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显著的应用性特色和职业导向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3-02-28]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德国经济保持稳定而强劲的增长,在全球经济中位置不断提升。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这一经济奇迹背后公开的“秘密”,而应用科技大学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60年代末,德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规模迅速扩张的阶段,而经济的发展也使社会对于高级工程师、公职人员、教师等专业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断扩大。在这一背景下,德国自1970年开始建立一种定位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高等专业学校,1998年之后开始使用应用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的英文名称,以区别于原有的普通大学。德国现有应用科技大学247所,设有本科和硕士学位,部分学校还可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注册在校生70.3万人,约占德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实践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是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突出特色,也是其核心优势。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设置集中在农林/食品营养、工程学、经济/经济法、社会服务、行政管理与司法服务、计算机技术、卫生护理、设计、通讯传媒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色和职业导向,与应用科技大学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并且与普通大学注重基础性和学术性的专业设置形成良好的互补。这样的设置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德国人而言,应用科技大学和普通大学只有学校定位和专业设置的不同,并不存在地位高下或生源质量的显著差别。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非常强调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应用科技大学开设大量的实践性课程和案例课程,即使是理论性课程的学习也注重联系实践,特别强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师资选择上,除了常任的全职教授,还大量聘任来自企业界或其他社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特聘教师,在很多学校,兼职特聘教师的数量甚至远远多于全职教授的数量。即使是教授也必须拥有不少于5年的实践工作经历,包括3年以上在学术单位之外的工作经验。再其次,应用科技大学在培养方案中安排有一至两个学期的“实习学期”,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环节。在实习学期,学生需要进入企业或其他工作单位参与实际工作。最后,应用科技大学学生的毕业设计也是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都是在实习学期中确定的,而毕业设计的评价同样是以其应用性价值为标准的。
入学方式灵活,与各级各类教育良好衔接
    在德国,中学毕业生满足以下三项入学要求的任意一项,即有资格进入应用科技大学就读。一是普通高中毕业,取得适用于所有类型高校的“普通高校入学资格”;二是职业高中毕业,取得适用于大学或应用科技大学某个特定专业的“高校专业入学资格”;三是职业高中毕业,或者其他类型的职业学校毕业并补修完相关课程,取得“应用科技大学入学资格”。也就是说,在制度设计上,应用科技大学的入学通道几乎能够与所有类型的中等教育机构进行衔接。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一方面大大扩充了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来源,保证了中等教育不同轨道中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应用科技大学学习,另一方面也通过对关键资质进行设定,保证了应用科技大学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达到统一的水平。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德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课程设置的标准化和一体化,保证了这样的入学制度安排能够顺利实施。
    服务地区经济,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德国的247所应用科技大学规模各不相同。有的学校只开设四五个专业,学生仅有几千人,也有的学校开设数十个专业,学生上万人。无论规模大小,所有的学校都注重特色化办学,与地区产业结构、自然资源结构或社会需求密切结合,注重校企合作,走特色发展道路。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集中地区——奔驰公司总部所在的斯图加特地区和大众集团所在的沃尔斯堡,当地的应用科技大学都以工程制造、电子、汽车为特色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到这些企业进行实习,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十分明确。再如,不莱梅应用科技大学就充分利用港口城市的特色和邻近空中客车生产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航空科技、船舶制造、航海技术等特色专业。这些学校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学生就业优势都十分突出。这样一种办学特色,一方面使应用科技大学与地方产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人力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也突出并强化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于普通大学,说明其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德国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近年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在培养实践性人才、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的传统功能之外,很多学校在提供继续教育、职业培训、跨机构跨部门合作办学和合作科研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秦琳)《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2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