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果园送医识,入户暖民心
发布日期:[2025-09-12]
近日,西安思源学院医学院“蒲公英”支医实践团在圆满完成街道义诊之后,并未停下脚步,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将医疗关怀的半径再度延伸,踏过晨露未晞的果园小径,走进炊烟袅袅的农家院落,在苹果与泥土的清香里,把诊室搬到树下、炕头。队员们借助当地特色产业脉络,为村民们量身定制“健康档案”,用听诊器记录心跳,用体温计丈量牵挂,把青春与专业写进乡村沃野,为基层健康事业添一抹温柔的新绿。
田间地头送医识,农活场景巧结合
实践团成员来到当地果园,正值农忙时节,果农们在果树间忙碌穿梭。一进入果园,实践团成员们便挽起衣袖,跟着果农学习摘心、拉枝、疏枝等农活。烈日下,大家穿梭在果树间,尽管汗水浸湿了衣衫,却丝毫没有懈怠。在休息间隙,针对果园劳作易出现的意外伤害,实践团现场讲解实用医疗知识。“被树枝刮伤后,先用干净的流动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避免感染。”成员们一边演示,一边向果农说明注意事项。遇到有果农反映长时间弯腰劳作后腰背酸痛,康复专业的同学便现场教学简单的拉伸动作,缓解肌肉紧张。夏季高温天气下,中暑是果园劳作的常见风险。实践团特意准备了防暑知识卡片,讲解中暑的早期症状和应急处理:“一旦出现头晕、恶心,要立即到阴凉处休息,解开衣领,喝些淡盐水,情况严重的话要及时就医。”这些结合农活场景的医疗指导,让果农们受益匪浅。
走访入户送关怀,贴心服务暖民心
为确保医疗服务覆盖更多村民,实践团兵分几路开展入户走访,重点为行动不便、未能参与义诊的老人和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
“冯大爷,我们来给您测测血压。”在冯大爷家中,成员们熟练地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仔细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得知老人有高血压病史但有时会忘记吃药,成员们便在药盒上用大字标注服药时间和剂量,并再三叮嘱按时用药的重要性。走访过程中,遇到有村民反映关节疼痛,成员们便详细记录症状,结合专业知识给出护理建议;看到有家庭存放过期药品,便讲解药品储存知识和过期药品的危害,提醒及时清理。每到一户,成员们都耐心细致,用真诚的态度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建立健康档案,助力长效健康管理
实践团将参与义诊和入户走访的村民信息统一整理,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档案中完整收录了村民的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详细记录了检测的血压、血糖、心率等基础健康指标,特别对高血压、高血糖人群进行重点标记。针对重点人群,实践团结合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健康方案:对血压偏高者,建议定期监测并调整饮食结构;对血糖异常者,提供低糖食谱和运动建议。这些档案和方案也让村民对自身健康状况有了清晰了解。
此次实践活动,“蒲公英”支医实践团将专业知识与基层需求紧密结合,既提供了即时的医疗服务,又为长效健康管理打下基础。成员们表示,将持续关注当地村民的健康状况,用专业能力为基层健康事业贡献力量,让青春在服务群众中绽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