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9-02-26]
[摘 要] 加强民办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不能照搬公立本科院校办学模式,要以人为本,坚持创新,办出特色,不断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风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优质的管理、优质的师资和优质的实训环境,紧扣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唯有如此,才能为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关键词] 民办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现代的教育系统已是一个具有多元结构的系统,教育模式正朝着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人们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方向发展。正如新华社副社长徐锡安在<《民办教育论坛》开幕词中强调的,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社会需求,可以满足人们对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选择性需求。
广东培正学院历经十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一定成果,产生了一些品牌效应,但还很不够,特别是当前学院成功升本,面临建校以来最大的一个发展契机,学院要发展成为一个理想的被社会认可的本科高校,必须要在质量与内涵的提高方面下工夫。
计算机科学作为广东培正学院主要本科专业之一,它的建设将关系到我院本科建设的成败。为全面推进计算机科学教育,造就大批有社会竞争力的专门人才和杰出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充分发挥我校人才资源的优势,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是办好计算机科学系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科建设的创新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势在必行。
2005年5月8日,广东省高教厅一则关于《软件设计大赛10万大奖空缺》的新闻报道中说:“权威部门预计,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20万软件人才缺口,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在信息产业大发展的今天,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给软件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要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做大做强,借升本契机扩大招生规模,采用与一般本科院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一、坚持教育创新,体现以人为本
民办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一定的实践路径。民办学校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以优质的教育、优质的服务来吸引生源;以人员的精干、运转的高效来降低办学成本。惟有如此,民办学校才能站稳脚跟,才能发展壮大自己。从教育目标的确立,特色课程的设置,到教育质量标准的建立与评估等方面,都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人才观,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知识在更新和成倍地增长,如果固守旧模式和传统方法,学科建设将会走入死胡同。因此,计算机科学技术是更加需要教育创新的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独立的学科进入高等院校还不到半个世纪,学科建设与教学模式的发展,必然会遭遇到专业知识与哲学思想,当代理论与历史渊源,学习引进与自主创新,课题研究与方法指导等等一系列问题。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有创造能力、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要培养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人才,就必须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将已有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教给学生,而且要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史,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方法论,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等拓宽学生宏观视野和提高其创造能力的内容编入教材,进入课堂,达到深入学生心中的效果。学科知识与学科方法论知识的运用,与学科理论体系本身内容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而且层次越高与创新能力越强的学生,就越需要学科知识运用与学科方法论知识的熏陶。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大部分课程采用大操作、累加式上机实践的方法。在教学手段上,积极采用多媒体授课,利用学科优势,自行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推进针对项目开发的教学方式。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加大实验指导力度,做到每15名学生配1名指导教师,提高实验效率。
二、师资优化与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
建设好的专业,要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要创造各种条件,师资优化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条件。
1.思想素质的优化
优化的师资队伍应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从事民办教育;他们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业务素质,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厚的专业知识,既有丰富的教学治学经验,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有较强的科研和开发能力。他们应该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能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他们应该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素质,善于与同事团结协作,共同探求真理,向学术的新高度进军,而不是单打独斗。他们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他们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能正确对待别人,也能正确对待自己,经得起成功和失败的考验,在向科学进军的道路上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他们还应该具有健康的体魄,能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2.团队精神的优化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应该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人所共知的,而要真正做到则不那么容易。在科技高度发达、知识爆炸的时代,完成一项科研任务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至少计算机学科是这样;而办好一个专业,办好一所学校更是要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3.对师资的科学管理和运用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能否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的用人之道,治学之道,培正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人才众多,但是如何用好这些人才,并不容易。要认识并发挥各教师专业所长、激励或约束教师,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工作热情,推动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这是管理者的头等大事。目前我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三、加强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几乎每一所本科院校都有计算机科学专业,民办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将重点放在独特的人才培养方式上,不能像其他公立院校那样培养普及型的计算机科学的本科毕业生,要让学生在社会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就必须重点于培养“应用型,个性化,精英式”的人才。我们如果照搬公立本科院校的模式培养人才,永远处于落后的地位,只有独树一帜,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1.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开发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入实验室。应该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学术梯队,共同参与项目开发,在进行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经历了项目开发全过程,也使他们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了当今社会上主流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三到五年之内他们的知识不落后,我们也就达到了目的。
2. 坚持“个性化”成才教育
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创造精神。在本科学生培养中,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就把他培养成工程型的人才。如果一个学生能在学校学习期间独立开发大中型项目,便鼓励他朝着软件工程师的方向努力,对于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则培养其成为项目管理人才。每一个学生都有特点,“个性化”培养有利于学生成才,可以让学生较早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做工程人员还是项目管理人员。
3.“精英式”品牌人才培养
应该承认,我们的学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高级人才,只有少数几个特别优秀的学生,才能成为拔尖人才。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和其他学生区别开来培养,以免其才能埋没在较低要求的学习之中。每届都应培养出一部分“精英式”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之后走上社会,将会给学院带来荣誉,对学院的品牌建设起着重大作用,并成为其他学生效仿的榜样。
四、加强学风的建设
建设一流的学院,人才是关键。真正关系到一所大学的学生素质和人才培养成败的,是这所大学的学风,没有良好的学风,再强的师资,再好的教学环境,都无法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新一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培养造就合格的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工作能力的人才,学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人才培养需求,针对这些情况,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风建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继续健全和完善有关制度,如课堂考勤制度,低年级学生自习考勤制度,考试巡考制度等,规范学生正常的学习习惯和行为。(2)开展经常性的学习经验交流活动。不定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考验情况说明会,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加强典型的示范作用。同时对后进学生采取一帮一等措施,尤其在CET-4级统考中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3)发挥教师的导师作用。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研,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发挥好两个积极性。(4)做好优秀生的选拔和管理工作。按照学院规定的优秀生条件和标准,严格选拔,严格管理,落实相关政策,发挥他们的积极性。(5)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行为。对违反校系有关学习纪律和规定的行为一定严肃查处,以儆效尤,做好警示教育。(6)加强学风督导工作,做好其中教学检查及平时巡查,要求任课教师不定期抽查点名,对旷课迟到现象及时批评教育。 (7)积极引导优秀学生参加考研及认证考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全系学风建设工作健康发展,力争考研率逐年上升。(8)不定期举办学术人文报告会。邀请著名专家教授或项目工程师举办学术性报告会,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9)把学风建设纳入优良学风建设体系,建立量化考核指标,奖惩结合,奖优罚劣,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五、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
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本科的课程设置,实际上主要存在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从传统教育发展而来的课程模式;第二种是从国外借鉴来的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模式;第三种是介于传统的学科中心模式与借鉴国外模式之间的“探索型”课程模式。
作为民办院校,如果采用第一种方式,则无法体现出民办院校的特色,培养出的学生无法与公立院校的毕业生进行竞争。第二种方式,虽然是民办院校的主要办学模式,但是主要适用于专科院校和专业,作为本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如果照搬专科的培养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人为,计算机科学技术本科的人才培养应该倾重于第三种方式,即“探索型课程模式。“探索型”模式汲取了传统教育和国外教育的营养,走上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道路,可以既突出民办院校的特点,又突出本科专业的优势。
六、合理的课程建设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本科建设的灵魂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决定课程建设应该与时俱进,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殊性,计算机科学知识每年以几何级数的增长,如果不根据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课程,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学生就会陷入所学知识跟不上市场经济的要求的境地。因此,课程设置的探索与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设置上,我们应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改革课程设置
计算机教育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计算机教育更贴近社会的经济生活,有必要,也有可能为发展着的生产力提供人力资源。所以,职业计算机科学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与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相符合。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条件下,社会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企业根据当前市场需求招聘各种规格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社会对各种规格人才的需要。根据社会变化的需要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只有从这一基点出发,才能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2.依据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更新课程设置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原动力,在生产力的结构要素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者和生产工具。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提高,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与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职业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同步。这就要求,计算机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有超前意识,使其不断更新,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形成一种动态的融合。将那些在课程体系中过时的、陈旧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剔除、摈弃,融入新的科技因素。只有如此,才能使培养的学生——未来的劳动者,学会掌握和使用先进的计算机工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更新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课程设置要随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体现计算机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宗旨。
3.依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优化课程设置
各地区的资源和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和差异性。而我们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这就要求课程设置与改革,必须建立在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基础之上。使课程设置既具有国家规定的统一性,又具有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灵活性。事实上,“传统型”的课程设置模式与“借鉴型”的课程设置模式和“探索型”的课程设置模式,也不是绝对分离,水火不相容的。何况,在三种课程设置模式之间,还存在一些积极的活跃因素,这些积极因素活跃在课程的体系结构中,活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渗透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之中。所以,课程设置,要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在“探索型”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进行借鉴、调整和补充,优化课程设置。也就是说,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本地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特色。
4.依据本校的办学实际,探索课程设置
学校和教师可以在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内,经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为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在执行和实施既定课程方案的过程中,通过本系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活跃于各种课程设置模式之间的积极因素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进而探索更为科学、实用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教育课程设置模式。
民办教育是蓬勃兴起的、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而民办本科教育是民办教育进一步提高规模质量、确立整体品牌战略的重要一步。我们应该把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作为建设高质量的专业的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设的宗旨是:只有建设一流的学科,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七、模拟实际开发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走产学研、校内外相结合的道路,是一条培养人才的渠道。然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摆在首位,与校外企业结合只能是辅助手段,这是因为任何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主要目标,它的存在不是为教学服务的。企业有企业的核心机密,关键技术不会让教师或学生接触,学生到企业去实践,只能接触到一些皮毛的东西。企业迫于某种原因接受了学生,也往往把他们当劳动力。这就是学生下厂实习回来后反映收效不大的原因之一。学校必须花大力气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完成实际操作的训练。我们与校外的合作是要了解他们对人才知识层面的需要,了解新技术的应用情况,从而有目的地不断修改教学计划,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当我们的学生学有所成再到企业去实习,他们是非常欢迎的,甚至会吸收他们参加工作。因此我院在建设本科专业的时候必须摈弃形而上学的东西,踏踏实实地做好本科专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广东培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