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台湾“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0-11-09]
一、计划实施的背景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台湾高等教育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公、私立大学校院数从1995学年度的60所扩增至2005学年度的145所,10年来增加了1倍多。大学学生数也从1995学年度的35.6万人增长至2004学年度的105.4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70%,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化为普及教育。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生师比过高。“国立”大学的生师比从1994学年度的14.17:1提高到2004学年度的20.28:1;私立大学从1994学年度的25.37:1提高到2004学年度的30.12:1,这对高等教育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学生人数的急剧扩增,导致大学生平均素质降低。
另一方面,近年来台湾经济增长乏力,财政紧缩,教育经费没有随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同步增长。据统计,公立学校单位学生教育经费从1998年的229577元(新台币,下同),至2002年已降为187982元,5年来缩减11.1 5%。此外,比较国际间(以2000年之数据)美、英、日、韩等国高等教育单位学生教育经费,台湾不仅远逊于美国、日本及德国、英国,也低于韩国。
为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台湾教育部门陆续推行了“大学学术追求卓越发展计划”、“研究型大学整合计划”及“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并安排有相关竞争性的奖励经费,这些计划重点都在于提升高校的研究水平。但是,对于高校最基本的教学质量缺乏相对应的关注,造成高校有“重研究、轻教学”的倾向。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大学毕业生的素质逐年降低,学生基本能力及专业能力均未达应有之水平,无法满足社会及产业所需,台湾产业及社会对高校培育之人才满意度逐年降低。
因此,台湾教育部门决定实施“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提供奖励教学卓越之竞争性经费,以鼓励各大学校院赓续追寻教学之改进”。本计划将提供项目竞争性经费,补助台湾大学中约30%至40%的学校,使之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教学卓越大学之典范,并期达到以下之目的:
1.强化大学对“教学核心价值”的认知。通过本计划加强大学对“教学核心价值”的认知,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
2.提升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及对教学之投入。大学普遍建立各项教学支持系统,并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包括教学专业能力、实务能力之提升)辅导措施、确实提供教师改善教学所需之各项协助措施,提升教师教学专业能力,落实教师教学评鉴及淘汰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强化师生教学互动并落实教学助理制度的建立等。
3.完善的课程规划及建立教学评鉴制度。建立健全的课程规划机制,专业课程、共同课程及通识课程之规划合理完善,并应扎实,以保证学生毕业后就业及适应社会。定期举行教学评鉴,并持续追踪评鉴的整改情况,通过长期且全面的教学评鉴,了解学校整体教学运作的现状、特色、优缺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做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规划与资源分配的依据。
4.增强学生学习之意愿及成效并强化就业竞争力。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校园氛围,落实导师制度,强化校园内师生互动机制,营造具有自发、激励性与健全性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与意愿。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建立以学习成就为模范的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加强学生基本能力指标的要求及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完善学生淘汰机制、改进学生成绩测评方式,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
5.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本计划的引导,积极改善并提升台湾大学教学质量及竞争力,并提升大学培育人才的整体水平,进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台湾的国际竞争力。
二、计划的具体内容
台湾教育部门认为,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强调大学对“教学核心价值”的认知,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所有这些均有赖于学校在整体教学运作体制上作全面性的调整。从课程之规划(包括系、所结构之调整)、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包括各项支持系统、教师教学评鉴)、强化师生教学互动、学生学习意愿的强化及学习成效的提升(包括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提升学生毕业后在职场的竞争力),教学资源的充实,等等。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主要内容就在于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大学重视教学,引导大学在教学制度层面做整体的调整及改善以提升教学质量,并通过竞争性的奖励机制,促进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发展岛内教学卓越大学之典范。具体来说:
(一)鼓励大学重视教学,强化大学对“教学核心价值”的认知,及引导大学在教学制度层面做整体的调整及改善
这样的改革,以图达到以下目的:
1.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要求申请高校建立协助教师专业成长(包括教学专业能力之提升)辅导措施且设立专门机构(如教学资源中心);建立教师评鉴制度(含教师奖励措施及淘汰机制),以强化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教师获得教学及辅导专业之协助,并落实教学助理制度(T.A.system),由教学优良教师及教师教学专业成长之专责单位提供课程设计、教材编纂、教法改进、班级经营、学习情绪管理之咨询与服务,并举行教学观摩与交流活动。建立教学成效绩优教师之奖励机制以鼓励教师专注于教学,并逐步落实于教师升等制度。
2.完善、健全的课程规划。高校要建立课程委员会并切实运作;对于所开设之课程建立定期且稳定的检讨评估机制。课程委员会的组成与运作和课程规划过程要广纳校内外专家学者及各界意见。院、系所开设的课程要建立完善的检讨评估机制;课程及学程之设计要符合学校特色、学术发展趋势、整体教学目标及学生毕业后之就业需求;课程发展规划应与学科知识进行整合。
3.学生学习意愿的强化、学习成效的辅导、改进及水平的提升。要求高校制定有关学生基本能力的相关指标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检查落实;建立健全学生选课机制,扩大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气氛及强化校园内师生互动之有效机制,提升学生学习意愿;对于学习成效不佳学生应有预警机制和完善的辅导措施及机制(如学习资源中心之设置等);积极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包含就业率、雇主满意度、毕业生之满意度等等)且建立追踪机制。
4.教学评鉴制度的建立。定期举行全校教学单位评鉴,并对教学评鉴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追踪。
5.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相关制度的建设。学校对提高教学质量要有一系列的规划和措施,制度健全,落实得力。如: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校园氛围,建立导师制度,完善学生基本能力指标,改进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而非背诵,加强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追踪调查,适时调整课程规划,等等。
(二)通过项目经费的奖励机制,使获得经费支持的大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在岛内大学中,约有30%至40%的学校获该计划经费补助,并得以确实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教学卓越之目标。大学普遍设立协助教师之教学专业成长的专业机构(如教学资源中心),获经费补助学校设置比率达100%,全体大学设置比率达70%,有60%的教师获得教学及辅导专业之协助。70%以上的大学建立并落实教师评鉴制度,且建立教师之奖励措施及教师淘汰制度,提升大学师资水平及教学质量。获经费补助学校之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时间及互动次数提升,师生互动频率增加,且平均每位学生每学期有1次以上接受教师个别辅导。获经费补助学校之教师授课课程大纲上网率达80%,教材上网率达60%。获经费补助学校之教师平均授课时数降低O.5个小时。获经费补助学校之平均每位教师每年参与2次教学相关专业之研习活动,平均7 0%的学生对教学成效感到满意,每年平均发展20门新教材。
(三)发展教学卓越大学之典范,带动大学注重教学质量的风气,并逐渐发展出教学卓越之具体指标
通过奖励计划的鼓励及引领,评选出教学绩效良好之教学卓越学校,逐步建立教学绩效指标及典范,引领各校朝教学卓越发展。因应知识经济时代之趋势,积极改善并提升大学教学质量,提升社会所需高级人才素质,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企业对所录用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台湾的国际竞争力。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从2005年开始实施,第一轮5年,到2009年7月结束。2005年投入10亿元,择定教学卓越学校1 3所并核拨经费。该计划公布后,专家学者及各校普遍反应良好,均表示该计划的实施,能带动各校注重教育质量之风气,对于提升大学教学质量确有极大帮助。于是从2006年起,台湾教育部门将“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经费增加为每年度50亿元。2006年度有29所学校(国立1 3校、私立16校,不合技职及体育类大学)获得经费补助。2007年度计有24所学校(“国立”10校、私立14校,不合技职及体育类大学)通过考评获得经费补助。2008年有28所一般大学(含“国立”大学11校、私立大学17校,不含技职及体育类大学)获得该计划经费补助。
该计划自2005年施行以来,大学及社会各界多子肯定及好评,并逐渐引发大学重视教学之风气,获得经费补助大学均积极进行全校性教学制度改革。整体而言,该计划的实施已达到以下具体成效:其一,加强了大学对“教学核心价值”的认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其二,大学普遍建立了各项教学支持系统,提供教师改善教学所需的各项协助措施,落实教师教学评价及淘汰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其三,建立健全了课程规划机制,专业课程、共同课程及通识课程的规划合理完善,以提供学生毕业后就业及进入社会之基本能力:其四,增强了学生学习意愿及成效,强化了学生就业竞争力,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校园气氛,建立了以追求学习质量为目标的价值观与校园文化。此外,该计划也影响到研究型大学对于教学的关注,一些研究型大学格外增加了对教学的投入。可见,该计划确实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来源: 高教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