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从让学校跟着企业走 到让企业追着学校跑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0-09-17]
——谈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新任务
十多年前,笔者在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时就提出:深圳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我们的专业就办到哪里;我们的眼球要盯着市长的眼球转,我们的心脏要跟着市场的脉搏跳。那是因为我们深知,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一所新型的高等学府,必须打开自己的围墙,对深圳社会经济的现实要求作出十分快速的反应,这样才能适应产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2004年之后,我们又提出:学院不仅要跟着社会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领着社会跑。那是因为我们在深圳动漫产业还未成气候的时候就筹办了动漫专业,等到深圳提出建立“设计之都、动漫之都”时,学院就已经有动漫专业的毕业生了。
这两种提法实际上反映了我国高职院校主动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主战场螺旋式上升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和理念。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是必须经过的历练;而后一阶段则是前一阶段的升华,是作为大学最重要的社会功能的体现。无独有偶,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老校长,也是风靡于世的“教学工厂”的创始人林靖东先生,最近在总结新加坡为何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一的原因以及南洋理工学院成功的秘诀时,他说了两条极其精辟的意见:一是新加坡时时处处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字;二是南洋理工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主张“时时创新,事事创新,处处创新,人人创新”。其秘诀是:“要从‘让学校跟着社会走’,转变成‘让企业追着学校跑’。”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首创的“教学工厂”模式,实际上是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改进版,但是更加适合了以华人社会为主体的社会生态环境。笔者曾经仔细参观过南洋理工学院技术研发的成果展,从精密模具之类的机电产品到人体医疗工程产品,从电子软件产品到国防技术项目,林林总总地摆满了整整一个展厅。例如110汽车报警器,这是他们八九年前的产品;地铁的自动检票机也是多年前就开发出来了;还有分辨率极高的视频产品。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些已经被企业采用的产品都是教师和在校学生同企业一起在“教学工厂”中研制出来的。
这些产品之所以能达到很高的水平,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该校的教师并不讲究高学历、高职称,而是强调有无实际工作经验,尤其是强调有无出色的企业研发工作的经历;二是该校的学生在三年学习中,一直伴随他们的是单元项目制作、课程项目制作、学期项目制作、毕业综合项目制作等等,这些制作项目大都是“真题真做”的硬任务。因此,学生大都具有极强的创新制作能力。项目完成后,产业化的任务交给企业去做,而学校又去承担新的合作研究项目。如此循环,使得南洋理工学院倒逼着大批企业追着学校跑。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是因为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到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以及国内产业和企业日益全球化为标志的新时代。教育部有关文件明确指出,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笔者认为:所谓“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绝不是仅仅指操作技能型人才,而是指具有专业知识、具备一定技术运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谓“高素质”是指除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之外,特别需要有很强的创新和创业能力。高职院校要应对这些新情况,完成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就必须实现从“跟着社会走”到“领着社会跑”的历史性转变。
当前,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拓宽视野,努力增设涉及新兴产业的新专业和新课程。例如要增设云计算技术与管理专业,以应对未来社会网络化和网络化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按专业增设低碳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的课程,将低碳环保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落实到专业;增设涉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的专业或课程,将新型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以及新能源的应用技术落到实处;增设数字化制造、精密制造、微型制造方面的专业或课程,抢占新型制造产业链的高端;增设涉及高端服务业的专业,满足社会产业高度服务化趋势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设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新兴课程,让高新技术来武装传统行业;增设涉农、支农和惠农专业或课程,为建设新农村和现代化农业生产企业服务等等。只有从满足未来需求出发适度超前设置专业或课程,才能使企业行业追着学校走。
二是要面向企业职工或社会开办大量的培训班,努力使学校成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推广中心。要尽力利用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设备、场地等方面的优势,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贴近技术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专题培训,使学校变成名副其实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职工的培训学校。
三是要充分发挥各校技术研发中心的作用,走与企业合作研发的道路,全心全意为企业做“嫁衣裳”。有条件的院校应当设立技术成果孵化中心,用非常优惠的条件来吸引研发人才,以创造更多的技术源。开发成功后再鼓励他们返回社会和企业。尤其要重视有重大影响力的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档次和水平。
四是要大规模地改造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引进创新教育的理念,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指导学生学习的导师;不但当“演员”还要当“导演”。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采用单元、课程、学期及毕业项目制作等形式,进行“真题真做”、“假题真做”或“真题假做”的项目式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让绝大多数学生成为社会最活跃的创新源。(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系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