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7-09-12]
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队伍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这对公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适用,对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同样适用。民办高校要实现办学质量新的突破,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
2002年12月《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充分重视和肯定。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民办学校教师的地位大大提高了。这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该法对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民办学校的教师都要有教师资格,以后在这些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的权利,包括职称评定、业务培训以及社会上对教师的各种“照顾”。民办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时,代表的是国家和社会从事培养人的工作,所以,必须履行与公办学校教师相同的义务,享有相同的权利,而不能因为学校的举办者不同而有所改变。这给予了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同等的法律地位,对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给予了有利支持。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的艰巨任务
(一)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没有教师,不能成为学校;没有优秀教师,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对于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民办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从总体看,民办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偏低,具备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数量较少;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青年教师比重过大;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具备“双师素质”教师数量过少;部分学校没有形成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机制;人事制度改革滞后,教师聘任、考核等制度有待建立和健全等等。因此,民办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对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艰巨性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有其艰巨性,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师资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
如果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将影响师资队伍建设。民办高等学校难以聘请和留住人才,关键在于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从法律上保障了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正常发展,但真正落实到位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例如,教师的编制问题,城市的户口问题,以及教师子女受教育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切实落实有关政策,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地位,让民办高校教师切实享有相应的权利。
2.思想观念要进一步更新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下,并且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较低,民办高校教学科研条件差一些,因此,在理念上,人们认为在民办高校贡献小,发展前途小,社会地位低等,为招聘和吸引人才带来困难。
3.对市场化聘任制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民办高校实行市场化的聘任制度,使得一些人不太适应,认为在民办高校工作不稳定,缺乏安全感。随着一些公办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实行市场化的聘任制度,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正在不断提高。
二、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的特征
民办高校在教师管理方面,引入了市场机制,实行聘任制,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民办教师队伍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办高校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多数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是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教育竞争的加剧,民办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专职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里的“大师”可以是既精通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知识和能力的教师,或者是其中一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教师。民办高校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并且已取得明显效果。民办高校除重金聘请高水平的中青年教师外,还有计划地引进、留用青年教师,并采用多种培养方法培养,使其迅速成才。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中兼职教师一直占了师资队伍的很大比例。专兼职教师的比例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定。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据教育委员会统计,1993年在四年制大学开课的兼职教师占32%,两年制学校占60%;在日本的国立大学兼职教师占31.38%,在私立大学里占46.4%,在短期大学中占58.9%。这些数据表明,兼职教师的聘用无疑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大提高办学效益,同时有助于打破人事制度的封闭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兼职教师的聘用除了办学思想和经验的无形借鉴外,应当说主要是教师和管理干部的有形援助。过去,民办高校的成长,离不开普通高校的教师,今后的发展仍然少不了普通高校的援助。从某种意义上说,兼职教师是民办高校的优势所在。所以,民办高校要努力建设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
民办本科教育培养实用性技术或管理人才,因此民办高校需要的不仅是具有理论知识的教师,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或者是具备这两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教师。民办高校积极地通过对原有专职教师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训,以及从企业和行业的第一线聘请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任教等措施,来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水平。而且民办高校还根据专业要求,灵活地从生产第一线、公司等单位,聘请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能力的教师进行教学,不仅满足了学校的教学需要,而且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学习到来自现场的实践知识,拉进课堂与社会的距离,实实在在提高其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动态的师资队伍
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有专职和兼职教师。对于专职的管理要有利于吸引培养一批批优秀人才,对于师德差、业务水平低、不适合当教师的人就下岗和转岗。要逐步实行双向选择,学校按建设和发展需要招聘教师,教师按能力和意愿竞争上岗,使学校具有生机和活力,使教师具有责任感和创造性。盘活人才资源,优化师资配置,建立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尽快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兼职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主要从事教学任务,一类主要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本文所谈到的兼职教师主要是指前一类教师。对这部分兼职教师的管理采用聘任制,聘期有长有短,对于一些特别想保留的好教师,通过签定相对长一些的聘期、每学期都排课、课酬适当调整等方法,使教师有稳定感,始终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对于授课效果不太好的教师,学校随时解聘或今后不再聘用。通过这些办法,学校的兼职教师队伍一方面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灵活性,有一定的自由空间选择优秀的教师。
对于参与教学管理的兼职教师,聘期主要根据工作需要来定。他们工作的岗位包括专业主任、专家委员会、督导教师等。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培养方案的策划,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毕业设计(论文)的策划与指导,教学质量的检查,专业教师的推荐等工作。一般要求他们在本专业方面有比较高的建树或者对本行业有比较好的了解和在自己工作的领域有比较高的造诣。
三、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管理与培养
(一)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管理
1.针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的特点进行科学管理
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特点,使得民办高校要结合这些特点,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特点的管理方法,进行科学的管理,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作用。民办高校专兼结合、“双师型”、动态的师资队伍特点,使得民办高校形成了灵活的、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教师可进可出,使得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充满了活力。在实行灵活的、市场化的用人机制的同时,在感情上完善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即在强调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同时,强调办好学校要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人格,理解教师情感,支持教师工作,关心教师生活。在改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的同时提高教师待遇,充分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管理特点,对于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灵活、市场化的用人机制
我国普通高校沿袭着一定的终身制,“打破铁饭碗”喊了多年还是冗员积淀,阻碍了学术水平的提高。现在各大高校正在积极进行改革。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使得它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建立起能进能出的聘任期限制度,实行教师的聘任市场化。任期的长短,各校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师,相机行事。民办高校与教师以合同的形式建立起劳动关系,双方在合同期满以后,如果对对方的管理或者工作不满意,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对于确实不能胜任的教师,可以提前解聘。这种灵活的用人机制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价值,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开发教师资源,激发人事制度的活力;另一方面又为民办学校管理改革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市场化的聘任制度使得民办高校可以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灵活有效地组织师资队伍结构,不必因人而设专业,因人而安排课程。
薪酬不仅是引导人才流向的“推进器”,而且成为衡量人才价值的一把“标尺”。民办高校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师的工资福利制度,教师的工资收入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第一,教师工资收入与其岗位要求、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挂钩;第二,运用奖金的调节作用,起到褒扬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第三,按期交纳定额保险金,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险等,使教师安居乐业。为鼓励教师为学校多作贡献多出成果,建立了相应的业绩津贴,如课时科研津贴等。对骨干教师、优秀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和贡献大者,实行高住房补贴、高额年薪,并给予出国考察、参加国际会议等待遇。
3.人性化管理
民办高校引入了市场机制,十分注重效率与效益。与此同时,在师资队伍的管理上,更要注意民办高校专兼结合的特点,在管理中时刻注意体现人性化管理。
民办高校首先在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制订上充分体现尊重人才。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工作从本质上讲并不是完全靠规章制度的制约,学校建立起一种尊重人才的氛围,做到“以人为本”。学校领导尊重人才,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及时传达给全体教师,在管理中少一点命令,多一点协商,创造温馨的工作环境,使全校一盘棋,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充分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性化管理还体现在对教师的使用上。在安排教师的工作时,岗位与教师的业务能力相适应,使每个教师承担适合自己发挥作用的工作,使每项工作都由胜任它的教师去做。同时,要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因为教师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工作任务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在安排教师工作时还应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优势,避免其短处和劣势,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教师的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安排教师工作时,还应使教师专业方向相对稳定。教师要在本学科领域里有所建树,有所创造,都有一个长期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专业方向的相对稳定,与教师的成长、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然,专业方向的相对稳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新学科不断涌现,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不断向科学技术提出新课题新要求。因此,高等学校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甚至适当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来适应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培养
1.重视师德的培养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决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既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标,又是教师教育活动中要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学校师德建设的方向。 由此,“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规律,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探求创新;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构成了师德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动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它是整个师德体系的灵魂,是师德建设的方向,是师德的最高准则。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主要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
“遵循规律,为人师表”, 是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施之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师德意识的实践化过程,是师德活动的体现,是最重要的行为准则。
严谨治学,探求创新,这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关系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行为准则。“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规。
上述师德的诸多方面有着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合格的人民教师,要以上述规范要求自己,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师素质。
民办高校的教师更要摒弃社会上鄙视民办教育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民办教育同样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同样是从事培养人的事业,热爱高等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重视执教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执教能力,是指教师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有效地把一定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传授给学生的本领。教师的学术素养和执教能力是决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是学校的一项长期任务,是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工作,也是教师职业的终身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师资队伍与执教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对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定位的认识和理解为核心,以制定出符合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定位的专业教学计划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本科评估要求为目标,以深入剖析当前在执教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工作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院师资队伍整体的执教能力和教学水平。
民办本科高校教师执教能力的建设,还应进一步深化对民办本科教育的教育对象、教学模式与特点等的认识,提高教师对学校办学定位的认识,推动学校办学宗旨的落实。还应进一步健全和强化民办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计划,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提高、考核、评价的体系和机制。
(1)学校应制定师资规划
高校教师培养与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因此,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按照高等教育的内部规律和教师成长的规律,结合我国国情作好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工作,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也是高等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学校来看,对教师的培养是应尽的责任,也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民办高校,相比之下竞争更加激烈,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从教师个人来看,培训可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和利用其人力资源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满意度。
随着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专职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培养费用会越来越高,要求培养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经费必将更加捉襟见肘。有些民办高校对骨干教师的培训较好,但总体来说,由于大多数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紧张,普遍对教师的培训较弱。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紧张,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同样也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的培养。为此,民办高校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师资培养工作,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和培训经费,保证师资培养计划的进行和培训经费到位,使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充分保证。
(2)结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民办高校对教师的培训不仅是对教师素质的培训,更要结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就目前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尤其是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新教师的培训包括:政治思想培训,教育学相关内容培训,上岗培训。青年教师的培训包括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对基础课的教师,要提高其学历方面的要求;对于专业课、实践技能课教师的培训,就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学历,而是要通过到企业实践、培训、参加证书考试等方式来实现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对一些专业骨干和管理骨干有进一步的培养。如组织出国考察、读取更高学历、参加各种会议等。而且民办高校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能够更方便、更高效地组织这些活动。
民办高校加强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和培训经费,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建设适应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对于提高民办本科高等教育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北京城市学院文/杨秀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