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与人才市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发布日期:2014-06-13
转变观念,找准定位,科学办学,
培养与人才市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付润生
建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不管对学校的管理者、教学者还是服务者,都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搞清楚自己所办学校的属性,明确在整个国民教育链中的科学定位,才能根据这些去规划学校发展战略,实施治校方略,吸纳各种档次的教学科研人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选择课程并进行教学大纲的编撰,进而进行教学各个过程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和超前条件的准备和建设。这样,学校才能有特色,才能和社会发展及社会的经济建设需要相匹配。反之则是盲目办学,糊涂办学,培养的人才也大多是四不像的畸形人才,或者是社会不需要的人才,实际是大学生产出来的次品。
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所办院校的属性及在教育领域的定位,在这些原则问题都很明确的前提下,才能谈到其他教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者或其他管理人员,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原则对于办好学校的重要性,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正确发挥自己所占有岗位的作用;老师才能在正确教育理念指导下,围绕教育目标编制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订与社会生产实际基本接近的教学大纲,正确贯彻和实施教学过程;管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才能正确地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教育和管理自己的学生。
一、应用性本科教育、职业技术专科教育的定义和内涵
1.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简称ISCED)中的等级定位
1997年3月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整个教育体系纵向划分为七个层次。
其中0层到第四层依次为:学前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初中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
第五层次为“第三教育第一阶段”,既包括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所有博士学位以外的研究课程,例如各种硕士学位的高等教育,“不直接通往高级研究资格证书”。民办技术型本科属于这一阶段的教育,其跨度较大,从专科到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但仅从这一等级的角度还不足以区分研究型本科与技术型本科之间的差别和不同。
2.《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课程类型定位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各个层次的教育按各自不同的课程计划在类型上做了横向划分,把第五层次划分为A、B两个课程类型:
5A类为“理论型/为研究做准备/进入高技术要求的专业课程”。5A以完全高中文化程度(3A)作为入学标准。其课程计划“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并可与第六层(博士课程)相衔接;它传授技术学科知识,(历史、哲学、数学等)以达到“进入高级研究领域的知识和能力”(符合学术型人才规格);或者传授应用科学知识(医学、建筑、机械等),以“可以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门职业”(符合工程型人才规格),其典型要求是能够具备高级研究能力。
5B类则为“实用的/技术的/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 5B的课程实际上是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主要设计成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对学习完全合格者通常授予通向劳动力市场的有关资格证书(符合技术型人才规格)。比5A类课程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而且并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课程。
民办技术型本科属于5B类课程体系,是“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从课程类型的角度区分了研究型本科和技术型本科的的不同,但不足于区分技术型本科和技术型专科的不同。
3.在人才类型分类中的定位
这是从人才规格的角度,对民办本科进行定位。
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从社会功能、智能结构等方面对人才规格进行研究后认为,社会人才可分为四种类型:
1)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理论研究,旨在发展理论并对事件中的有关现实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2)工程型人才:主要把理论原理演变为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或运行决策,即主要从事设计、规划工作。
3)技术型人才: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直接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把工程型人才或决策者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换成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实际上属于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
4)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分主要在于其依赖操作技能进行工作,各种技艺型、操作性技术工人属于这类人才。
这四类人才智能各具特征:
学术型人才要求基础理论深厚,有较好的学术修养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工程型人才要求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
技术型人才也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更强调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型人才强调岗位操作能力。
民办技术型本科属于培养工程型人才的教育。
从民办技术型本科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等级定位可以看到,民办技术型本科学生不以获得“高级研究资格”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毕业生也不以从事“高级研究”为自己的职业归宿。他们的学习目标——“技术”是工程生产技术,需要足够的实践教学环节予以保障。
民办技术型本科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课程定位可以看到,民办技术型本科的课程为“实用的/技术的/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这一类型的课程,实践教学是最有效果的。
从民办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类型分类中的定位看,工程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把科学原理演变为工程或产品的设计、工作规划和运行决策。及主要从事设计、规划、施工和生产工作,而实践教学是此类人才培养的最佳手段。
4.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的定位
人才是人的才能、才学和人的品貌的总称。古人的定义和今人的理解有多种解释,但从社会生产、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来分析,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究型人才,即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人才,主要是逻辑思维,从事的工作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活动;另一类是应用型人才,即利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主要是形象思维,从事的工作是改造世界的工程活动。
而在科学原理转变为社会的直接利益的过程中,存在三个转化:第一个转化是将科学原理演变为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第二个转化是将第一个转化的结果转化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工艺程序、方法,进行现场管理、智力操作;第三个转化是将第二个转化的结果进行技能操作,形成产品和服务。在社会实践中通常又将实现这三个转化的人才依次称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民办本科教育一般面向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的高级人才为目标,所培养的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
高职高专也培养应用型人才,但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教育评价上,接受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办学水平评估体系不同,民办本科要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接受评估;而高职高专则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接受评估。
2)在教育定位上,应用性本科以工程教育为主,技术教育为辅,强调教育的应用性,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高职高专教育则以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并重,强调教育的技术应用性,培养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3)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应用性本科教育以学科与专业建设并重,着重应用型学科和专业群建设,而高职高专教育则注重专业与专业群建设,学科仅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
4)在学术要求上,民办应用性本科教育可以给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可直接报考硕士研究生,而专科教育不授予学位,不能直接报考研究生。
5)在知识体系中,我国教育法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两者的差异十分明显。
6)在专业程度上,应用性本科教育比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更复杂。一般培养复合型、跨专业要求人才,学制为四年。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则对专业要求较专,学制为2~3年。
二、民办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指向高级技术型人才或中、低级工程型人才
教育层次与人才层次具有对应性。国际上常采用职业带来解释这种对应性。下面以工业职业领域为例将各类工业技术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用一个连续的职业带来表: D1
A
|
B
|
C
|
D
|
E
|
F
|
A1
如上图所示,每一类人才占有一块面积,A到B为技术工人区域,C到D为工程师区域,E到F为技术员区域;技术员地位居中,成为中间人才,由于职称与职务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和界限,因此,职业带中存在着既可以由技术工人也可以由技术员承担的岗位区域,当然也存在既可以由技术员也可以有工程师承担的岗位区域,即各类人才在职业带中的交界处是重叠的,图中斜线的左上方代表手工操作和机械技能,右下方代表科学和工程理论知识,对技术工人的主要要求是操作技能,工程师的要求则是理论知识,对技术员则两方面都需要。
国际上一般把分别培养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这三个系列人才的学制相应的称为“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工程教育”。现在,“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在国际上称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指向职业带中的DF区域,它是技术员与工程师的交叉区域,即高级技术型人才或初、中级工程型人才,属于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从事的就是技术教育与工程教育在本科教育层次上交叉部分的教育。
职业带理论仅以工业技术人才为例来表述复杂的、多维的社会人才结构,显然是不够精确的,但就总体而言,它还是可以反映出人才结构与教育结构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内涵。
总之,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对于文科来说,培养的是应用文科理论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对于工科来说,培养的是介于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即工程技术型应用人才。
应用性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指向A1、D1的下半部分,是技术工人与技术员的交叉区域,即高级技能型与低、中级技术型人才,属于低中级应用型人才。
三、从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的各项工作内容准确定位我们的教学内容
1.土建领域产业链
在我们国家,一项较大工程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工作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土建产业链条:
社会需求——社会调查——专业策划——规划——设计研究(规划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施工执行、施工监理、工程检测)——验收交工——检校维护。
2.民办本科、专科教育在土建产业链中的具体位置
在这个产业链中,社会需求——社会调查一般很少用到土建专业类型人才,而参与人数较多的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及其政治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政治家(例如李嘉诚的地产业起家,靠的是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深沉的政治判断力),处于土建领域产业链的前端,基本上跟土建技术没有很紧密的关系。
处于土建产业链条中端,除了有少量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参与外,主要靠土建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工作任务。但技术人员中绝大多数是研究型、工程型人才,也有极少量应用性人才在其中从事附属工作。也就是说民办本科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此阶段的人才类型要求是不相匹配的,公办院校的所谓“211”、“985”名牌高校也如此。
施工——验收交工——检校维护处于土建产业链条末端,在这个阶段内,工作性质大多以劳动力密集形态出现,形成了数量可观的应用技术岗位群、技术操作岗位群和普通操作岗位群。处于土建产业链上游的社会需求——社会调查——专业策划——规划——设计研究等工作成果,都将由这几个岗位群转换成社会有形的物质财富。民办本科包括很多有名或不太有名的二本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都将针对和定位在这个产业链阶段。
在这个产业链末段,产业活动形式以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人才需求量大,更新换代快,科学技术的应用性极强。
我国目前处在这个产业链位置的劳动群体技术素质普遍偏低。据2010年统计,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有4000多万人,其中农民工占80%以上。而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只有350万人,其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150万人。显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设计理论的产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尽管土建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会对技术和管理型人才的数量、质量和所占比重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提高建筑业尤其是生产第一线技术型专业人才的整体数量和素质,成为建筑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大力培养工程型和技术型交叉重叠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为了历史需要!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
1.认识是否很清楚?对自己的办学定位是否很准确?
2.认识到位了,治校方略、办学方法、具体措施是否到位?
3.是否根据工程型、技术型交叉人才规格,进行教师队伍建设,下大力气培养水平高超的“双师型”队伍?
4.各个教学环节是否全部按照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即应用型本科教育、技术技能性专科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去设定,去执行?例如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的拟定是否执行了“懂设计、会施工、能经营、善管理”的应用性复合人才的培养原则?是否执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5.是否依据应用性本科教育、技术技能性专科教育的定义和内涵构建专业实习基地,与时俱进,进行各种试验基础设计的建设?
目前举办土建专业的高校数量很大,名目繁多。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竞争激烈,谁能够按照前述五条认真去做,就能培养出符合用人市场需求,具有一定工作水准和能力的紧缺人才;就能打破竞争,受到市场欢迎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学校就会越办越好,进而创造品牌效应,争取更多的优秀生源,使学校进入良性循环。否则将适得其反,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