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芬兰产学研紧密结合促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7-07-11]
芬兰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芬兰建立了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机制,特点是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产学研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
芬兰公民的高素质为技术创新和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芬兰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教育,政府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仅次于社会福利开支,在国家预算中的份额占第二位。人口不到530万的芬兰拥有20所大学和29所高等技术学院,全国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预算中所占比例达18%。
芬兰的科技研发投入目前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5%,超过日本和美国,在全球名列第三。芬兰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促进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商业化。
隶属于政府贸工部的芬兰国家技术开发中心,是重大科研项目的资助者和推动者,其服务对象是芬兰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芬兰政府通过该中心资助本国的工业项目和研究机构项目,特别是具有创新性和高风险的项目。
芬兰政府去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为16.8亿欧元,其中来自国家技术开发中心的资金为4.78亿欧元。该中心以提供资金和专家服务等方式,去年扶持2157个研发项目,完成了其中大约2000个项目。
根据芬兰的有关规定,企业的项目必须寻找大学或研究机构作为合作伙伴才能得到资助,而大学、科研机构的项目也必须有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才能得到支持。据统计,芬兰约一半的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有合作项目,比例大大高于欧洲其他国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手进行创新活动,加快了科技成果向产品和服务的转化,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了芬兰的出口,从而推动芬兰经济发展。
芬兰现有10个科学园,分布在全国各地,但都建在高校或研究机构附近,相互间不仅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而且可通过相互参股、共同研发、成果转让等方式实现合作。在科学园中,企业的目标非常明确,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密切合作,为科研成果寻找商业出路,加速科技成果向产品转化。因此,科学园通常根据当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优势来确定专门开发的领域。这些做法使芬兰的科学园在促进产学研结合,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新华网/赵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