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本科生“回炉”职校何不成时尚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9-03-25]


      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面对连年扩招的现实,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表示:“我个人不认为中国大学生培养的太多了,现在大学生面对的失业问题属于结构性失业。”
      对于结构性失业的提法,麦可思公司总裁王伯庆很赞同,他指出,以我国GDP连续每年以10%的增长速度来看,吸纳现有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应该不成问题。但问题在于我们这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农民工的贡献:一个是房地产、建筑类企业;一个是生产鞋、玩具、半成品加工等外向型企业。
      “并不是说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数量太多了,而是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使社会不能完全吸纳现有的大学毕业生。”王伯庆说。
      全国政协委员、启明星辰公司总裁严望佳认为,在理论水平上,也许国外理工科的学生与我国学生相比要低一些,但是他们的动手和实践能力特别强。“然而,我们企业需要的人才并不一定要求他在理论或者研究修养上具备很高的水平,主要需要他们有综合能力。”
      “其实,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以贯之的,从能力和学历角度来讲,当然是更加重视能力,但我们很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跟企业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严望佳指出,在中关村,很多高科技企业都视人才为本位,一看到真正的人才,眼睛就会“亮”起来。但事实上,中关村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包括博士、硕士毕业生,然而,企业要找到好的人才实在太难。
      如何破解这种矛盾,王伯庆建议说,“中国的产业进步和技术进步是一种必然,因此,目前的本科和高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改革。把产业调整和企业升级过程中带来的新需求,融合到教育教学的内容中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让学校培养的人才更能够跟产业的需求相结合。不然的话,这对矛盾还是难以解决。”
      根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结果,2007年在大学毕业生离校的时候,高职生加上本科生的就业率是55.8%,高职生毕业时就业率只有44%,但是半年以后就业率达到84%。可见,高职生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在毕业半年后才实现真正就业。
      王伯庆认为毕业生的就业率低,和职业能力低有关系,他把职业能力分为五大类:管理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每个专业和职业对某一项能力的重视程度和水平要求不一样。从全国毕业生的平均水平上看,毕业生的五大类能力,普遍低于工作要求水平。
      为了解决610万名本科生找工作的难题,日前教育部门出台了多项措施:比如一是让他们读双学位,另外是研究生扩招。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姜大源认为,这种做法并不能提升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从根本上破解大批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如果不跳出教育看教育,不跳出学校看学校,在围城中解决问题,本科生将继续失业。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变、方式不变,其能力结构还是不适合企业的需要,不适合社会的需要。”
     据姜大源介绍,目前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就业率都在95%以上。高职院校,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拉动了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为了解决2000万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政府鼓励让这些人到中等职业“回炉”,“其实,我们也要考虑发挥高职的作用,可让本科生‘回炉’高职,使高职成为我们促进高质量就业和创业的摇篮。”
      曾经在德国工作过12年的姜大源认为,让本科生到高职“回炉”的做法在德国很普遍。德国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考上大学后选择保留学籍,然后到职业院校“回炉”,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果能实现这个愿望,学生进可升学,退可就业,使得教育渠道非常畅通。
      “很多人本科毕业后拼命考研,真不如选择到职业院校再学一张文凭,3年过后就业竞争力会比研究生更强。”姜大源说,“以前,本科生把到职高‘回炉’当成可笑的事情,我希望今后成为一种时尚。”(中国高职高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