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秋冬流感早防护,不做“脆皮大学生”
发布日期:[2024-03-10]
随着季节的变化,流感、支气管肺炎等传染病也进入了高发时节。为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传染病流行事件发生,确保医学院师生的身体健康。2023年12月1—7日,医学院于中心楼、西附楼各教室开展“秋冬传染病预防”主题班会,医学院全体学生参与此次班会,此次班会由各班辅导员主持。
此次班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班会内容从“什么是传染病”、“如何判断传染病”、“如何预防传染病”及“如何进行宿舍和教室消毒”这四个方面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更多学生对秋冬传染病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班会上,各班辅导员利用PPT演示向学生们介绍了各类传染病的基本知识,病毒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生病的症状。然后列举了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室内空气流通、多喝热水,以及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等。最后,各辅导员老师、班长强调,流感、支气管肺炎等传染病虽然看似可怕,但只要我们科学预防,就能减少感染的风险。
借此机会,我们医学院团委宣传部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向大家普及普及这个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以及我们如何预防它吧!
1.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2.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支原体肺炎引起的肺炎是中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占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每隔3-8年发生一次地区性大流行。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替代药物,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
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通过此次班会,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流行性感冒与支原体肺炎等传染病,掌握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更好的远离病毒,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