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卓宇:根系思源,向上生长,在奋进中书写闪亮青春
发布日期:[2025-03-25]

工学院202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子徐卓宇

徐卓宇所获荣誉证书部分展示
和徐卓宇见面之前,他刚从工业4.0示范基地的实验室离开。最近,他正在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全力备赛,他课余的大部分时间,全被实验室、图书馆和自习室占据,这样忙碌的校园生活对于徐卓宇来说已是常态。
在思源的培养下,凭借“饮水思源 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激励他不断奋发进取,已让他在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论文撰写等领域崭露头角。由他主持、参与的项目,分别在“202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十二届‘挑成杯’陕汽集团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赛事中获省级奖项8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立项2个;撰写并即将发表论文1篇。徐卓宇怀揣着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在学校持续的培养与支持下,他专业成绩始终排名年级第一,并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在众多思源学子中脱颖而出。
从初遇思源到收获满满,一路上他对梦想始终坚定且执着,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经历、拼搏与荣耀,来绘就自己充实又闪亮的青春,同学们视他为榜样,而他也在用他的行动鼓舞、激励、引领着身边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和分享工学院学子徐卓宇在思源的成长故事。

工学院202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子徐卓宇
徐卓宇深知,大学四年是青春岁月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人格的塑造和视野的开拓。因此,自入校起,他就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清晰的蓝图,做了详细的规划,力求在专业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投入社会实践等。徐卓宇希望通过四年的努力来全面提升自己。他每天坚持早起,合理安排时间,徐卓宇坚信,只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一定能给未来的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徐卓宇看来,规划不是枷锁,而是丈量成长脚步的标尺。将规划化为具象化,除了他自己的决心,还有工学院潜心施教、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对他的帮助和引导,带他《电气系统自动化平台实训》专业课的张瑜老师就是其中之一。“大一入校时,为了将来我们毕业后能够更好地择业、就业,张瑜老师非常暖心地结合我们的专业特点以及自身经验,细致地跟我们讲解和分享了大学期间关于学业规划、赛事引导、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等相关引导。正是张老师的这番悉心指引,让我更加坚定了逐梦前行的信念。”徐卓宇感慨道。

徐卓宇在工业4.0示范基地实验室做实验
都说“近朱者赤”,想成为优秀的人,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于是,大一时徐卓宇便在星罗棋布、鳞次栉比的社团大战中选择了楼宇智能化社团,因为和他的专业相关,更因为社团里学长学姐的优秀,他们不仅专业知识深厚,比赛经验丰富,还在各类赛事中屡获殊荣。
刚加入社团时,才大一的徐卓宇,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对一些软件和实验设备都还处于未知和摸索阶段,他说自己很幸运,遇到了社团的学长学姐,“成绩优异、获奖无数的他们不仅有超强的感染力,还有超强的凝聚力,他们会定期地为我们组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不吝啬自己的专业输出,对我们提出的任何疑问都耐心、细致地解答,直到我们真的懂、真的会。不仅如此,学长学姐更是经常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备赛经历、比赛经验、获奖心得,并鼓励督促我们也积极参加各类赛事。我特别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身上有一股不怕输、不服输的韧劲儿深深地影响着我。”回忆社团生活,徐卓宇似乎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
在学长学姐的鼓励下,徐卓宇开始尝试参加比赛,为给自己积攒信心,他先从一些小规模的比赛开始,再逐渐向更高的赛事靠近。备赛过程中,他深研专业知识,努力学习专业相关技能,遇到困难积极面对,有疑问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向学长学姐请教,请老师指导。每一次比赛,徐卓宇都会及时复盘、反思、总结。果然尝试就有可能,付出就有回报,在他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下收获累累。

专业教师张瑜(左)对徐卓宇进行赛前指导
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更得益于学校的托举,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团队小伙伴共同的努力和付出。“长期以来,学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理念,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资源,建造了工业4.0示范基地,为我们提供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和各类最先进的实验器材,学院还为我们配备了专业的指导老师,这些都是让我站在更高处的基石和阶梯。对此,我始终心怀感恩,是学校为我插上了翅膀,成就了我展翅翱翔。”提及所获荣誉,徐卓宇坚定地说道:“未来,我将继续用实际行动回馈学校这片培育我成长的沃土,将这份温暖与力量也传递给更多追梦的思源学子。”
所以,他也像学长学姐一样,在见识过更广阔的平台,遇到更多优秀的人,收获丰富的经验后,将自己的所感、所获、所得、所知,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身边的人,并呼吁他们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追梦路上一起同行的伙伴。作为同学、舍友兼参赛队友的张荐感受最深:“徐卓宇是专注且乐于分享的人,他专业能力强,学习有目标且自律,经常和我分享学习、比赛经验,带动我一起去实验室做实验、一起去参赛,他是很棒的项目负责人,从不吝啬夸奖、鼓励我们,他是我的好搭档,更是我在大学生涯里的挚友。”

工学院202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子徐卓宇
徐卓宇说:“大学要埋头于理论学习 ,也要走进实践。相比站在台下观望、取得名次和荣誉,积极参与和渴望与更多优秀的人交流也很重要,我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有磁场的,就像我的成长也是来自身边那些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他们的意志品格在影响激励着我,让我也渴望像他们一样。”
“我们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老师们教学水平高超,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如袁媛等老师。袁老师知识渊博、专业能力强、课堂气氛好,授课形象、生动,非常有吸引力,同学们都很喜欢听她的课。她常常鼓励大家要大胆地去创新实践,在参加学科竞赛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袁媛老师也都一直在给予我专业的指导和帮助,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提及给予自己帮助的老师们,徐卓宇心怀感恩:“在思源我遇见了很多好老师,也得到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指导和帮助,他们不仅是我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是照亮我人生的灯塔,激励着我不断追求卓越,勇敢追梦。”
为了能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做好充分准备,临别时,徐卓宇准备到工业4.0示范基地实验室去,他的小伙伴已在等他汇合,一起复盘备赛进展情况,汇总当下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将如何解决和优化。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徐卓宇也在积极主动学习AI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他期待自己能够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以一种全新的创新视角,去挖掘专业领域中尚未被充分探索的可能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期待自己在专业提升与实践创新领域实现双重突破。
临别时,看着人群中挺拔的青年身影,多像校园里的白杨——根系思源,志在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