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校主页科研处主页》文章内容

第五届语言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在西安召开

西安思源学院科研处 发布日期:[2025-04-01 15:36:54]

2024420日至21日,由西安文理学院主办的第五届语言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斯坦福大学、约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5所海内外知名高校的16位专家学者,论坛以语言、身份与社会互动为主题,围绕社会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城市语言治理等语言学领域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的研讨交流。我校国际学院张军妮老师和文学院李琛老师全程参与,通过学术对话与思想碰撞,在理论视野拓宽、研究方法革新及学科建设推进等多层面收获颇丰。

本次论坛的“理论与方法前沿”板块,斯坦福大学佩内洛普・埃克特教授提出的语言变异三次浪潮理论引发了全场热议。在这一板块,江苏师范大学周庆生教授对移民语言适应策略的分类研究,为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转用现象提供了全新框架。

在“语言与社区”专题研讨环节,天津外国语大学田海龙教授通过对我认为这一日常表达进行符号学分析,揭示了语言习惯与个体心理的深层关联;上海外国语大学赵蓉晖教授结合城市社会学视角,提出了国际化都市多语治理的实践路径。

此外,论坛还探讨了人工智能与诗歌创作、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等前沿议题。例如,浙江师范大学王辉教授对AI诗歌创作阶段进行了划分,中国人民大学陈默教授对二语学习者身份动机展开了实证分析。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保罗・柯斯威尔教授以伦敦新接触方言为例,解析了移民语言代际差异的生成机制;罗马尼亚学者米哈伊・鲁苏通过足球场命名研究,揭示了语言景观背后的文化权力博弈。

第五届语言文化研究国际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启发教师们重新审视语言与社会互动的复杂性,尤其在方言保护、城市语言生态等领域为教师们提供了创新灵感。同时,国外学者分享的研究案例为教师开展本土语言文化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启示。论坛还为教师搭建了跨越国界的对话平台,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第五届语言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合影

文学院李琛副教授表示,将立足语言本体研究,以跨学科方法论深耕本土语言文化。在服务“一带一路”语言生态建设与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双重维度上,通过对语言智能技术赋能、文明互鉴机制的不断探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明对话提供汉语文化传播的创新范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中贡献中国语言学者的智慧。