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学生就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2-04-13]
美国大学最成功、历年辉煌不减的一个真正秘密就是:倾其所能去设计一个完美的本科教育经验。在这个精心设计的经验中,学校不仅要让学生在学术上有所得,而且要让学生在社会、感情生活上满载而归。这样的学生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论境遇如何,都会对母校无限忠诚。
哥伦比亚大学在曼哈顿250多年的发展,其校务基金有很大一部分是曼哈顿的房地产。所以哥大有“君子不言利”的传统,指的就是哥大从来不愿意向校友募捐。哥大这个“君子不言利”的传统有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将校务基金押在房地产上,而不是积极地发展校友关系、向广大校友募捐。此外,1968年震动全美的学生骚乱让哥大陷入法律纠纷,同时哥大当时房地产生意做得一塌糊涂。这两件事情夹在一块,让哥大债台高筑。此时哥大已经意识到,再不通过向校友募捐来筹集资金,校务基金将难以为继。但哥大在募捐时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即把眼睛盯在几个非常富有、非常有名的校友身上,却忽略了绝大多数虽然默默无闻、但对母校无限忠诚的广大校友。经费的削减导致学校在校友关系方面投入不足,投入不足导致学校的捐款运作、校友会机制不健全。由于校友关系机制不健全而打击了校友对母校的信心,结果造成了人心涣散,反过来又对今后的募捐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第二个误区是重研究生、轻本科生。在本科教育方面,哥大多年一直对本科生宿舍的建设兴趣不大。因为哥大在曼哈顿,社会生活非常丰富。但是他们忘了一般学生是消费不起的。再者校方对校园里的餐饮和社交设施始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哥大就成了一所名副其实的“走读大学”。后果是本科生在大学上了四年以后,对校园没有感情。有一个词,我是在研究美国大学时学会的,叫“Sense of Community”。Community这个概念指的是,大学里教授(甚至包括教授的家属)、学生、职员(就是行政管理人员)是一个大家庭。一所学校会花很大力气营造“Sense of Community”,让每个人觉得自己是这个学校的一部分。哥大当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糟糕。学生在校时对校园没有认同感,毕业之后回想起大学生活也没觉得哥大给过他什么东西:他自己在那里努力了几年所以才有今天。
更严重的一个问题是,没有Community的大学忽视了大学生活的心理学基础。学生进哥大时都是十七、十八岁,毕业的时候是二十一、二十二岁。大学这四年是人生当中激情燃烧的岁月,可以说影响人的一生。如果大学在这四年里,只是教他们专业知识,不好好花功夫帮助他们在情感上、思想上健康成长,那学生毕业了,功成名就了,他们回想大学四年,会想到了什么呢?一片空白。所以轻视本科教育的后果就是:第一是校友和母校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第二是从学校今后的发展来说,后果严重。以哥大为例:在80年代到 90年代初,哥大在八个常青藤大学中,录取率最高,达到四分之一;但录取了以后只有40%的学生会接受录取,这在常青藤大学中是最差的。历届学生回馈母校的比例,哥大在常青藤大学中也是倒数第一。
一直到了90年代中期,哥大才意识到,对本科生不重视其实是其发展史上最大的失策。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心理学基础。在这点上研究生和本科生是有区别的。第一,研究生心思比较多且分散:要考虑找女朋友、结婚、成家、经济问题、今后的工作,要照顾父母亲……这些是他们都经历过或将要经历的事情。再者,他们最大的一个区别是研究生读书的目的非常明确,但是本科生不清楚。本科生需要在大学期间探索并形成自己的人生观;研究生是一个非常讲究使用的群体,不太关心学校生活,而是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学业。多少年以后功成名就了,他们首先想到的还是上本科的学校。所以,我总结了一下:美国大学其实最成功、历年辉煌不减的一个真正秘密就是:倾其所能去设计一个完美的本科教育经验。在这个精心设计的经验中,学校不仅要让学生在学术上有所得,而且要让学生在社会、感情生活上满载而归。这样的学生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论境遇如何,都会对母校无限忠诚。
因此,哥大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转变了思路。新上任的校长提出的一个口号便是“本科教育是哥大的核心”。本科学院的院长上任伊始便做了一个中长期的战略规划,把大学的筹资战略、学生的就学经验、情感体验以及未来校友的忠诚这几件事情放到一起去做。至于筹资战略的重点,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校友,他始终强调一个词:参与。还有一个重要的策略,即他把回馈母校当作一种文化来培养,将回馈母校的教育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做起。“回馈”的概念不是天生的,而是学校教育出来的。哥大新的本科发展战略是:将学生与学校“亲密接触”的十四年时间作一个规划,就是本科四年学习,毕业后十年工作,这十四年作为一个框架。每年录取完毕,学校的招生办、校友会、本科生院、学生事务办公室等各个部门就一起对录取的学生发起攻势,邀请学生到我们学校来了解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校友会在夏天的招待会上送给每一位新生一本《伊利亚德》,因为这是每一位哥大本科生必修核心课程中的第一部作品。新生还没踏进校门,就觉得自己已是哥大的一员了!进到学校以后学生的就学经验在四个社交圈子里形成:与教授和同学的交往形成学术经验,与室友交往形成宿舍经验,参加学生社团形成组织领导经验,与职场中的校友交往得到职业方面的经验和指导。通过一系列社交活动真正地把所谓“哥伦比亚大家庭”的观念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应当把眼光放远一点,从现在开始,把“学生就是大学”不仅仅作为一个口号,而是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认真对待。我们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校长身上,推到领导身上去。每个学院、每位教授、每位行政部门的主管都应该参与到学校长远发展的规划过程中去,将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日常工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