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3-08-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一个人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越多,就越能克服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各种人生境遇。
  6月11日,神舟十号在甘肃酒泉发射成功;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6000万师生同步收看。这些大事让大学生们再次看到了我国尖端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飞跃,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追求中国梦的大学生注入了一股正能量,这股强劲的正能量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所谓正能量就是积极事物在大学生心中引起的积极情绪体验,它能鼓励大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一个人正能量的大小取决于他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多少,一个人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越多,就越能克服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善于明辨是非,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各种人生境遇。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激烈碰撞,在复杂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更需要积极心理品质的激励和引导。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五四讲话中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可见党和国家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的高度重视,也折射出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应围绕“三大支柱”着力开展。
  首先,植根于中华文化宝库,精心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中华文化宝库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中磨砺而成的,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为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提供了丰富的给养。对于教育者而言,要精心整合文化资源,以积极人格的构成要素为标准,积极提取文化精髓;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为目的解读文化精神内涵,使大学生感受文化背后的心理过程,培养他们顺境中不轻狂,逆境中不气馁的积极人格,进而使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与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相互促进。
  其次,精心设计教育载体,优化教育环境,培育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情感体验作为一种实践行为,对人的心态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情感体验的效果与信息载体和信息环境息息相关。教育者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既要重视课堂的理论传授,又要充分利用文化载体、管理载体、活动载体特别是传媒载体,丰富大学生情感体验的形式,潜移默化中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升华,促进积极情感的产生。此外,全社会都要注重对教育环境的优化,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心理体验的教育情境。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舆论导向,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全力培育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再其次,依托高校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心理社会组织。高校是智力人才高度集中的地方,我国应大力培养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发展相应学科理论,以高校为试点辐射全社会,注重将理论研究成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应把全社会积极心理组织的构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加以传承,使全社会善于挖掘积极因素,整合积极成果,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积极社会组织的构建,形成中国特色的积极社会组织,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作者:王敬国,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研究》专项项目阶段性成果)《中国教育报》2013年7月12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