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学风、教风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召开(5.5)
【发布日期:2011-05-05 | 阅读次数:2878】

“收起浮躁,厚积薄发、教学相长、多管齐下”

 ---- 管理学院“学风、教风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小记

 

430下午,管理学院在实验楼415召开“教风、学风建设” 经验交流座谈会,院长李光瑶与全体教师、辅导员共计50余人参加。副院长姜建华主持了座谈会。此次经验交流座谈会,着眼于对去年下半年开展的“学风、教风建设”做一个全面的总结与回顾,让全体教师与辅导员共同分享优秀教师与辅导员的经验与感悟,持续推动管理学院的“学风、教风建设”走上一个新台阶,摸索出一条具有思源特色的建设路径。

经验交流与座谈会上,13位教师与7位辅导员分别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我校教风和学风建设问题进行了经验交流,并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想法,同时对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纷纷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会议期间,发自肺腑的真知灼见屡屡获得在坐教师与辅导员会心的赞同与掌声。

教师代表韩雯、麻建阳、王晓萍等在发言中指出良好学风应建立在良好教风基础之上,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学高为师,行为示范,认真备课,厚积薄发,以自身魅力来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教学语言与管理艺术,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多赞赏少批评。教师代表乔莹、潘网生等指出课堂管理应引入“契约管理”,对于课堂违纪行为要敢于管理、会管理。减少硬性控制,更多运用眼神、暗示等间接控制手段。教师代表马妍等指出“教学相长”,教师应换位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场面控制能力、沟通能力。教师代表石斌、朱文秀等指出学风建设要发挥好班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班干部的选择应该以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为标准。应大力改变学生对辅导员的过分依赖。对于学生座位的安排应做到好生差生相间,既起到好生带动作用也起到差生的分化作用,从而改善课堂管理秩序。教师代表杨公科老师指出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是学风建设的首要任务,应经常性进行学生的专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上“讲课竞赛”应变革为“说课竞赛”等。教师代表朱荣华指出学校应给予教师更多培训进修机会,建立合理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

辅导员代表汤文哲、卓柯丞等指出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认识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增加亲和力,缩短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教师应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更利于教师课堂管理与成绩评定的科学化。辅导员代表邬艳萍等指出学校应严格按照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对违纪学生进行严肃处理,才能以儆效尤,带来学风根本性好转。辅导员代表梁红娥等指出对于班团干部、模范生、三好学生应注重动态考核管理,对于荣誉证书、奖品等可以予以“暂扣”,待学生毕业时视长期表现与是否做到模范带头作用予以发放。

李光瑶院长最后做了总结发言,她认为各位老师与辅导员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可以用“中心突出、内容丰富、体会深刻、水平较高”来概括。指出大家的发言主要围绕激励、制度约束等方面进行,切中学风教风建设的要害,并号召各位老师与辅导员一定要热爱学生、热爱教师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共同推进管理学院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管理学院年度考核目标。

管理学院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以“考风建设”为抓手,大胆进行“教考分离”与考试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开学以来,学生到课率获得明显提升,学生对于考试的“敬畏感”进一步增加,学风面貌整体改观。时值新一年的招生季节即将到来,在辅导员离岗期间,教师如何参与课堂管理与学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此次座谈会开的十分及时,大家的经验与建议必将对管理学院下一步的学风、教风建设指明方向。

 

                                  (管理学院 姜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