联网上建立信息检索网络课程站点,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轻松学习的良好环境。经过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授课,收集学生对教学系统使用效果的反馈意见,不断对系统进行优化、完善,使信息检索网络化的教学实践系统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吸引力,提高系统使用效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4.学习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长期以来,信息检索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使得学生只能采取单一、封闭的学习模式,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缺乏创造能力。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信息检索课教学,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单向度的知识传递,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和发现来体验查找文献、获取信息、得到情报的过程,从这一过程中获得直接的学习经验,从而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比较、排序、分类、组合、调查、实验、推理等科学方法,以及收集、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能力。
5.师资建设。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因素,对教学的设计、安排、组织和实施起决定作用。信息检索课教师应当具备深厚的信息检索专业知识、熟练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熟练的外语水平,还应当尽可能多地了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基本文化知识,同时,对本校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懂得教学规律,掌握授课技巧。师资水平的提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增加具备检索实践经验的人员进入师资队伍;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教师自身建立终身学习观念。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3期文/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