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新加坡理工学院教学计划的特点及启示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9-04-30]

    摘  要:教学计划是实施人才培养的蓝图,通过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分析,指出了其教学组织、课程体系、学期项目平台等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会有所启示。
    关键词:教学组织;课程体系;学期项目平台;职业技能;职业态度
 
    新加坡理工学院类似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本文对新加坡一所著名的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分析,挖掘其特点,以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能有所启示。
    一、机电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进程简表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计划由下列几个方面构成:招生对象与准入条件,学制,学程目标,学程结构,职业展望,课程及目标,学时分配,专业方向。为便于分析,现将南洋理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核心课程及其学时分配和专业方向,列成一览表。
    二、教学计划的特点
    1.将技能培养贯穿始终的教学组织
    在新加理工学院的教学计划中,课程是以学年而不是以学期安排的。这种教学组织便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双轨制教学。所谓双轨制教学就是将同一学年中的课程划分成两个相独立、互不干扰的课程组合1和课程组合2,分别在同一学期同时开课,到了第二学期互换对调,以此类推,在三年中都采用这种双轨制教学模式。同一专业的学生在入学时就被相应的分为两组,当其中一组在上学期学习课程组合1课程,下学期学习课程组合2课程时,另外一组则在上学期学习课程组合2课程,下学期学习课程组合1课程。这种教学组织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保证在同一学年的任何一个学期,都有学生和课程与学期项目对接。所谓学期项目,指的就是实践项目。与学期项目对接后,学生就能够参与和进行工业项目的开发与研究,保证了将学生技能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体现了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思想,从教学组织上夯实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另外这种教学组织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允许后续学期可以重修,这使得技能培养得以顺利进行。
    2,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培养的学期项目平台
    学期项目平台的构建是新加坡理工学院教学计划中的一大亮点,其目的就是能够将学生的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传授和培养,并且三年不断线。在学期项目进行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紧密配合、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项目中出现的技术、成本、质量及性能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的培养。以机电工程专业为例,第一到第三学年都有学期项目,第一学年的学期项目安排150小时,第二学年的学期项目安排90小时,第三学年的学期项目安排45小时,还安排有8周的工业附件装置计划和14周专门用于毕业设计的全学期项目。
    第一学年的学期项目目标:由指导教师向学生给出有关设计课题和基本研究方法,指导中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以激发学生高度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实验数据分析、自我指导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由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分组的电路板焊接、测试和排故训练,培养学生电路板焊接、测试和排故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等,同组的学生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有关课题。
    第二学年的学期项目目标:由学生组成课题组,自主搭建一些机电一体化系统,并相应的进行编程训练,使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合作完成有关课题,同时学习另一门编程语言;由学生组成项目组,根据企业的要求或直接到企业去开发一个小规模的创新性的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第三学年的学期项目目标:根据所学专业方向模块将学生分组、针对有关技术应用进行开发和设计,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工业附件装置计划是要求学生通过熟悉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工业附件装置以获得实际工作的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创新精神和交流技巧等。
    全学期项目则要求学生组成毕业设计课题项目小组,发扬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高度协作的团队精神,将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应用于企业实际。
    3.以就业为导向的动静结合的课程体系
    新加坡理工学院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是由专业公共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两部分构成。
    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设置的课程搭建了静态的专业公共模块。静态的公共模块稳定性好,既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有利于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公共模块又是静
 中有动的,其开设的课程称为核心课程,是必须完成的。在核心课程之外,还有一些补充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未列出,相当于国内选修课程。从第一到第五学期,机电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每学期均安排两门非工程类、共60学时的补充课程,如经济学、商品学、成本核算、市场营销、语言及外语等,由学生动态地进行选学,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三学年开设多个专业方向模块,供学生选择,突显课程体系的动态性。机电工程专业开设三个专业方向模块,分别是自动化与系统集成方向模块,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方向模块,晶片封装技术方向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又是动中有静的,列出了指定选修课程,用于拓展学生的岗位能力。这种动静结合的课程体系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可以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指导学生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培养岗位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从根本上解决高职人才培养适应性与针对性的问题。另外这种动静结合的课程体系还能够使学生在前两年完成公共模块的课程之后,可根据自己对专业的了解及兴趣选择专业方向模块,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满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三、新加坡理工学院教学计划对我们的启示
    高技能人才的高,即高职教育的“高”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高”有所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高”主要指理论素养程度的高低,而高职教育的“高”是指掌握职业技能和具备职业道德的高低。
    培养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必须突出职业技能培养这条主线;培养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精神,就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像新加坡理工学院教学计划中规定的那样将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全力构建类似新加坡理工学院的学期项目平台,在此平台大力实施工学结合,以项目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学习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岗位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完整的项目工作过程中,使职业技能得到提高,并对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相关的法律、经济、商品、成本核算、市场营销等进行跨学科的进一步学习,帮助学生完成项目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支撑体系,同时通过在如何应对项目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现实矛盾和问题的亲身体验,使其职业态度和团队精神等得到进一步提升。如此真题真做,从低级到高级,从基础到专业,周密计划,循序渐进,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从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与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顺利对接。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是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在着力培养的同时,要密切关注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这往往也是影响就业的一大因素,规避这类就业风险的措施就是加大专业群的建设。专业群是指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的一组由若干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具有相同的专业基础、相近的专业技能)的专业组成。专业群建设是以构建“平台+专门化”的课程体系为特征,这种特征在新加坡理工学院教学计划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在增加就业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最具指导意义的就是能够约束无序和盲目的专业扩张,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降低教学管理难度。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在教学计划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新加坡理工学院教学计划中将技能培养贯穿始终的教学组织、以就业为导向的动静结合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培养的工学结合的学期项目平台等诸多特点,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将会有极大启发。 (来源:《中国高职高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