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以“四定一保”力促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9-10-14]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其重点是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让学生将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素质,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平职学院”)作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举办的一所高职院校,坚持“企业办高校,办好高校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实施“校矿一体、产学融合”办学模式,在主办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并通过“四定一保”管理办法,形成良好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确保了相关专业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一、定制度畅通运行
企业接纳一个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容易,但作为一个经营实体、盈利单位,要接纳成百上千的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就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也是高职院校在施行顶岗实习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难题。煤炭行业作为一个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又由于顶岗实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安全生产经验,煤炭企业就更不愿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另外,煤炭企业即使接受学生实习,自身也不愿承担额外的风险,不愿给学生安排实质性的工作任务。致使相当多学生在实习中处于“参观浏览”状况。此外,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吃、住、行等管理问题,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麻烦,这也是很多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得不到畅通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几年来,为使顶岗实习得到有效实施,平职学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深深体会到,只有建立起“刚性”制度和机制,才能“督促”企业与学校合作,才能保证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平职学院作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办学30多年来,为其培养培训了大量人才,在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中,有2/3是由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或培训过的职工,有效解决了煤矿一线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和生产一线遇到的难题,为集团公司连续10多年实现安全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学院服务企业的作用得到凸显.成绩得到主办企业认可。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职业学院的发展,站在人才兴企的高度,将学院建设列入集团公司总体发展规划,在组织机构、政策制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学院院长作为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成立集团公司总经理挂帅,公司各厂矿领导、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学院领导及骨干教师参加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事关学院发展的重大决策,都由集团公司与学院共同决定;通过制订章程和相应的管理、考核办法,明晰集团公司下属厂矿和学院的职责与义务,并专门下发了《关于建立平职学院实习基地的通知》,明确规定:集团公司所属各厂矿为学院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责任、实习学生意外伤害处理办法、顶岗实习学生的待遇等。例如,实习学生发生工伤事故比照正式职工处理,劳动报酬参照职职所在岗位初级工岗位工资标准的80%执行。同时,学院也制定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等,明确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学院、企业和学生的责任义务,有效解决各厂矿承担学生顶岗实习的后顾之忧,保障了学生顶岗实习畅通运行,形成了学院、企业和学生共赢局面。
二、定岗位师傅带徒
学校与大型企业合作实施顶岗实习,双方的决策层面只是搭建一个大的框架,而要落实好具体工作,就必须调动合作企业下属各个子公司基层区队、车间、班组,尤其是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克服部分实训基地虽然承担了实训任务,却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而采用“放羊式”管理的现象。即虽然把学生分到相关车间,却没有指定固定的岗位,也没有固定的实践教师做指导,分工不清,实习缺乏针‘对性,没有担当起应有的责任,造成学生认为实习无用,浪费时间,一线生产人员认为学生实习流于形式,并且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针对上述问题,平职学院积极和主办企业协商,要求各实习基地要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管理,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分配到每一个相应的岗位上,并聘请此岗位上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老师,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师徒责任、培养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使顶岗实习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熟悉工作岗位的职责、工作方式和工作氛围,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习中和就业后的工作实践,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七星公司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企业预就业岗位需求,把30名学生分别安排到综采队、开拓(掘进)队、通风(防突)队等8个单位的主要技术岗位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安排到区队作业班组,由区队指派具有工程师或高级技师资格的技术人员与学生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工作任务及义务。通过实习,学生有针对性的得到指导,把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了解实际的煤炭开采过程,熟悉企业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煤炭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定责任考核评价
新的教学方法必然要建立一套新的考核机制,以检验教学效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涉及到校企双方人员,一般情况下,学院单方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考核。对指导教师教学指导效果进行监督评价,既有相当大的困难.也不能使考核评价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情况。而考核评价的缺失,监督的不力,导致部分指导老师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工作不踏实,学生实习也不十分认真,直接影响了顶岗实习效果。
为此,学院和主办企业共同研究决定,建立了一套考核评价体系,要求实习基地单位共同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进行绩效考核,明确各方职责,并把顶岗实习效果和指导教师的收入、学生的成绩和收入挂钩。即在顶岗实习期间,区队班组长和师傅每月对学生出勤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学院指导教师每月与师傅共同对学生实习情况评价小结一次,并与学生报酬、成绩挂钩;区队班组长对带徒师傅每月考核一次,检查指导是否尽责,学院系部对实习指导教师每月考核一次,检查对实习学生的跟踪考评是否到位,并和聘用酬金挂钩;实习结束,校矿双方按照4:6比例共同评定学生成绩,成绩合格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徒师傅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提高了实习效果。
四、定就业校企联动
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常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园时也注重强调,要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校企联动,增强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匹配性,促使学生在实习中实现就业,形成稳定的就业渠道。平职学院煤炭行业专业学生培养主要由集团公司主管部门制定总体人才需求计划,学院依据集团公司人才需求计划与各厂矿单位签订订单教育协议(需求专业、人数、双方职责),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实施。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学院在煤炭行业专业实行工学结合订单式“2+1”人才培养模式(前2学年以学院培养为主,企业培养为辅,在校内进行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及生产性实训等;第3学年以企业培养为主,学院培养为辅,按照与企业签订的人才培养订单协议,到订单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促进了学院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融合,共同培养人才。
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了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机制,在学生第3学年进行顶岗实习时,采用预分配制度,由所在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合格者根据集团公司规定,按照用人计划,择优安排就业,有效调动了顶岗实习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用人单位也通过顶岗实习,找到了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免去了新职工上岗后的培训,降低了职工培养成本。同时,也解决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时,迫于就业压力,忙于应聘,忽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普遍性问题。2008年,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七星公司顶岗实习的30名学生毕业后均被录用。2009年,在全国高校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院煤炭行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也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五、确保实习效果
通过“四定”的实施,顶岗实习工作机制得到有效构建,学生顶岗实习取得了预期目标。
有效构建了顶岗实习机制。通过权威文件的出台,顶岗实习得到了制度性保障,校企双方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责任、义务得到规范和约束,明确了双方的职责,确保了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而借助“产学研合作委员会”这一组织,构建了校企双方的交流互动平台和顶岗实习管理平台,顶岗实习的实施,包括管理方法和措施,直接接受校企双方的领导。有助于对顶岗实习的实施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做到有问题赶快解决,有矛盾立即化解,有经验及时推广。确保整个顶岗实习保持高效、有序运行态势。
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首先,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在企业得到了“真刀真枪”的展现,有助于学生对于学校学习的再学习、再认识,从而实现真正消化所学知识。其次,在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再次,通过顶岗实习的实施,企业更早了解学生,便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进行全方位考核;学生更早接触企业,便于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清楚生产一线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习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原载于《中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