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学修德,求实至精。培养仁心仁术的健康使者。
为传承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为将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为引导受助学子在劳动奉献中锤炼品格、回馈社会,医学院将义务劳动与育人目标深度融合,明确规定受助学生每年需完成不少于20小时的义务劳动。2025年11月19日,一场以受助学生为主力的爱国卫生运动在校园内蓬勃开展,学子们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将这“20小时的约定”转化为美化校园、感恩社会的生动实践。以此构建“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育人生态。

阳光洒满思源校园,在医学院的公共责任区、绿化带及教学楼周边,一群充满活力的身影正忙碌着。他们是由受助学生组成的“感恩力行”志愿服务队,正通过参与校园清扫、捡拾烟头、垃圾分类等爱国卫生运动,履行着那份充满意义的“20小时责任约定”。同学们在划定的责任区内一丝不苟地劳作,用汗水洗刷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也将“爱校如家”的责任感与“爱国卫生”的使命感内化于心。这每年不少于20小时的劳动,已不再是硬性规定,而成为一堂鲜活的“立德树人”实践课,它让“受助思源、获奖思进”的育人理念,在一次次弯腰与拾起中变得可知可感。


活动现场,同学们分工有序,干劲十足。从擦拭公共设施到清理卫生死角,每一次弯腰拾掇,不仅美化的是校园环境,净化的更是青年心灵。一位正在捡烟头的同学分享道:“完成这20小时的劳动,对我们而言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光荣的履行。它让我体会到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关爱,也让我们有机会用双手实实在在地回报这片培育我们的土地。这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让我理解责任与感恩的分量。”


医学院资助工作负责人表示:“我们推行‘义务劳动20小时’制度,核心目标是‘育人’。我们相信,劳动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服务校园、服务同学的实践中,能够锤炼品格、磨练意志,将感恩之心化为感恩之行。这正是我们实现‘扶困’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最生动体现。


据悉,该制度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受助学生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医学院将不断拓展劳动实践的内涵与形式,将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机制化,确保每一位受助学子都能在这堂鲜活的“必修课”中,收获成长,锻造品格,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优秀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