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应优化高校管理类教学模式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3-09-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为从事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工作20余年的教师,笔者认为现今高校管理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理念过于传统,与时代发展不适应;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学生缺乏积极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学生自主性和师生互动性;实践教学表面化,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和产生,严重阻碍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以及整体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管理类专业需要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基本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技能,能够从事管理类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跟上时代潮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在分析高校管理类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类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优化高校管理类教学模式。
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育理念以知识为本,主要注重向学生灌输多少知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为“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新型的教育理念则应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侧重关注学生需求的满足和能力的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为“引导者”与“参与者”。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往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指导性。为配合整体教学改革,高校教师应深入分析教学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恰当准确的教学目标,为丰富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奠定基础。高校工作者在完善教学内容过程中,应切实按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多元化教学方法,践行双语教学,优化案例教学法
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多元性与综合性。传统的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模板,教师以完成教案教学为主要任务,忽略了管理类教学的特点。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教学模式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综合各种方法的优点与长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目前很多高校管理类学生的培养已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具有真实性、实践性和典型性,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但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案例过于陈旧,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一方面,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建立自己的案例库,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时效性强、知识点涵盖多的典型案例,来丰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的主要是引导角色,而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所以应该注重案例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激励,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中。
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实习基地,创新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要想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目前,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象十分明显,在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辅助,并未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而且也不具备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管理类课程应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结合学校具体条件和环境,积极构建一个更具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实践环境,以便让学生接受更多实践环节的培养。
同时,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也是改进方法之一。国内高校可以本着互相协作、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借鉴国外高校校企合作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适合我国学生成长的实习模式。要确保学生课程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有效对接,确立实习基地之前要进行实地调研,在充分了解实习基地和专业教学的匹配度的基础上,极力避免走形式、浮于表面的实习方式,真正做到落到实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总之,要以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为目标,丰富教学形式。不局限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增加结合专业特点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形式。高校为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对知识的要求,在分析管理类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必须建立适合的实践课程体系和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作为高校管理类专业的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经验。这就要求管理类教师应首先明确本身角色定位,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让教师拥有继续教育和学习的机会,并将所学到的先进知识融入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作者:罗云华、李珊珊、李昊泽,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