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试论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2-11-22]

                                 来源: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实效不尽人意的现状,提出了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方式。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可分为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两种方式,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实践性教学。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 德育课实践性教学

    目前,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的实效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社会大环境而言,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学的难度,且认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根本没有必要开设德育课;就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课本身而言,通常是重课堂讲授,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方法简单,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等都极大影响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德育课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追求德育行为的改善,达到“知行合一”。因此,加强德育的实践性教学,是增强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可分为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两种方式,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实践性教学。
    一、德育课的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
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德育的实效性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仅仅传授学生道德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穿插有关德育课的实践性内容,通过实践强化课堂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丰富课堂教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调整。教师可以列举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最后由教师予以归纳、小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评判、小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相互探讨问题,启发思维,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口才和思辩能力。另一方面,情景教学模式和“把讲台让给学生”等也都是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形式。情景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情景设置和学生的情景反应,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讨论、评价,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提高其道德认识,改善其道德行为的实践性的教学过程。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将抽象的道德理论、观念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化的问题情景,能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讨论变得具体、生动、引人人胜;“把讲台让给学生”,即教师与学生可以互换角色,学生选派代表或教师指定学生上台讲解,让学生直接参与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德育课的课外实践性教学
    学校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展厅、走向社会,通过欣赏、观摩、参观等活动,唤起、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道德需要的表征,是道德内化的推动力量,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道德情感也可以认为是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由于道德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参观学习、游览革命胜地、瞻仰历史纪念碑、访问先进典型人物、道德行为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德育课的课外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形式。参观学习可以让学生进行生动的直接观察,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补充和丰富课堂知识,激发其兴趣和热情。游览革命胜地、瞻仰历史纪念碑可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访问、学习先进典型人物,以他们的典型事迹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因为,道德的示范作用具有实在、可教、可信、可学等特点,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德育课的课外实践性教学无论是在德育,还是在智育方面,都弥补了单纯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完善,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的目的。同时,各种讲演比赛、音乐欣赏会、文艺讲评会、英雄模范报告会等都是比较好的德育课的课外实践性教学形式。这些课外实践性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想象和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内化为学生的需要,进而外显为其道德行为,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最终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三、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要把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教学任务服务的。在组织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围绕教学内容和目的,选择恰当的形式,务必使之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启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还要适当的进行讲评、归纳、提高,以巩固教学效果;结合德育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实践性教学方式使其具有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的目的。例如《邓小平理论》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视专题片《邓小平》和反映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录像片;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农村、厂矿、企业、街道开展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并撰写调研报告与体会文章,把自己对改革开放事业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论的思考;还可以举办一些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法律基础》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以及宪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教育,可以邀请一些法官和律师给学生做报告,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热点和疑难的法律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法庭旁听,熟悉案件的审理程序;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律专题录像片,或举办模拟法庭,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监狱、劳改农场等地参观调查,提高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等等。为增强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还必须坚持实践性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学生的社团活动等相结合,提高、促进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性。
    四、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首先,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有助于促进德育理论知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道德知识的意义并不在于知识符号的本身,而在于这些知识符号所代表的生动而丰富的道德意蕴。”要体验、感悟、掌握这些知识符号背后所涌动的生动而丰富的道德意蕴,并升华为个体的道德,就必须走出以道德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学校道德教育,走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之路。道德教育知识包括两个主要环节:一个是课堂道德知识的教学,另一个就是道德实践教学。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的作用主要在于让学生在接触道德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而深化对道德理论知识的认识,内化为自觉的需求,进而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其次,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可以使学生道德品质中的知、情、章、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为知、情、意、行在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可能导致良好道德品质的不稳定或解体,因此知、情、意、行与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密切相关。可以说道德认识是学生在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中形成或得到确证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在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中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的支配,受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调节,又反作用于它们。可见,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当然,并不能否认间接的道德认识或道德规范仍是职业技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主要部分,但必须明确间接的道德知识经验只有经过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经过活动中情感体验和意志磨练,经过自我的心理建构,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主体自身的道德信念并随时转化为道德行为,也才能使学生在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中形成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内部动机,进而表现在其行为上。最后,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还有助于促进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在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方面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出现一种趋势,即教育模式由空洞、虚无缥缈的说教转向人类的社会实践,从书本转向活动,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转向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抉择能力。国外一些成功的教育改革都把贴近现实生活的实践性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深刻认识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特征及意义,可以凸显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校德育回归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这是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走出困境,提高其实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作者:谢筱杉,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6.
[2]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钟启泉,黄志成.西方德育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72—191
[4]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5]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177.
[6]曾纪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