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思源 |  院系设置 |  组织机构 |  国际交流 |  招生信息 |  就业指导 |  服务大厅
学校主页 | 后台管理
banner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以评促强

敏学修德,求实至精。培养仁心仁术的健康使者。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内容详情

【实践育人】探寻红色印记,践行支医使命

发布日期:[2025-09-12]

      为深入学习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强化医学生的使命担当,西安思源学院医学院“蒲公英”支医实践团来到延安市洛川县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8月2日在冯家村第一书记吴冰的带领下,团队先后走进冯家村村史馆与洛川会议旧址,在红色印记中感悟初心使命,在历史回响中汲取前行力量。

馆藏春秋忆岁月,红痕深处悟担当
      冯家村村史馆,是一部记录乡村历史与发展的生动“教科书”。踏入馆内,洛川会议的介绍赫然在目,1937年8月那场影响深远的会议,为全民族抗战指引方向,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革命先辈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使命担当。陈列的冯正明、冯建勋等先辈事迹展板,讲述着他们为革命、为家乡奋斗的故事,从投身革命工作到参与乡村建设,先辈们的热血与坚守,让成员们深受震撼。展柜中,老旧农具、泛黄书籍、煤油灯等物件,静静诉说着往昔岁月,见证着乡村生活的变迁。而村史馆里“冯家村蝶变”板块,通过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与文字,呈现出乡村在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从破旧街巷到整洁道路,从老旧房屋到规划有序的村居,冯家村借助红色美丽村庄政策,在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中稳步前行,让实践团看到红色基因赋能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
旧址重温峥嵘史,理想信念铸医魂
      离开村史馆,吴冰书记带领团队来到洛川会议旧址。青砖灰瓦的院落里,几孔窑洞静静矗立,1937年8月,正是在这里,中共中央召开著名的洛川会议,确立了全面抗战路线,吹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号角。站在会议旧址窑洞前,吴冰书记为大家详细讲解了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面对国家危亡,革命先辈们以坚定的信念和科学的判断,为抗战指明了方向。这种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精神,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启示。”走进窑洞,墙上悬挂的革命先辈画像、桌上的煤油灯与文件复制品,仿佛将大家带回那个风雨如晦却热血澎湃的年代。实践团成员们围在当年的会议桌旁,聆听着“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制定过程,深刻感悟着革命先辈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
初心如磐向未来,青春誓言映初心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纷纷分享感悟。“吴书记的讲解让红色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冯家村乡亲们的故事让我明白,‘奉献’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作为医学生,将来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像他们一样,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团队成员小张感慨道。“在洛川会议旧址,我仿佛看到了先辈们为民族解放殚精竭虑的身影。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守信念,我们现在更要珍惜学习机会,练就过硬医术,将来在基层医疗一线发光发热。”小王同学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团队负责人表示:“这次红色研学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医者的初心与革命者的使命一脉相承,都是为了守护人民的幸福。接下来,我们将把这份感悟融入支医实践中,在义诊服务、健康科普中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让‘蒲公英’的种子带着红色基因,在基层医疗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此次参观学习,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更是一场生动的初心课堂。在吴冰书记的带领下,西安思源学院医学院“蒲公英”支医实践团的成员们在红色历史中汲取了精神养分,更明确了作为医学生的责任担当。未来,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红色精神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用专业医术和青春热情,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