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思源 |  院系设置 |  组织机构 |  国际交流 |  招生信息 |  就业指导 |  服务大厅
学校主页 | 后台管理
banner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以评促强

敏学修德,求实至精。培养仁心仁术的健康使者。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内容详情

【实践育人】方言传医讯,爱心暖乡邻

发布日期:[2025-09-12]

      八月流火,暑意正浓。西安思源学院医学院“蒲公英”支医实践团的三下乡活动进入第六天,一场量身定制的健康急救专场讲座在冯家村党群服务中心温情开讲。实践团成员结合农村常见健康隐患,聚焦农药中毒、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及创伤急救等实用技能,用专业知识与乡土智慧搭建起健康守护的桥梁,更以方言短视频等创新形式,让医疗知识“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聚焦痛点,急救知识“接地气”
      咱农村人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农药,一旦操作不当弄进眼里、嘴里,第一时间该咋办?”讲座伊始,实践团成员小林就以村民日常劳作场景切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农药中毒的应急处理。从如何辨别中毒症状,到清水冲洗、催吐等基础自救步骤,再到及时送医的关键要点,她结合农村家庭常见的农药类型,逐一拆解操作细节,“比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千万别用热水洗,会加速吸收,得用凉水反复冲……
      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创伤急救环节同样“干货满满”。“吃饭时卡了鱼刺、孩子呛了米粒,这个‘剪刀石头布’的手法就能救命!”成员小冯用手势演示海姆立克法的核心动作,从成人到儿童的不同操作差异,讲解得清晰明了。而对于田间劳作易发生的割伤、摔伤,实践团则重点传授止血、包扎、固定的技巧,“伤口流血别慌,先用干净毛巾按压止血,再找木板固定骨折部位,这些都是咱家里能找到的东西。”
方言传声,病症防治“听得进”
      面对农村群众对于一些疾病的疑惑,实践团精心制作的方言医疗小视频,用乡音把夏季流行病与常见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讲得通俗好懂。针对夏季高发的空调病、热感冒、病毒性腹泻,视频点明“空调吹久了肩酸鼻干”“热感冒多伴虚汗口渴”等症状,提醒“空调别太低、出汗先擦再进凉房”;对三高、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强调“少盐少糖多吃菜”“糖尿病要控主食”“中风突发嘴歪手麻要赶紧送医”;针对阿尔兹海默病和帕金森,也讲清“老忘事、找不着家”“手抖拿不住东西”等早期信号及预防要点,更提出要对老人有适当心理关怀。视频用“血管有油”“水管压力大”等比喻,搭配方言俚语,让村民一看就懂、一听就记,成了大家随时能看的“健康小指南”。
      “这些娃说的话,和咱平时拉家常一样,一听就明白!”村民冯阿姨看完视频后连连点赞。实践团成员表示,考虑到农村中老年群体对普通话的接受度有限,方言短视频能打破语言壁垒,让急救知识真正走进村民的日常生活,“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借着方言的风,把健康理念播撒到每个家庭。”
 
扎根乡土,青春力量“暖民心”
      此次成人专场讲座是“蒲公英”支医实践团三下乡活动的重要一环。连日来,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家庭,了解到农村地区对实用医疗知识的迫切需求。“很多村民遇到突发情况,要么慌了手脚,要么用了错误的处理方法,反而加重伤情。”实践团负责人说,这正是他们将急救知识作为重点讲解内容的原因。讲座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还为村民们测量血压,解答健康方面的疑问。“这些娃娃不光有耐心,讲的东西还实用,真是帮了咱大忙!”村民们的感谢,成为实践团成员眼中最珍贵的收获。
      西安思源学院医学院“蒲公英”支医实践团始终秉持“把健康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的理念,用专业技能服务乡村振兴。此次第六天的成人专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青春与乡土的对话——当医学专业遇上乡土智慧,当青春力量扎根基层大地,便会开出守护健康、温暖民心的“蒲公英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