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发布日期:2014-10-11

 

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姚 亮

 
 
老师把上课叫“讲课”,学生把上课叫“听课”,由此可见,老师上课离不开“讲”。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是课堂教学使用最广泛的信息载体。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赖教学语言。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虽说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讲课内容,但是课堂教学有声语言具有的沟通交流和情感特质仍然是无法替代的。教学语言除了普通语言的一般要求外,还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即要求科学性、教学性、规范性、生动性、启发性、感情性、有效性等。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正确规范
1.要说规范的普通话,避免方言土语
国家对教师从业资格有普通话等级的具体要求,但有些老教师并没有参加普通话等级考核,上课用方言土语的情况仍然存在。有些人认为,高等院校的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比中小学的学生要强,所以大学老师只要专业功底厚实就行,语言表达是其次。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地的方言差异很大,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如果学生连老师说的话都听不懂,就失去了教学语言的效用性。
有一位南方籍的老师讲课,把“典型”说成“谍影”,把“概括”说成“嘎夸”,不一而足,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下课以后,教学督导员问学生对这位老师讲课的意见。学生说,不知道老师讲得好不好,因为根本听不懂他讲的是什么。
同时,规范的普通话是很优美的语言。优美的教学语言可以把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中青年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语言的魅力。
2.语言表达要清晰,避免含糊其辞
语言表达要清晰,这也是教学语言的教学性和效用性所决定的。教师应该明白通畅地表达所讲授的知识内容。讲解理论、传授知识,必须精确地表达内涵,不能出现表述错误,不能使人产生歧义或误解。其次,教学语言必须语法正确,用词恰当,合乎逻辑,避免语病。有一些老师讲课表述含糊,词不达意,谬误百出,让人尴尬。
3.语言表达要简洁,避免拖泥带水
教学语言要简洁,这是与普通语言的一个重要区别。教学语言要精练,能以较少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容;讲课干净利落,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没有一句废话。
教师要特别注意避免“口头禅”的不良习惯。有些老师讲课,夹杂着“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的习惯性语病;有些老师习惯说“是不是”、“然后”、“你知道不”、“你懂吗”、“这个的话呢”等口头禅,听来让人生厌。据说,有一位老师习惯说“是不是”,有个学生想知道老师一节课到底能说多少,老师每说一次,他就翻一页书。一本书翻完了,还没下课。还有一位老师每说一句话,后面都带个“哈”。学生就记住了这个“哈”,给他起绰号叫“哈老师”。有些口头禅甚至会刺激学生。一位老师习惯说“你懂吗?”一次上课,有学生忍无可忍,突然起立,大喊一声:“我懂!”老师一脸惊愕,学生一片哄笑。
二、诚恳亲切  
1. 诚恳亲切的语言能反映教师的人格和心态
诚恳亲切的教学语言是与普通语言的又一个重要区别,是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富有情感的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具有的情感品质。老师讲课,既是知识的传授,又是心灵情感的交流。教育的本质是“爱”,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人格特征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在向学生传递教师的情感和智慧,同时也展示着教师的人格和心态。相反,态度淡漠,语言冰冷,显示的是对教学工作的敷衍,对学生的漠视。一个漠视学生的老师,绝不可能受到学生欢迎,绝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
 2.诚恳亲切的语言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用诚恳亲切的语言创设课堂教学的和谐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互动”的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旧的教学观念强调“师道尊严”,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与被教、管与被管的关系,知识的传授似乎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现在这种旧观念必须摒弃,教师不应当以“一言堂”的权威意志支配学生,支配课堂;而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师生共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相反,态度淡漠,语言冰冷,只能造成课堂教学的沉闷压抑。有的教师习惯于板起面孔讲话,尽管学生可能不会敬而惧之,也可能敬而远之。教师如果一味在师道尊严中找感觉,就会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冷若冰霜之感,学生怎么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
3. 诚恳亲切的语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用诚恳亲切的语言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使学生能从教师亲切的语言中感到一种温暖、一种鼓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方法如果能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激发他们的情感,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也认为,课堂教学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情感,那么,抽象思维就不能有效进行。教师运用诚恳亲切的语言,可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体现真正意义上的情境教学,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强烈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诚恳亲切的语言有助于激励学生进步
教师在课堂上少不了对学生进行评价。用诚恳亲切的语言进行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人们都有得到别人肯定和认可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学生。一句由衷的称赞,会使他们打消顾忌,增强自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坏孩子是骂出来的。这种说法虽然不一定全面,但并非没有道理。老师用诚恳亲切的语言对学生的优点或进步做出评价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相反,教师用尖酸刻薄、粗暴蛮横的语言评价学生,会导致学生的颓丧自卑、消极压抑,甚至产生与老师对立的不良情绪。
三、抑扬顿挫
单调重复是造成一个人大脑皮层抑制的重要原因,就像母亲轻轻拍着孩子哄睡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调和语气,注意教学语言的高低、快慢、缓急、停顿等方面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1. 语音的高低
从相对音高来说,语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声调和语调上。汉语的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声调准确,避免歧义。同时,恰当运用语调也很重要。一般把语调分为平调、升调、降调、曲调。例如“他是好人”一句简单的话,用平调读,表示判断;用升调读,表示疑问;用降调读,表示感叹;用曲调读,表示反语讽刺。
从绝对音高来说,教师应该注意保持适度,避免造成嗓音变形,发音尖锐刺耳,既容易造成声带疲劳,也让学生耳朵受罪。
2. 语音的强弱
语音的强弱主要体现在声音的大小、重音和轻声等方面。
教学语言不宜声音过大。有的老师认为声音大可以对学生的听觉产生强烈刺激,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其实,声音过大,也会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甚至让学生烦躁不安。有的学生戏称这种课堂语言是“咆哮体”,上课就是听老师大吼大叫。
教学语言不宜声音过小。有的老师讲课声音太小,好像很温柔亲切,但是学生听起来太费力,也就懒得听了。有的学生戏称这种课堂语言是“呻吟体”,老师讲课就像牙疼。
教学语言不宜声音过平。有的老师讲课,虽然音量适中,但是平铺直叙,四平八稳,缺少变化,语言缺乏吸引力和穿透力,学生听一会就瞌睡了。有的学生戏称这种课堂语言是“报告体”,上课就像开会听报告。
重音是老师强调重点的有效手段。教师为了突出表述重点,往往运用重音或反复的方法。教师应该熟练掌握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的基本规律。
3. 语速的快慢
教学语速不宜过快。有的老师讲课,语速太快,就像机关枪扫射,学生应接不暇,来不及反应。老师讲得快,讲得多,可是学生接受不了,讲也是白讲,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语速不宜过慢。有的老师讲课,语速太慢,使学生精神涣散,感觉沉闷,昏昏欲睡。一节好课,在语速上应该是张弛有度,快慢适宜,富有变化。有人用文学性的描写来比喻不同语速的效果,形象生动:中速语调之平稳,如泉水溪流之潺湲;快速语调之激越,如崩云裂石之急骤;慢速语调之舒缓;如云朵飘浮之缠绵。抑扬相间,急缓交错的和谐语调,既能增强教学效果,也能使学生欣赏语言艺术的魅力。
教师要注意通过语速传情达意。语速不同,表达的语气和感情色彩会有区别。例如“你去吧”一句简单的话,快速说出,有命令的语气;慢速说出,则有央求的语气。
注意运用停顿。书面语有标点符号表示各种停顿,口语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停顿恰当,能够更清晰地体现出语言的逻辑性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妙用停顿,有时还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
4.语音的个性
对于一般熟悉的人,我们都可以闻其声而知其人,听到说话的声音,就知道这人是谁。这是因为每个人声带质地不同,于是形成了每个人的声音个性。有的人说话声音优美悦耳,有的人说话声音沙哑刺耳,这好像是天生的。其实,这就像演员一样,嗓音沙哑也照样可以有磁性,有韵味,例如单田芳的评书、李文华的相声、杨坤的歌唱。声带的长短厚薄是天生的,但声带是可以控制的。如果能够坚持不懈地练习,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发出优美动听、独具个性的语音。
四、逻辑严谨
1.教学内容逻辑严密
教学语言有联系性的要求。教学内容逻辑严密,是指讲授知识应该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出发,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也要注意教材整体与局部的联系,各章节内容的联系。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必要时在两个知识点之间要加一些过渡语句,这样可以将知识整体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逻辑严谨的知识架构。
2.教学过程逻辑严密
教学语言有连续性的要求。教学过程逻辑严密,是指语言前后连贯,上下承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教师应该对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确定怎样导入,怎样过渡,怎样小结;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只有教学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有条不紊。
3.推理推导逻辑严密
教学语言有科学性的要求。推理推导逻辑严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概念、判断、推理的表述,都有严密的逻辑性。课堂教学是知识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表现,知识的科学性决定了语言的科学性,科学性是各科教学语言所具有的根本属性。尤其是对公式、定理、规律的推理,一定要符合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或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则。只有逻辑严密,才能保证教学知识内容的科学性。
五、启发诱导
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的特征,这也是教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区别之一。启发学生思维,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语言要特别注意符合启发性原则。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是从好奇和疑问开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运用启发诱导语言,具体方法很多,这里从语言的表达方式角度简介如下:
1.疑问启发
有经验的老师善于使用疑问句,或用设问句引出知识点,引起注意;或用反问句加强语势,加重语气。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用提问来启发思考。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巧妙设疑。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2.描述启发  
课堂教学有时会运用描述性语言。教师讲课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给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或用学生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激起学生联想,调动学生思维,使教学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当然,描述性语言也要注意准确简洁,不能随意渲染,夸张失实。
3.叙述启发
课堂教学经常会运用叙述性语言,最典型的就是叙述案例。恰当的案例,可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的案例必须精选,才能发人深省。
4.推理启发
课堂教学经常会运用推理性语言,例如类比启发,让学生指出同类的事物现象;对比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正反比较或辨析异同;归纳启发,让学生从个别事物现象推知一般原理;演绎启发,让学生根据一般原理解决个别问题;因果启发,由原因推论结果或者由结果推知原因。
六、生动幽默
教学语言生动幽默,是指教学语言的表达应该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1.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课之所以受到学生欢迎,就在于他们不仅以学识服人,还能以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因而具体感人。
语言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形象。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以极具立体感的语言,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把表述对象直观化,形象化,变为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闻得出、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2.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
幽默是和谐的桥梁。 幽默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是一种“能抓住可笑或诙谐想象的能力”,是对社会上的种种荒谬、偏颇、弊端、矛盾实质的揭示或对某些反常规言行的描述。幽默的语言可以使我们内心的紧张和重压释放出来,化作轻松一笑。在教学中,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缓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抵制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少教学阻力。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不能刻意追求幽默风趣而让人发笑,这就要很好地解决“庄”与“谐”的关系问题。真正的幽默是亦庄亦谐、内庄外谐、寓庄于谐。“庄诚于中”,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谐形于外”,指教学形式的情趣性、生动性。教学中有庄无谐,未免枯燥乏味,显得呆板;有谐无庄,则流于油滑轻浮。寓庄于谐,庄谐适度,才会给课堂带来一缕清爽之风。教师的教学幽默,作为教师高雅情致的自然流露,得力于教师豁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机智的个性。
此外,还有体态语的辅助。教师的无声语言包括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以增强语言力度,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这方面已有文章专门讨论,在此不复赘述。
 
 
 
地址:西安市东郊水安路28号 邮编:710038
版权所有©西安思源学院  备案序号:陕ICP备05004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