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区域开放式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2-10-15]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摘 要:本文提出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区域开放式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原则,认为应以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为主线,构建实训教学体系,力争实训项目的起点高、实用性强。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训教学体系;实训项目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区域开放式实训教学是由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区域性开放式实训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满足不同层次实训教学要求,还能实现校企合作,实现区域实训教学资源的共享,节约实训教学的教育成本,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区域开放式实训教学对象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区域开放式实训教学对象设定为本院校和区域性学校学生技能实训教学、企业员工在岗、岗前培训、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区域性专业技能大赛等。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区域开放式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实践了一种“理念导航、德能并重;工学八结合、岗位零对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上具有明显的效果,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技能素质、管理能力等方面均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理念导航”是指首先让学生树立相应的物流管理理念,它是引导学生专业技能学习、自我培养和创新的思想基础。
 “德能并重”是指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德能兼备。
   “工学八结合”即:①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岗位群)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考证、工作任务相结合;②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相结合;③技能训练和行业标准相结合;④案例库、视频库与课程教学相结合;⑤实训仿真模拟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⑥校内教学与校外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⑦校内与校外成绩考核相结合;⑧教学师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兼职教师是向企业聘请的岗位专业技能人才)。
   “岗位零对接”是指通过工学八结合,必要时再根据特殊岗位要求,进行专项训练,满足就业岗位要求。实现学生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当然“岗位零对接”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践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实现绝对的零对接,只是一种相对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培养模式,遵循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并结合我们多年的实训教学实践。根据职业教育的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设计了实训教学体系。
   在这个实训教学体系中,将物流及物流管理理念的引入作为教学的基础,理念引入之后进行物流职业岗位认知实训,可以组织学生到典型物流企业进行认识实训,但由于受企业地点、时间等条件所限,使得学生到企业认知实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弥补学生认知实训的不足,学生大部分的认知实训可以通过建立起来的教学视频库中的视频来实现。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认知实训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很好。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构建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了保证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我院与省内外20多家物流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设了订单班8个,共同构建了校内外实训项目,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在校企合作物流企业的选择上,根据物流管理涉及的7大职能以及区域性物流发展的特点,我院选择了典型的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 业、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生产物流企业(如河南双汇物流、广州风神物流、浙江人本集团人本超市物流配送、河南新华天畅物流等)、物流信息技术企业、快递物流、 企业港口物流、企业邮政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作为校企合作单位,形成多元化的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我们合理构建了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训项目,同时根据区域物流发展的特点设计了图书、汽车、粮食、棉花、药品物流、农资、煤炭、建材等专项物流实训项目。  目前我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实施条件,实施了图书和汽车物流实训项目,实施效果受到教学督导专家和物流企业经理人员的高度评价,受训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其他专项物流实训项目在实施中。
   对于物流订单班学生的校外顶岗实训项目,根据订单班企业的技能要求独立设计。订单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校企双方协商确定,但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发展以及知识技能的可扩展性,企业尊重我院对课程体系的合理设计,同时追加了企业需求的相关针对性极强的课程如企业文化、安全管理、供给业务、标准作业、在库管理、验收业务、品质入门等课程。在校外实训项目上,则根据订单班企业本身员工上岗技能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目前我院订单班学生校外顶岗实训项目运行情况良好。
   在实训教学体系中设计了两个资源库,一个是物流企业教学视频库,一个是物流企业案例库。由于物流本身是一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性学科要求的实践性强,物流实训教学不可能穷尽所有,校内外实训项目的设计是根据资金、场地、实用性等条件而设计的,因此这两个资源库的建立是必要的。视频库中的视频是通过教师到典型物流企业录制收集而来,也有网上资源的下载、国家和省级新闻媒体的报道等多渠道取得, 同时视频库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视频数量不断增加。物流企业案例库的建设可根据典型物流企业业务运作经历和经验精选而成,或根据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时收集整理而成,案例库中的案例选取了不同类型的典型物流企业的案例,案例设计结合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有代表性,这为学生获取物流运作的各种技能和经验提供了有益的途径。视频库和案例库的设计为校内实训教学、对外物流在职人员培训等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内实训项目有一些可以根据实训场地和条件,与企业合作做成生产性实训项目则更好。
   三、实训教学体系的特点
   1.重视物流理念的引入 遵循学生的职业认知规律
   该实训教学体系将物流理念的引入作为开展实训项目的必备前提,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关的物流理念才能积极、主动的进入实训,确保实训任务的完成。该实训教学体系中的职业岗位的认知实训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职业认知的系统性和由浅入深、逐步渐进的认知规律。
   2.以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思想为实训体系构建主线,实训项目的起点高
   信息是物流高效率运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实现了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客户为中心,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系统,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保管、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都需要信息的支持。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相互衔接是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的,物流资源的调度也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物流信息系统作为对物流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处理和分析,并将信息进行有效地传递与交换,在物流各功能环节之间、在部门或相关企业之间实现实时信息的共享与应用,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有利于协调物流活动个环节的关系,有利于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缩短交货周期,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
   物流信息化包括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营与管理等。在校内实训项目的设计中均体现了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营与管理等。如:条形码、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训项目、全自动化立体仓库仿真实训,项目、物流货物、GPS/GIS跟踪监控运输管理实训项目实训项目、VMI船代货代软件实训项目、集装箱码头管理系统实训项目、集装箱码头三维立体虚拟现实系统实训项目、件杂货码头管理系统实训项目、内陆堆场(无水港)管理系统实训项目等。
   该实训项目的建设除了以物流信息化为主线设计外,同时融入了供应链集成化管理思想,如VMI实训项目,即供应商库存管理实训项目,该项目的设计就考虑了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在物流运作中的信息沟通、生产订单资源共享、实现JIT物流等系列的问题。
   3.实训项目具有实用性
   由于实训教学体系的实训项目是校企共同开发的,因此实用性强。
实训教学体系中的校外顶岗实训项目都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形成的,在实训教学中,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实训项目。如沿海地区可以选择港口物流企业实训项目保税物流企业实训项目,内陆地区可以不选港口物流企业实训项目等。
   在实训教学体系中校内实训项目大部分项目是实用性的实训项目,购置的设备和软件均是物流企业里使用的真实设备,如条形码、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训项目,是按照中国物流编码协会技术要求配置、第三方物流软件实训项目、有教 学软件有企业使用的真实软件、系统配送与分拣实训项目是真实的分拣系统、卖场前台POS收银系统和后台、MIS管理系统实训项目是与校内的生产性超市共同使用的、VMI信息化仓库实训项目是与企业合作的生产性仓库、叉车实训项目,是以生产性叉车考证来完成,我院现购有生产用叉车4台,与校企合作企业针对订单班学生,共同开展了叉车证的考证培训,效果很好。
   4.实训教学体系实训项目具有多元性
   该实训教学体系涵盖了如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管理七大基本活动环节。
实训项目通过选择多元化的校外实训基地物流企业实现了实训项目的多元性,同时对于专项物流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兴趣合理选择实训项目,以满足物流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
   由于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中成绩显著,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物流实训基地和交通部主干学科重点建设项目,并获得河南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杨延.如何使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更加有效地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4).
[4]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5]刘洪宇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 (21).
[6]刘建华等.高职开放式实训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5).
[7]杨延著.工学结合教学体系研究[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