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新建本科也要重“学”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2-12-04]
来源:中国教育报
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
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更要关注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中包含着教育理念的创新。计划经济时代,教育是严格按上级要求来办学,办上级满意的教育,这是一种责任,经费由上级出,人才由上级用。精英教育时期学生学不学,政府都包用;在高等教育转型扩张时期,政府计划减少了,放开了,学校一下子没了方向,以为学校既不要向政府负责,也不要向学生负责,社会流行什么就办什么,学生学不学,学校照样扩大了规模;到了稳定发展时期,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认识提高了,要求也提高了,学生、家长发现只有一张本科文凭并不是万能的,用人单位要看实实在在的能力,政府也开始意识到质量问题,学校既要对政府负责,又要对人民负责,近期政府按生均拔款,其实是把选择权逐步交给人民,如果没有学生来上学,学校的总体收入就减少,影响学校的生存发展,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可见,当前若是人民不满意,学生不愿来校学习,或学不好,新建本科院校的声誉乃至生存就要受到影响。
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学得好,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新建本科院校基本职能之一是人才培养,培养出服务于国家战略性高端产业和地方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对象是指向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学生会不会学,是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新建本科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以及科研上下功夫,非常必要,但传统上讲抓教学,我们往往首先把重心放在加强师资培养方面,以为只要教得好,就认为学生一定学得好,其中隐含着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学生都是好教师教出来的,即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的受者。当然,教得好,一般学得好,但如果在加强师资培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再加深一层,更多地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人才培养的效果就会更好。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学得好,是学校发展的支撑。新建本科院校的原有的学术型教师与学校应用型特征不相适应,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和实践能力。学生不但要在学校学,而且要在生产实践中学;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以满足社会对终身教育和学习的要求,满足科技日新月异对人才能力提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学习和补充,积极运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情境体验、探究教学等方式,在“教中学”,努力使教师成为教学舞台、实践舞台的优秀导演,学习好扎实的专业理论和熟练的岗位技能,以支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的领导学得好,决定学校发展的方向。新建本科院校的领导许多是从专科领导就地升职而来,还有一部分是从行政机关空降,他们长期在专科学校或行政机关学习和工作,个别甚至没有上过正规的本科,要办好一个本科大学,更何况是要办好一所我国新时期的新型本科,确实有点难,这就需要领导以开放的思想,务实的作风,保持学习的愿望和热情,不断加强学习和探索。教育部已经举办了多期新建本科院校书记、校长培训班,各校要以此为契机,继续发挥学习型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各自学校的地方环境和历史传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摒弃惯性思维,在丰富多彩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寻找各自的立足点,引领学校各安其位、不断发展。
大学的发展,关乎人的发展。新建本科院校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始终重视“人”力,重视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的学习力,把大学的发展规律与各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生命力。(作者盛正发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26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