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创新活动开展情况简介
发布日期:[2011-06-09]
机电工程学院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的参赛项目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中的选拔中多次获奖。
(1)2004年7月,首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西北地区预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和优秀组织奖;
(2)2004年10月,首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决赛,获二等奖2项和优秀组织奖;其中《球型机器人》国家专利被列入2006年重点专利项目,同时也被“中国专利成果产业办”列为“全国重点专利招商引资项目的扶助计划”。
(3)2006年4月,在深圳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学生创新技术成果竞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获一银二铜和6项优秀奖;
(4)2006年6月,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获两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5)2006年9月,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获得陕西省数学建模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6)2008年5月,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获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7)2010年5月,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参赛的八个项目中,获两项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以上成绩的取得, 决非偶然。原因主要如下几点:
一. 思源学院从创办以来, 学校领导, 尤其是周董事长一贯重视创新活动, 学校设有专门机构(学校的创新办公室和教务处)负责指导各项创新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的具体事务。创新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各专业的教学大纲, 学校每年举办创新文化节, 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在创新活动所需经费上, 学校也总是大力支持, 及时到位。机电工程学院的创新活动能搞好, 与学校领导及主管的指导和高度重视分不开的。
机电工程学院从分院领导, 教研室, 实验室到教师和辅导员, 对开展创新教育和创新活动都能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 行动上积极参与和支持。能自觉做到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依托专业背景,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果说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专业教育的主线,那么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专业教育的核心。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抓起,以科技创新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
学院十分重视创新教育,开设“创新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有效机制,建立“发明创造实验室”,供学生使用,让学生及早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教师参与指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辅导员的大力宣传动员, 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和信心就必然调动起来了。这就是每年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学校创新文化节的人数总是最多, 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創新大赛的项目和人数最多的原因之一。由于每次参赛总是载誉而归, 为下一次活动开展总结出了经验,提供了动力, 增强了广大师生参与创新活动的伩心和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创新活动在我院能长期, 持续地开展, 经久不衰。
二.机电学院有一支优秀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6人(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包括工程师)9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年教师11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6人,“双师型”教师占到三分之二以上。他们中既有在高校长期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老教授, 也有在企业工作多年, 从事产品开发, 设计, 制造工作的工程师。有这样一支人才济济的师资队伍, 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又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的经验, 对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是游刃有余的。年青教师逐步参与到指导创新队伍中来, 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实际锻炼和提高, 形成了老, 中, 青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创新项目, 为今后创新活动的长期开展注入了活力。
三. 通过参与创新活动, 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同学们之间通过合作完成同一项目亲身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师生们针对项目,开展讨论, 确定方案, 一起绘图, 一起釆购, 一起制作, 一起装配, 一起试验, 一起改进, 大家心往一处想, 汗往一处流。同学们通过老师的指导与示范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实际经验, 培养了他们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刻苦专研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提高了他们实际动手的能力。学生从每一次失败中学会汲取教训和总结经验, 从每一步成功看到希望, 从每一次改进中养成精益求精, 从每一次获奖中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同时回味创新成果的来之不易和创新活动的辛劳和甘甜, 激励他们今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创新活动真正成为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笫二课堂。
我们学院在创新活动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应当看到, 我们项目的水平与名牌大学的一些获奖项目比还有一定差距。由于经费和时间所限, 要上一些化钱多, 时间长的大项目尚有困难。创新活动的开展也还存在着” 重比赛, 轻平时” 的突击现象。如何形成长效体制, 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工作要有新举措”,我们将以崭新的视角,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把机电工程学院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努力培养出更多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