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的思考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0-07-08]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教育的理念、模式及层次类型等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对此,学术界、教育界已进行过不少有益探索。本文仅就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走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道路问题谈几点想法。
      一、普通教学型木科院校需向应用型大学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5年开始,相继实施了“21l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项目,进入工程的这些高校是国家扶持发展的重点, 主要由通常所说的研究型大学和一部分教学研究型大学组成,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主攻方向。国家另一发展重点是高职高专学校,它们承担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养社会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紧缺技术性人才的任务。在这两头中间的是一大批培养应用人才的教学研究犁和教学型的本科高校,现在很需要进一步明确这批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较大比例的院校的办学定位。
      高校培养应用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应用型大学将成为今后我国大学规模扩张的重点。在发达国家中,实施应用教育的本科院校和就读的学生占有很大的比重。提出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有利于大批普通本科高校走出传统的“精英教育” 办学理念、“研究型” 办学模式和“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应用性教育,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本科层次的应用性人才。
     二、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及培养模式
     中国以普通本科教有为主的大学数量较大,类型也发生了分化,有侧重理论的,有侧重应用的,有兼顾理论与应用的。归纳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的应用型大学的内涵,我们认为大致可这样表述: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学科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基层单位管理服务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的应用性专业人才。
      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为:具有良好的人格、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它比以就业为目标的高职高专教育知识面宽。正如李岚清同志所指出的:“一般来说,大学的本科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职业教育,不是培养某一特定岗位的技能型人才,而是培养某个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宽厚的通才。这样的通才的适应性应当比较强,到了工作岗位后,由于具备了较强的基础知识,再经过工作实践或继续学习深造,就可以成为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
     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和职业技术能力相结合。即以知识为基础:注重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能力为本位:突出理论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以服务为宗旨: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社会贡献率、群众满意率。
      实现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关键是处理好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学科是专业建没的依托和基础,专业是学科的类别和应用。学科重点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主干课程。专业重点是课程,包括课程组合、应用方向、实施过程、教学基地建设和教学技能方法。应用型大学重要的是要做到依托学科,面向应用,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即在教学、科研、服务诸方面都以应用为导向,坚持为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面向行业、面向人才市场需求设置和办好专业。
      专业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因此要明确每一个支撑专业的主干学科,并与应用方向紧密结合。例如,历史学科的主干学科是历史学,没有相应的主要课程和博物馆学等相近专业。但我院历史系不能雷同研究型大学历史学科的专业设置。我们了解到,北京地区近几年内每年需要新增加博物馆学专门人才约600人,旅游方面缺乏大量具有文博知识的人才,其中人部分为本科层次应用性人才。我们认为,培养这种社会需求的人才要把握两个“结合点”:一是历史与文物的结合,即文物博物馆方向:二是文物与旅游的结合,即文博旅游方向。因此,我院在专业设置上依托历史学,增加文物博物馆和旅游方面的课程,培养直接面向首都文博旅游事业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应用性本科专业设置要遵循教育部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统一设置,同时要考虑学科专业特色。例如,在食品科学领域,有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一是研究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它需较好的工科基础;二是研究食品与人类健康关系问题,它需要较强的理科基础。我院生物学系根据北京需求和学院学科基础,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食品与人类健康关系上。至今,在我国高校中,以研究食品与人类健康关系,特别是研究食品保健(健康)功能为研究方向的研究机构寥寥无几,在北京市也仅我院一所。我们在食品与人类健康关系方面经过20余年的实践探索,构成了自身的学科专业特色,目前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三、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几个关键问题
    目前的高校大多是在精英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校的管理干部和教师很多本身就是精英教育的产品, 这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带有精英教育的烙印。要加强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向应用性教育转变,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不容忽视:
      ——应用性的学科专业结构。普通教学型本科高校实现应用型办学定位,最关键的是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既决定人才培养规格,也直接影响办学的特色与质量。要防止突出应用使专业设置缺乏学科支撑而发展后劲不足,也要与研究型大学重视学术性和基础性很强的学科教育有所区别。
      ——应用性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应用性人才不能沿袭传统的基础学科的课程体系,而需要构建应用学科的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学科的课程体系必须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注重基础理论教学,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融合,通过实践项目提高学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性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是一种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和教合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实现应用性人才教育的重要模式。学校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运行机制,在互动中保持学校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同步。
      ——应用性的师资队伍。按照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应用型大学的教师队伍不仪要有学术水准,而且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应用能力。因此,应用型大学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学校的校内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应用能力,同时要聘请校外只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为兼职教师。通过内外结合,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既有学术水准又有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应用性的开放体系。建设应用型大学要坚持开放式办学。一方面是按照应用型办学定位,适应地方的发展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紧密联系,和他们一起研究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寻找新的办学增长点,提升国际化水下。
      应用性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尽管这种实践探索会有不少争论或曲折,但从客观形势看,它毕竟反映了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