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德《法兰克福汇报》:中国亟需德国式职业教育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8-06-24]

 
新华网消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5月3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不再是无用的文凭”,文章摘要如下。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级专业人才的选择越来越多。而外资公司也正以各种形式加速介入中国市场,外企的人才缺口开始凸显。
“我们很难招聘到合格人才。去年我们改变策略,请来了培训师。现在,我们每隔两周就举办一次员工培训课,”德国伍尔特集团上海五金工具公司主管乌韦·泽格说。因为中国没有培养出这家来自德国的企业在远东所需的技术和销售人员。“劳动力市场上要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要么是没有专业领域知识的工人。这里没有正常的职业培训,”泽格抱怨说。
德国发动机和涡轮机联合有限公司也必须应对这个问题。它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在珠海共同组建了一家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这个市场在中国很有前途,但现在缺少训练有素的发动机维修技师。该合资公司负责人瓦尔特·斯特拉科施因此引进了双轨制职业培训理念。就连获得高校文凭的工程师也被他送到德国进修6至8个月。“开始我们很难向合资伙伴推广这种理念。他们总是认为,如果我们从大学里招聘到一个能拧螺丝的人,那就很棒了。他们很难理解,这些对实际工作一窍不通的人拿着螺丝刀可能会丧命。”
西门子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孟凡辰强调说,中国“绝对”需要德国那样的双轨制职业教育。这是一种把职业学校的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他说:“一个人如果接受了技能培训,他就可以拥有稳定的职业。但是在中国,人们还缺乏这种理念。”这也应该归咎于大约30年前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特别在上海这样的繁华都市里,父母会尽一切可能把子女送进大学。他们为此节衣缩食,动用所有积蓄。从小学开始,就连优等生也要补课,以便将来能够考上大学。他们不考虑到企业的装配车间或者销售部实习。
德国工商总会广州办事处首席代表亚历山德拉·福斯说,通过科研获得升迁在社会上更受青睐。该商会的成员企业现在不得不加大投入,原因也在于广东省的新经济政策。很长时间以来,这个地区的工资水平就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没有太大差别”,福斯说。
宁波的服装生产商乌尔里希·梅德同中国打交道已经有30多年。他观察到,在政策引导下,农村劳动力又开始从沿海地区往内陆转移。沿海地区因此更需要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然而这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为了挽留本来就不多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增加了投入。
“在过去三五年中,优秀人才的工资增长了30%40%,”梅德估计。为了留住员工,许多企业尝试开办免费食堂、为员工照看子女、向员工发放礼品或请他们吃饭。梅德因为采用这些办法而取得了成效。他12年前雇用的200名员工至今仍有117人在他那儿工作。(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