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吉利“311”模式开拓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0-11-28]
办学校与办企业同步,开创中国车企先河一路走来,特别是从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李书福在实践中越来越真切地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但是适合企业发展的合适人才却极其匮乏。造汽车之初,懂汽车的技术人才屈指可数,录用的80多名大学生最后仅有1人留下,企业让这些毕业生从基层做起,设想着以此为起点培养出一批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优秀员工,结果硕果仅存。正是痛感汽车人才的缺乏和外来人才的难留,李书福下决心要自己办学校来培养有知识、有思想、会动手、能吃苦的汽车专业人才。几乎和盖汽车厂房同步,上世纪90年代末,吉利在临海划地建校,办起了培养专业技工的“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等职业学校。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随着汽车产业的逐步发展、扩大,吉利又投巨资,陆续在北京昌平办起了“北京吉利大学”,在海南办起了“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在杭州办起了“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并将在湖南创办“湖南大学湘江学院”,涵盖了从中职中专到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各办学层次,吉利也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企业创办出如此完备的教育体系,这在中国可谓只有吉利集团此一家。到目前为止,吉利旗下的民办学校在校学生已多达4万余人,成为国家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为社会承担起了一份重大的责任。
“311”模式开拓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在吉利的办学实践中,吉利开创的“311模式”是鲜明的特色,这种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智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十分重视人格教育、品德教育和是非判断力的培育。吉利办职业教育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自身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办学之初,李书福对负责学校筹建工作的同志说:“吉利学院不是培养造原子弹的人才,而是要造就造汽车的应用性人才。这个定位你们必须坚持。” 为此,李书福为吉利教育确定了一个与众截然不同的办学理念:“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之后,吉利教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设置、师资的聘用、学生的招收、就业的安排等,无不根据吉利集团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和社会的需要来设定,并从办学开始就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纳入学校的工作范围,采取一系列举措,为学生就业开拓出了一条绿色通道。什么是“311”?“3”代表3门以上通用知识与能力课程,主要是《实用语文》、《计算机应用》、《实用英语》等;第1个“1”代表专业能力课程,由“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第2个“1”代表的是道德教育与素质训练课程。 “311模式”的教学指向十分明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就业上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归根结底,最根本的目的是在建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并在“行动有力”的技能型基础上向“举一反三”的智能型人才发展。
吉利的办学成效解决企业人才之需
吉利多所学校的创办,解除了吉利汽车产业人才匮乏的后顾之忧。截至2009年底,吉利集团在职员工已达13000余名,其中在汽车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和业务骨干,70%是由吉利自己创办的学校培养的;在吉利汽车研究院的近两千名科研人员中,从吉利院校走出来的就占了40%以上。不仅如此,吉利的教育产业,除了满足自身需要,还为社会培养了成千上万深受欢迎的优秀专业人才。吉利各院校的毕业生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比全国高校就业率要高出21%。北京市教委的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吉利大学2008年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99.91%,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9年,就业率仍然高达98.28%。实际上,在吉利整个战略转型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步的变革,都需要相应的人才来支撑。尽管吉利通过“招贤纳士”,从外部“空降”了一部分精英人才,但毕竟只是少数,转型需要的是大批具有更新专业技能、良好职业素质、丰富实战经验的一线人才,没有这样的人才充实到各个领域,战略转型就是一句空话;而吉利各院校的高等职业教育,恰好为吉利的转型升级准备了大批这样的人才。几年来,成百上千名吉利院校的毕业生,带着吉利汽车产业升级急需的各种知识,生龙活虎地进入到集团的各个层面,很快担当起各项工作,成为企业最富生气的生力军。同时,吉利各院校还与集团通力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吉利教育中心与集团各汽车生产(研发)基地和零部件厂签订合作培养人才的协议,采取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把课堂设在生产现场等模式,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提高学生的技能,并实现学生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零距离接轨。而吉利创办的“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则通过开办在职研究生班,为吉利集团绝大部分高中层干部传输最新的汽车知识和前沿信息,不断改造着这些人员的经营理念和思想,并以这些人为“渠道”,不断改变着吉利的面貌。
除了培养出的大量十分抢手的人才外,吉利的办学还直接为所在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校建设和师生消费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各学科的带头人成为学校所在地政府的智囊团成员,促进了当地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为当地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今年,吉利各级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将超过10000名,就业情况良好。可以预见,到建国100周年,也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将有数十万、成百万的吉利优秀学子在各条战线上成为骨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